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7CZZ017)
- 作品数:17 被引量:776H指数:12
- 相关作者:张海波童星张立早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江苏省交通运输厅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当前我国社会矛盾的总体特征、生成逻辑与化解之道被引量:12
- 2012年
- 从总体上看,当前我国的社会矛盾呈现出总量增加、范围扩散、冲突程度加剧、权利意识增强、化解难度加大的特征与发展趋势。从生成逻辑上看,当前我国的社会矛盾既有变革社会中矛盾凸显的一般规律,也有我国转型期收入差距拉大、阶层结构固化、制度结构开放度不够、政治体系不均衡、游民群体扩大的自身原因。因此,当前我国社会矛盾已是一个长期性、全局性问题,社会矛盾的化解要创新社会管理,不仅需要技巧性的策略,更需要理念上的反思和战略性的调整,变"堵"为"疏",化"刚"为"柔",化"游"入"土",推动源头治理。
- 张海波
- 关键词:社会矛盾社会管理
- 应急管理创新:分化、前延与转向——以日本“3.11”大地震为案例被引量:4
- 2012年
- 在高风险社会中,应急管理创新是一个永恒命题。日本"3.11"大地震及其应对为我国应急管理创新提供了三点启示:分化,考虑极端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在应急管理基础上发展危机管理,对应急管理形成互补;前延,不仅要从技术和制度层面管理风险,还要从结构和政策层面减缓风险;转向,注重减轻社会系统的脆弱性,加强对关键基础设施的保护。
- 张海波童星
- 关键词:危机管理
- 基于中国问题的灾害管理分析框架被引量:197
- 2010年
- 在灾害管理研究领域,长期以来形成了"工程—技术"、"组织—制度"、"政治—社会"三种研究传统和与之相应的"灾害"、"危机"、"风险"三大核心概念。随着现实的发展,"灾害"概念在管理实践中逐渐被"突发事件"概念所取代。在风险、突发事件、危机这三个概念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系:一是风险与危机之间的潜在因果关系,二是突发事件将这种潜在的因果关系显性化。与此相应,应急管理也扩展为包括风险管理、危机管理在内的动态管理过程。这个分析框架可以对应急管理功能定位、应急预案绩效分析、治理结构优化、突发事件问责和群体性事件治理进行分析,以促进与完善中国的灾害管理。
- 童星张海波
- 关键词:灾害管理应急管理风险管理危机管理
- 地方部门应急预案编制研究——以《江苏省公路交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为例
- 2008年
- 地方部门应急预案的编制质量对完善我国应急预案体系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以《江苏省公路交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为案例,阐述了地方部门应急预案编制应该把握的三个维度及其实现思路,讨论了地方部门应急预案编制中的难点及解决思路。
- 张立早伏如元张武卫张海波
- 关键词:应急预案预案编制公路交通
- 当前应急管理体系改革的关键议题——兼中美两国应急管理经验比较被引量:19
- 2009年
- 美国"卡特里娜飓风"之后,美国学界对应急管理体系进行了反思。我国今年相继遭遇"南方雪灾"和"汶川地震",应急体系也暴露了一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优化。本文对比了中美两国学界反思的前沿议题,重点讨论了应急管理体系改革的三个重大问题:应急模式、应急机构、应急规则,分析了"指挥—控制"模式与合作模式、"全能"与"使能"的应急机构、强调程序与强调文化的应急规则等前沿理论争论,同时也比较了中美两国在应急方面的经验,借此对我国的应急管理体系优化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
- 张海波
- 关键词:应急管理
- 公共危机治理与问责制被引量:94
- 2010年
- 从政府与危机的关系上看,当前我国的公共危机主要有三类:"诱发型"危机、"原发型"危机与"关联型"危机。从公共危机治理的角度来看,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可以减少"诱发型"危机,而"原发型"以及"关联型"危机根源在于变革过程中所制造的风险,只有治理变革过程中风险,才能从根本上减少这两类危机,特别是"原发型"危机的发生。在中国,问责制的出台直接来源于突发事件的推动。随着应急管理体系的完善,问责时段从事后响应问责延伸到事前预防和善后恢复问责,问责对象也从行政官员扩展为党政领导干部。为了进一步推动公共危机治理,减少"原发型"危机的发生,现有的官员问责也必须向前发展至风险问责,即从问相关个人之责,推进到问政策、制度、结构、价值之责。
- 张海波童星
- 关键词:公共危机突发事件问责制
- 体系下延与个体能力:应急关联机制探索--基于江苏省1252位农村居民的实证研究被引量:11
- 2013年
- 政府应急体系下延是否提升了个体应急能力?本文提出三种机制假设:政府动员机制、社会学习机制、收入外溢机制。对江苏省1252位农村居民的实证研究发现,政府动员机制占据主导地位,而社会学习机制、收入外溢机制的作用尚不明显。在此基础上,本文讨论了中国应急管理的本土特征,回应了西方应急管理理论的最新发展,并就三种关联机制提出提升个体应急能力的政策建议。
- 张海波
- 关键词:应急管理应急能力
- 高风险社会中的公共政策被引量:32
- 2009年
- 我国已经进入了高风险社会,这给现行的公共政策体系带来了直接的挑战,它扩展了公共政策的传统边界,转换了公共政策的议程设置模式,改变了公共政策的评价标准。为应对这一挑战,现行的公共政策体系需要做出积极改变。应将私人领域的风险政策纳入公共政策的框架,尊重网络民意在政策议程设置中的合法地位,以政策的可接受性为其好坏的评价标准。
- 张海波童星
- 关键词:公共政策体系风险社会私人领域合法地位可接受性
- 灾害社会科学:一种跨学科整合的可能——概念、框架与方法被引量:3
- 2009年
- 本文通过对灾害相关研究的理论回顾,从概念、框架和方法三个维度探讨了进行跨学科整合,建构中国灾害社会科学的可能。文章认为,中国的灾害社会科学有"风险"、"灾害"和"危机"三个核心概念,它们之间已经表现出逻辑上的整合趋势,它们之间内在的逻辑关联支撑了灾害社会科学的理论框架,提出了中国灾害社会科学的当前议题,对这些议题的回答也意味着研究方法的整合。
- 童星张海波
- 关键词:灾害跨学科
- 社区在公共安全管理中的角色整合与能力建设被引量:16
- 2011年
- 一直以来,社区通过保障居民的知情权、建立合作程序与框架、作为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的基本单元、利用社区资源等方式,在传统的公共安全管理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随着整合性公共安全管理的出现,社区的角色也需要整合。为此我们对江苏省南京、常州、南通三市162个社区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社区在公共安全管理还存在着"短板",亟待加大资金投入,加强资源整合,并从内外两个方面提升公共安全的管理能力。
- 张海波
- 关键词:社会管理公共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