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4日
星期二
|
欢迎来到叙永县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2005B30901019)
作品数:
2
被引量:6
H指数:2
相关作者:
余敏斌
李劲嵘
黄文敏
林羡钗
更多>>
相关机构:
中山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相关作品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资助
相关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2篇
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2篇
医药卫生
主题
2篇
视野检查法
2篇
蓝黄视野
1篇
正常人
1篇
色觉
1篇
色觉试验
1篇
视觉障碍
1篇
青光
1篇
青光眼
1篇
常人
机构
2篇
中山大学
作者
2篇
李劲嵘
2篇
余敏斌
1篇
林羡钗
1篇
黄文敏
传媒
1篇
中华眼科杂志
1篇
国际眼科纵览
年份
1篇
2009
1篇
2006
共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倍频视野与蓝黄视野的研究及应用新进展
被引量:4
2006年
视野检查是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诊断的主要依据。传统的自动视野检查,或称白对白视野检查法,存在着检测早期青光眼视野敏感性差,检测时间长,光阈值波动大以及仅检测光敏感度等缺陷。倍频视野检查法,尤其是第二代的MatrixFDT,在不降低第一代倍频视野高敏感度的基础上改善了其检测点数少、无法检测中心30°视野的缺陷。蓝黄视野检查法,或称短波长视野检查法,通过对短波色觉通道的分离检测提高了早期诊断的敏感性,近年来通过检测程序和检测策略的改进使其更适用于检测青光眼视野损害。本文对MatrixFDT和蓝黄视野的原理、检查程序、检测策略及其在青光眼早期诊断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李劲嵘
余敏斌
关键词:
青光眼
视野检查法
蓝黄视野
正常人中心30°蓝黄视野检测结果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研究正常人中心30°蓝黄视野检测的表现特征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方法。应用Humphery750Ⅱ—i计算机自动视野计的蓝黄视野30-2程序和Fastpac策略,对58例(116只眼)正常人进行30。蓝黄视野检侧,就其平均视网膜光敏感度、平均视野缺损值及模型标准变异均值3个视野指数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各年龄组间蓝黄视野检测的平均视网膜光敏感度、平均视野缺损值及模型标准变异均值比较,采用多因素随机区组设计方差分析;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年龄和视野指数的相关性,以简单线性回归模型定量描述两者之间的回归分析结果;应用Χ^2检验,分析各年龄组人数和性别构成比的差异。检验水准d=0.05。结果正常人中心30°蓝黄视野检测的平均视网膜光敏感度、平均视野缺损值及模型标准变异均值分别为(21.23±2.96)、(-3.94±2.20)及(3.13±0.72)dB。正常人不同眼别之间蓝黄视野检测的平均视网膜光敏感度、平均视野缺损值及模型标准变异均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488,0.833,0.677;P=0.487,0.482,0.414);正常人不同性别之间蓝黄视野检测的平均视网膜光敏感度、平均视野缺损值及模型标准变异均值的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F=0.149,0.547,1.948;P=0.702,0.463,0.169);正常人不同年龄组之间蓝黄视野检测的平均视网膜光敏感度、平均视野缺损值及模型标准变异均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160,54.250,9.329;P=0.000,0.000,0.032);正常人各年龄组不同象限之间蓝黄视野检测的平均视网膜光敏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象限因素F=81.544,P=0.000),年龄每增加10岁,平均视网膜光敏感度下降2.5dB,平均视野缺损值增加-0.932dB;不同偏心�
余敏斌
李劲嵘
林羡钗
黄文敏
关键词:
色觉试验
视野检查法
视觉障碍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