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1BAD02B02)
- 作品数:28 被引量:229H指数:10
- 相关作者:姜绍通庞敏潘丽军鞠兴荣袁建更多>>
- 相关机构:合肥工业大学南京财经大学江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 油料加工和综合利用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12
- 2011年
- 油料作物是油脂和蛋白质的重要来源,在保证油脂和蛋白质的有效供给、改善食物结构、促进养殖业和加工业发展等诸方面均居重要地位。目前改变不利于人类健康的油料加工工艺,优化有效精炼过程,减少废弃物并对其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开发高附加值油料加工产品,都对油料加工产业提出越来越高要求。概述了油脂加工工艺技术、油料饼粕利用技术、油料资源化利用技术和油料脂质活性成分利用技术的研究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展望了今后的发展方向和思路,以期为油料加工和综合利用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 邓乾春李文林杨湄黄凤洪黄庆德刘昌盛万楚筠郭萍梅郑明明钮琰星许继取杨金娥
- 关键词:油料
- 基于膜分离的茶多酚绿色制备方法研究被引量:7
- 2013年
- 以绿茶茶末为原料,分别对水浴法提取茶多酚的浸提条件、茶多酚提取液的超滤条件以及超滤对茶多酚产品的影响进行了考察。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浸提条件为:浸提温度90℃、浸提时间30min、料液比1:25、浸提次数4次,在此条件下茶多酚的提取率为23.68%。对茶叶提取液利用物理处理的方法,在上柱吸附前增加微滤和超滤操作,确定最佳超滤条件:选用10万分子量超滤膜、操作压力0.4MPa、温度25℃。经此工艺制得的茶多酚产品纯度可达到91.28%,比未经超滤所制备的茶多酚产品纯度提高了13.14%。
- 姜绍通侯晨晔
- 关键词:茶多酚浸提超滤吸附树脂
- 油菜薹中醚菊酯酶联免疫(ELISA)快速检测方法建立被引量:6
- 2015年
- 为快速有效监控蔬菜(油菜薹)醚菊酯农药残留,采用醚菊酯与牛血清白蛋白偶联物(ethofenproxBSA)抗原免疫新西兰大白兔获得抗醚菊酯多克隆抗体。以醚菊酯与卵清白蛋白偶联物(ethofenprox-OVA)为检测抗原,利用此抗体,进行间接竞争ELISA法试验。通过棋盘格实验确定了最佳抗原包被反应质量浓度为0.25μg/m L,最佳抗原包被条件为37℃孵育2h;一抗最佳稀释度为1∶32 000;最佳p H值与离子浓度分别为6.0和0.16mol/L;最佳封闭试剂与有机溶剂分别为脱脂奶粉和10%甲醇/PBS。在此优化条件下,建立了醚菊酯竞争抑制曲线,抗体的灵敏度(IC50)为0.28μg/m L,检测线性范围(IC20~IC80)为0.079 8~3.578μg/m L。采用该方法对市场抽样进行加标回收测定,平均回收率在75.26%~97.56%之间,实际样品检测间接ELISA与GC/MS检测结果相关性系数达到0.994,灵敏度、精密度和准确度均符合快速检测要求。该法为快速、简便、低耗的醚菊酯免疫检测方法提供了可能。
- 王恒玲李敏李培武张奇张文
- 关键词:醚菊酯多克隆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
- 顶空-气质联用分析一级菜籽油储藏期间挥发性成分变化被引量:22
- 2013年
- 实验采用顶空-气质联用技术分析一级菜籽油及其储藏期间的挥发性成分变化。结果表明,一级菜籽油主要的挥发性成分有:醛类、烷烃类、醇类、酮类、有机酸类、酯类以及杂环类等,经2个月储藏后,醛类、醇类、杂环类挥发性物质增加,烷烃类、酯类挥发性物质减少,含量变化较为明显的挥发性物质是:丙烯醛、己醛、庚醛、壬醛、(E)2,4-庚二烯醛、二丁基羟基甲苯、庚醇。
- 王茜茜易起达袁建王立峰鞠兴荣
- 关键词:储藏挥发性成分
- 注射用油茶籽油精制工艺的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研究了油茶籽油用于注射的深加工工艺,对油脂碱炼和脱色工序进行工艺优化。得到最佳碱炼工艺为:超量碱量0.12%、碱液浓度10%、搅拌时间30min和碱炼温度60℃。进行验证试验测得的油茶籽油的酸值为0.24(KOH)/(mg/g),损耗率9.65%。得出最佳脱色工艺:吸附剂用量6.0%、吸附剂种类为活性炭和白土混合物(比例为质量比1∶1)、搅拌时间35min和脱色温度80℃。对其进行验证试验得到油茶籽油的吸光度0.021,脱色损失率9.84%。
- 刘金勇何东平邹翀双杨尤梦圆胡传荣
- 关键词:油茶籽油碱炼脱色
- 用美拉德反应方法制备浓香油茶籽油的研究被引量:7
- 2013年
- 以油茶籽仁与精炼油茶籽油为原料,利用美拉德反应制取浓香油茶籽油,就美拉德反应生产浓香油茶籽油的方法和原理进行了探讨,并就影响美拉德反应生产浓香油茶籽油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应用正交试验确定浓香油茶籽油制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0、料油比1∶20、加酶量1%、酶解时间3h、pH值为8.0、加热温度120℃和加热时间60min。在此条件下进行验证试验,结果综合评分可达到5.53。
- 双杨何东平周维贵柳鑫邹翀刘金勇胡传荣
- 关键词:美拉德反应油茶籽油正交
- 脂质基质中植物甾醇氧化物的纯化被引量:1
- 2013年
- 以脂质基质中植物甾醇高温氧化产物为原料,采用皂化工艺对植物甾醇氧化物进行纯化。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植物甾醇的质量浓度为指标,采用响应曲面法优化皂化工艺的条件,建立并分析各因素与指标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皂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KOH-乙醇溶液浓度3.22mol/L、KOH-乙醇溶液用量40.04mL/g、皂化温度69.07℃、皂化时间2.02h,在此条件下植物甾醇质量浓度达到0.1455mg/mL。
- 姜绍通潘影庞敏潘丽军操丽丽
- 关键词:植物甾醇皂化响应曲面法纯化
- 注射用油茶籽油中杂质控制的研究现状被引量:1
- 2014年
- 油脂中的杂质控制一直是其应用于保健学和医学的难题。油茶籽经冷榨、除杂和精炼后仍会含有一些杂质(残留的游离脂肪酸、脂溶性色素、油茶皂素、重金属和微生物等),通过对油茶籽加工中各个环节严格把关可以去除这些杂质。对比食用油脂和药用油脂的各项指标,阐述油脂分离技术与质量控制,探讨了注射用油茶籽油的相关研究现状。
- 刘金勇何东平宋高翔陶然胡传荣
- 单增李斯特氏菌磷脂酶C(lm-plcB)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在油脂脱胶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3年
- 在大肠杆菌中克隆表达单增李斯特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磷脂酶C,并进行发酵优化。当接种量为4%时,37℃,200 r/min培养2 h后添加2.5 g/L乳糖,25℃摇瓶诱导发酵26 h,最终获得重组磷脂酶C的活力达到754.6 U/mL。利用该重组磷脂酶C对大豆毛油和菜籽毛油进行脱胶,精炼油中的含磷量分别从216.67mg/kg和183.70 mg/kg下降到3.70 mg/kg和4.50 mg/kg,说明该重组磷脂酶C能够用于不同植物毛油脱胶,可以达到后续精炼工艺要求,同时增加毛油精炼率,在油脂脱胶工艺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 余榛榛常明刘睿杰金青哲刘元法王兴国
- 关键词:磷脂酶C单增李斯特氏菌
- 植物甾醇酯的脂肪酶促催化合成及其分析表征被引量:4
- 2012年
- 运用中心组合设计,以酯化率为考察指标,对脂肪酶(由Candida rugosa生产)催化合成植物甾醇油酸酯进行优化研究。通过甾醇酯化率的响应面分析,研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底物物质的量的比(油酸:植物甾醇)和酶量及其交互作用对酯化反应的影响,构建相应的回归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反应温度41℃、反应时间19h、底物物质的量的比2.4:1、加酶量7%为最佳条件,验证实验酯化率可达77.43%。并采用红外光谱和气相色谱-质谱对甾醇酯进行有效检测分析及结构表征。
- 姜绍通郑海杰庞敏
- 关键词:植物甾醇酯脂肪酶酯化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