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SK2012B367)
- 作品数:6 被引量:7H指数:2
- 相关作者:龚光明杨旺生更多>>
- 相关机构:阜阳师范学院南京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历史地理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从1914年蝗灾看民初安徽治蝗技术与政策——以《倪嗣冲函电集》为研究对象
- 2014年
- 蝗灾是安徽省主要农业灾之一,一直受到政府和社会各阶层的关注。通过分析《倪嗣冲函电集》及相关学术成果,系统探讨民初安徽治蝗情况。民初安徽治蝗只是沿用传统技术,未有创新,但因主政安徽的倪嗣冲重视治蝗,以行政手段推行治蝗技术,命令各地积极治蝗。并把治蝗效果与官员业绩联系在一起,地方官不得不谨慎捕蝗。本研究希望从技术与政策相结合的角度,为当前治蝗提供借鉴。
- 龚光明
- 关键词:民初治蝗
- 从《齐民要术》看魏晋南北朝时期农业害虫防治技术被引量:2
- 2013年
- 魏晋南北朝是个动荡时期,但农业科技仍得到一定发展,农业害虫防治技术也是如此,既有对前代的继承,也有对当时技术的总结、发展。以《齐民要术》所载害虫防治技术为切入点,探讨本时期农业害虫防治技术成就。《齐民要术》较为客观地认识了害虫的食性、蝗卵孵化过程、蝗虫钻土习性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合理轮作、田间管理以及利用农作物的抗虫性能等防治害虫技术。从农业生产与环境要素相结合的角度,总结了害虫的成因与防治技术,对后世技术的发展有一定促进作用。
- 龚光明
- 关键词:《齐民要术》魏晋南北朝农业害虫
- 古代生物多样性防治病虫害的实践及当代的利用方式被引量:2
- 2013年
- 古代先民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存在,并在现实中利用生物多样性。由于不同作物受灾程度不同,产生了"种谷必杂五种,以避灾害"的观念。古代有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防治病虫害的实践,研究、挖掘此观念与技术,对于改善当今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具有现实意义。
- 龚光明杨旺生
-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病虫害
- 从1914年蝗灾看民初安徽治蝗技术与政策——以《倪嗣冲函电集》为研究对象
- 2014年
- 蝗灾是安徽省主要农业灾之一,一直受到政府和社会各阶层的关注。民初安徽治蝗只是沿用传统技术,未有创新,但因主政安徽的倪嗣冲重视治蝗,以行政手段推行治蝗技术,命令各地积极治蝗,并把治蝗效果与官员业绩联系在一起,地方官不得不谨慎捕蝗。
- 龚光明
- 关键词:民初治蝗
- 安徽淮河流域当代农业科技现状研究——以皖北为研究对象被引量:1
- 2013年
- 淮河流域是中国传统社会主要粮食产区,至今仍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处于淮河流域中游的皖北地区在整个淮河流域农业生产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调查,全面把握该地区当今农业科技状况。并通过与传统农业技术的系统比较,综合评判两者对于该地区未来农业发展的意义。从而为安徽省淮河流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寻求途径。只有使两者密切结合,扬长避短,才能促进农业环境朝着可持续方向发展,为皖北及整个淮河流域未来农业的发展提供有利的环境条件。
- 龚光明
- 关键词:淮河流域农业科技
- 倪嗣冲主皖期间发展民生措施初探被引量:2
- 2013年
- 倪嗣冲是皖系重要人物,把持安徽军政权柄近十年。倪嗣冲重视民生,主皖期间为了维护安徽稳定及巩固统治,实行一系列促进民生发展的措施,包括发展军警为民生提供保障;兴农以奠定民生之基;鼓励工商为民生提供必要的补充。对于解决人民基本的生存与生活问题,具有一定现实意义。对此研究,有助于公正、客观地认识倪嗣冲及民初的军阀政治。
- 龚光明
- 关键词:倪嗣冲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