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太湖水污染治理科技专项
- 作品数:49 被引量:597H指数:14
- 相关作者:王国祥许宽刘庄周锋刘波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师范大学东南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理学更多>>
- 太湖山丘区典型小流域AnnAGNPS模型数据库建立研究被引量:7
- 2010年
- 以太湖流域山丘区宜兴梅林小流域为例,采用物理机理模型AnnAGNPS与ArcView交互界面获得模型运行所需的地理参数,并将较易获得的数据转换成模型所需气象、土壤、作物等参数形式,建立了模型运用数据库,可供类似研究借鉴。
- 陆亚秋刘庄李杨张永春赵军
- 关键词:非点源污染ANNAGNPS模型模型数据库
- 太湖两种水生植物群落对沉积物中氮素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3年
- 2012年6月对太湖贡湖湾、南部湖区以及东西山之间水域的两种水生植物——马来眼子菜(Potamogetonmalaianus)和荇菜(Limnanthemunnymphoides)群落内外的沉积物进行样品采集,调查了沉积物中的氮素分布现状.结果表明:①草藻过渡型湖区(贡湖湾)马来眼子菜群落内部0-25cm的沉积物中Org—N和TN的含量分别比群落外部高38.06%和25.65%.②草型湖区新生植物群落的形成可以促进沉积物(0—25cm)中各形态氮含量的降低,其中马来眼子菜群落内沉积物(0-25cm)中TN、Org—N、Nn4+-N和NO3--N的含量较群落外平均降低了43.29%,50.78%,7.09%和10.86%;荇菜群落内部比外部分别降低了4.65%,4.63%,5.01%和2.76%,可以发现马来眼子菜群落的促进作用比荇菜群落明显.③植物群落的存在可以影响沉积物的理化性质.相关性分析显示,植物群落外沉积物的pH与TN显著正相关(P〈0.05,n=24),植物群落内部沉积物中pH与沉积物中NH4+-N呈显著负相关(P〈0.05,n=24),与硝态氮呈显著正相关(P〈0.05,n=24);植物群落内部和外部沉积物的Eh均与TN显著正相关(GMN,P〈0.01,R=0.9228**;NMN,P〈0.01,R=0.8277**;GMW,P〈0.05,R=0.74899;NMW,P〈0.05,R=0.6637*),但较群落外部而言内部的相关性更强.
- 马久远王国祥李振国许宽周锋张佳
- 关键词:沉积物氮素马来眼子菜荇菜群落太湖
- MBR-NF组合工艺处理印染废水被引量:7
- 2009年
- 采用膜生物反应器-纳滤(MBR.NF)组合工艺处理印染废水。在进水水质COD372~1121mg/L,氨氮16.17~26.85mg/L,总氮19.18—46.54mg/L的情况下,采用HRT30h,回流比300%的MBR处理后,出水COD、氨氮和总氮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7%,95.8%和70.2%,达到GB4287--1992(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一级标准;再经NF处理后的水质可满足印染工艺回用要求。该组合工艺耐冲击负荷,处理水质稳定。
- 夏炎张林生陆继来顾晓东冯美丽
- 关键词:染整膜生物反应器纳滤
- 城市污染河道沉积物可提取态氮的提取方式比较被引量:6
- 2012年
- 以城市污染河道——南京仙林大学城九乡河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探讨沉积物常用提取剂(1 mol/L KCl、2 mol/L KCl、4 mol/L KCl和0.01 mol/L CaCl2)在不同液土比(5∶1、10∶1、50∶1和100∶1)条件下,对城市污染河道沉积物可提取态氮(NH4+-N、NO3--N)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KCl的提取效果要优于CaCl2,二者NH4+-N提取量分别为312.17~479.23、177.52~339.31 mg/kg,NO3--N提取量分别为4.49~21.56、4.25~8.53 mg/kg;可提取态氮提取量随液土比增高而增大,其中1 mol/L KCl组,液土比100∶1时NH4+-N和NO3--N提取量分别比液土比5∶1时增加41.97%和187.08%;NH4+-N提取量随提取剂浓度增高而增大,NO3--N随提取剂浓度增高而降低;采用1 mol/L KCl提取剂、液土比100∶1的组合联合提取城市污染河道沉积物中的NH4+-N、NO3--N,提取效果较好.
- 许宽刘波王国祥周锋凌芬杜旭
- 关键词:污染河道沉积物
- 苦草(Vallisneria spiralis)对城市缓流河道黑臭底泥理化性质的影响被引量:26
- 2013年
- 以苦草(Vallisneria spiralis)和城市缓流河道黑臭底泥为研究对象采用模拟实验方法,探讨了苦草对城市缓流河道黑臭底泥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苦草可以显著改善城市缓流污染河道底泥氧化还原环境.实验期间表层底泥Eh从-70 mV升高至90 mV;减少致黑物质亚铁的含量,实验组表层底泥降低25%,而对照却升高38%;促进铁、硫的自然循环,防止亚铁、H2S的累积;明显改善底泥黑臭现象,实验组表层底泥第7 d出现约3 mm厚灰黄色氧化层,氧化层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厚,第28 d厚度为11 mm.该氧化层无明显恶臭气味.对照则在实验第14 d出现1 mm氧化层并维持至实验结束,期间恶臭气味未消减;种植苦草可显著提高沉积物致密程度,降低底泥含水率,有效改善表层底泥流动状态,且在段头浜、河湾、人工湿地景观等处不影响防汛等功能,对减少河道底泥冲刷迁移和抑制黑臭物质悬浮具有积极的生态学意义.
- 许宽刘波王国祥马久远曹勋周锋
- 关键词:苦草理化性质EH
- 太湖草型湖区沉积物再悬浮对水体营养盐的影响被引量:37
- 2008年
- 再悬浮过程中沉积物对水体营养盐的内源贡献是湖泊,特别是浅水湖泊富营养化研究中的重要问题.采用原位沉积物柱样和原状上覆水的Y型扰动装置,被用来研究常规风情下太湖草型湖区沉积物的再悬浮和沉降过程对水体营养盐负荷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风和中风的再悬浮过程导致水体氨氮和磷酸根磷含量显著下降,单位面积水柱含量最大变化量分别为-0.140 g.m-2和-1.59 mg.m-2;大风条件下,水体氨氮含量下降幅度很小,磷酸盐则出现明显增加趋势,最大增量为0.81mg.m-2.再悬浮过程之后的沉降过程中,中、小风条件的水体氨氮含量变小,大风条件的含量没有明显变化.磷酸根磷含量在中、小风条件下与风浪前差别较小,大风条件的含量则明显增大,最大增量为1.36 mg.m-2.因此,沉积物的再悬浮过程和沉降过程对上覆水体的营养盐动态负荷都产生重要影响.与太湖无植被湖区的研究结果对比说明,水生植物的存在对风浪作用下沉积物与上覆水的物质交换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尤本胜王同成范成新钟继承尹洪斌李宝
- 关键词:沉积物再悬浮营养盐水生植物太湖
- 高效除磷材料的除磷特性研究被引量:2
- 2008年
- 研究了高效除磷材料(Efficient Phosphorus Removal Composite,EPRC)的除磷特性,以及以此材料为填料的吸附柱对模拟含磷废水的除磷效果。试验结果表明:EPRC颗粒在15℃、25℃、35℃时的最大饱和吸附量分别达到1.9535 mg/g、2.281 mg/g、3.6724 mg/g。以EPRC颗粒填充吸附柱处理模拟含磷废水时,停留时间8 h、连续进水、运行8 d,磷的平均去除率为93%,废水pH值略有升高。
- 黄敏王世和刘焱张怡吴玲琳
- 关键词:除磷吸附等温线
- 壳聚糖改性硅藻土对太湖含藻水体处理效果的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研究了壳聚糖改性硅藻土对太湖含藻水体中浊度和蓝藻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1)在室内模拟实验中,综合叶绿素a的去除率和去除速率来看,较适宜的改性硅藻土投加量为50mg/L。在此投加量下,室内模拟实验中浊度去除率达到91.50%,叶绿素a去除率达到98.10%;(2)在原位实验中,投加改性硅藻土也能有效去除浊度和叶绿素a,表、中、下层3层水体的最终浊度去除率分别达到82.41%、79.09%、72.82%,叶绿素a去除率分别为92.43%、87.17%、65.62%。(3)无论在室内模拟实验还是原位实验中,投加改性硅藻土后水体的浊度去除和叶绿素a去除均呈现出显著的相关性(p<0.01),即两者的去除具有一定的同步性。
- 马久远曹勋王国祥韩睿明王风贺欧媛许宽李振国徐磊
- 关键词:硅藻土壳聚糖叶绿素A浊度太湖
- 反硝化聚磷过程影响因素及数学模型研究被引量:3
- 2011年
- 反硝化聚磷过程是反硝化除磷工艺的核心过程。采用静态实验的方法研究了比污泥厌氧释磷量、污泥浓度、硝酸盐浓度几个重要参数对反硝化聚磷过程的影响,实验污泥来自实验室双泥系统。研究表明,比污泥厌氧释磷量对反硝化聚磷过程有显著影响,在电子受体充足的情况下,比污泥反硝化聚磷速率及聚磷潜能随比污泥厌氧释磷量的提高而增加,但比污泥厌氧释磷量的提高对反硝化超量聚磷量的促进作用很小;在碳源为非限制性因素下,污泥浓度对反硝化聚磷过程有显著的影响,反硝化聚磷速率随污泥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硝酸盐电子受体充足的情况下,硝酸盐的浓度对反硝化聚磷过程影响很小;在部分实验结果的基础上得出了一种反硝化聚磷过程的简化数学模型。
- 徐微吕锡武
- 关键词:除磷脱氮反硝化除磷影响因素数学模型
- 藻华爆发期太湖不同区域沉积物多样性被引量:3
- 2009年
- 本研究以藻华爆发期的太湖不同区域沉积物为对象,测定氮、磷和生物量碳等理化性质,并通过末端限制性酶切片断长度多态性分析(T-RFLP)的分子生态学手段,鉴定不同富营养化湖区7个标准采样位点沉积物中细菌群落结构差异。结果表明,总氮、总磷含量以6#、16#样品最高,且各形态氮和各形态磷的趋势也与总氮、总磷趋势基本一致;生物量碳为6#和16#明显高于其他位点,其余各位点相近。T-RFLP结果显示,各位点细菌多样性间存在差异,其中16#样品的多样性指数最低,6#、7#和1#较高;在种群组成上各个位点无论是组分还是比例均有显著差异。另外,所取7个沉积物样品中与氮、磷循环相关的α、β和γ-变形菌纲含量非常丰富,且与硫、铁循环相关的δ-变形菌纲含量也很丰富。
- 陈楠屈建航李海峰刘伟杰杨金水季江袁红莉
- 关键词:沉积物细菌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