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476029)

作品数:8 被引量:237H指数:8
相关作者:杨守业王中波唐珉张志珣李从先更多>>
相关机构:同济大学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香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中国地质调查局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沉积物
  • 3篇长江
  • 2篇示踪
  • 2篇碎屑
  • 2篇碎屑沉积
  • 2篇碎屑沉积物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地球化学示踪
  • 1篇第四纪
  • 1篇新生代
  • 1篇新生代沉积
  • 1篇有机碳
  • 1篇有机碳氮
  • 1篇湿地
  • 1篇湿地沉积物
  • 1篇铁矿
  • 1篇同位素
  • 1篇同位素制约
  • 1篇青藏高原

机构

  • 7篇同济大学
  • 3篇青岛海洋地质...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天津地质矿产...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香港大学

作者

  • 7篇杨守业
  • 3篇王中波
  • 2篇张志珣
  • 2篇唐珉
  • 2篇李从先
  • 1篇赵泉鸿
  • 1篇韦刚健
  • 1篇王强
  • 1篇王汝成
  • 1篇何起祥
  • 1篇王爱萍
  • 1篇周琪
  • 1篇孙敏
  • 1篇蓝先洪
  • 1篇张文兰
  • 1篇李保华
  • 1篇夏小平

传媒

  • 2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海洋地质动态
  • 1篇Scienc...

年份

  • 1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Sr-Nd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the Changjiang sediments: Implications for tracing sediment sources被引量:35
2007年
The suspended particulate and fine-grained floodplain sediment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main stream and tributaries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for Sr-Nd isotopic measurements. The εNd(0) values gradually decrease downstream from -10.8 on average in the upper reaches to -12.3 in the lower reaches, whereas the 87Sr/86Sr ratios increase correspondingly, averaging 0.721899 and 0.725826 respectively in the upper and middle-lower reaches. The compositional variations primarily reflect the complex con- trols of provenance rocks, chemical weathering, and sediment characters between different catchments, among which the abnormal Sr-Nd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the Yalong, Fujiang, Tuojiang and Yuanjiang rivers indicate the sediment provenance contributions from the Emeishan Basalt in the upper reaches and the old metamorphic and siliceous rocks in the middle-lower reaches. The Sr-Nd isotopic ratios of the Changjiang sediments can better reflect the average composition of weathered continental crust compared to other major rivers in the world because of the unique source rock types in the Changjiang drainage basin. The recognition of the Sr-Nd isotopic systematics of the Changjiang sediments will contribute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Changjiang evolution history and continental weathering processes during the Cenozoic, and also to reconstructing the paleoenvironmental changes in East China and the marginal seas.
YANG ShouYe1?, JIANG ShaoYong2, LING HongFei2, XIA XiaoPing3, SUN Min3 & WANG DeJie4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Marine Geology,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2, China
关键词:SR-NDCHANGJIANGPROVENANCE
长江口晚新生代沉积物的物源研究:REE和Nd同位素制约被引量:89
2007年
长江三角洲地区第四纪以来堆积了200多米厚的碎屑沉积物,主要由河湖相和滨浅海相组成,构成了多个沉积旋回。选择长江口地区一个320m深的PD钻孔,运用多通道等离子体质谱MCICP-MS方法,开展沉积物中的REE和Nd同位素组成分析,研究了上新世以来三角洲地区沉积物物源的变化。沉积物中REE和Nd同位素组成具有明显的变化规律,Ce呈弱的负异常,介于0.83~0.99之间,而Eu呈现中等亏损,在0.53~0.73之间变化。岩芯中上新统沉积物中Ce异常变化大,而Eu亏损相对第四系沉积物更显著。143Nd/144Nd比值在钻孔中变化较小,介于0.511975~0.5122367之间,平均值为0.512062。相关分析揭示粒度和化学风化对Nd同位素组成影响小。REE和Nd同位素判别图解揭示河口地区上新统沉积物主要来自长江流域中、下游的近源物源区,而第四系沉积物的物源虽然存在一定的变化,但是总体上与上新统沉积物来源明显不同,主要来自更广泛的流域物源区,尤其是长江上游的风化物质被大量输运到河口三角洲地区。在第四纪构造和气候因素控制下,古长江水系具有不同的演化阶段,流域源岩经历的风化作用强度也不同,因此河流沉积物的源汇过程也相应地发生变化。
杨守业韦刚健夏小平孙敏唐珉
关键词:第四纪同位素
长江三角洲冰后期沉积物的有机碳氮和有机碳同位素组成与古环境指示被引量:11
2006年
长江三角洲的CM和HM孔揭示了冰后期以来的河床相、河漫滩—河口湾相、浅海相和三角洲相的沉积环境。钻孔的有机碳、总氮和有机碳同位素δ13C以及碳酸盐组成在不同沉积相中变化规律不一致,基本上落在现代长江主要支流和干流的沉积有机质组成范围内,而偏离河口地区的表层沉积有机质组成,反映长江流域的高等植被是三角洲冰后期沉积有机质的主要来源,而水生生物有机质的贡献较少。冰后期早期河床相和晚期三角洲相的沉积有机质组成变化要大于中间的河漫滩、河口湾到浅海相沉积。冰后期沉积有机质和碳酸盐组成基本上可以反映冰后期长江流域的古气候变化特征,主要的古气候波动变化与孢粉研究结果相似;但全新世大暖期和古洪水等气候变化事件在沉积有机质组成上的反映不显著。显然,河口三角洲地区由于陆海相互作用强烈,沉积地层不连续,且沉积有机质来源比较复杂和沉积环境变化大,运用全岩有机元素和有机碳同位素以及CaCO3组成指示古环境有相当的难度和多解性,需要寻找更敏感与可靠的古气候与古环境的替代指标。
唐珉杨守业李保华李从先王强赵泉鸿
关键词:古环境沉积物全新世长江三角洲
长江河流沉积物磁铁矿化学组成及其物源示踪被引量:31
2007年
运用电子探针分析了长江干流和主要支流河漫滩沉积物中磁铁矿的元素组成。磁铁矿中的FeO平均含量稍高于其标准组成,而Fe2O3平均含量则明显低于标准组成;Ti、Al、Cr、V、Mn、Mg、Co和Zn等元素在磁铁矿中含量变化大,不同支流的磁铁矿的元素组成不同,同一取样点不同样品磁铁矿的元素组成变化也较大。金沙江、湘江、汉江及长江干流磁铁矿与钛磁铁矿、钛尖晶石、钒钛磁铁矿和铬铁矿等出溶交生,TiO2、Cr2O3和V2O3等元素含量高且变化大。金沙江磁铁矿富Mg、Al和Cr;大渡河、雅砻江和岷江磁铁矿中微量元素含量大多低于0.5%;涪江、汉江磁铁矿富Ti和V,而湘江磁铁矿富Ti和Al;总体上,长江干流上游磁铁矿富Ti,而下游磁铁矿中Ti、Al、Cr、V、Mg和Mn含量低于0.15%。干流磁铁矿的元素组成变化反映主要支流源岩组成及对干流影响程度的差异。
王中波杨守业王汝成张文兰李从先
关键词:沉积物磁铁矿矿物化学长江
长江口崇明东滩湿地沉积物对磷的吸附特征被引量:17
2006年
研究了崇明东滩湿地低(S1)、中(S2)、高(S3)潮滩沉积物对磷的吸附特征。结果表明,沉积物吸磷过程主要发生在前24 h内,随后近于达到平衡状态。沉积物对PO43--P的平均吸附速率在0~0.5 h内最大,均超过了140 mg.kg-1.h-1;快速吸附过程主要发生在前11 h,前11 h的平均快速吸附速率表现为S1>S3>S2,且沉积物中细颗粒成分越多,沉积物对PO43--P的平均快速吸附速率越大。沉积物对磷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根据Langmuir方程计算,沉积物对磷的吸附容量均>200 mg.kg-1,同时沉积物对PO43--P的吸附容量也表现为S1>S3>S2。原因可能同S1中细颗粒成分、有机碳和常量金属元素(Al、Ca、Fe、Mg)的百分含量较多而S2中细颗粒成分、有机碳和常量金属元素的百分含量较少有关。温度和pH值也影响沉积物对PO43--P的吸附作用。
王爱萍杨守业周琪
关键词:沉积物崇明东滩湿地长江
亚洲主要河流的沉积地球化学示踪研究进展被引量:42
2006年
发源于喜马拉雅—青藏高原的亚洲几条大河的河流地球化学研究揭示了高原隆升、流域风化剥蚀、大气CO2消耗和亚洲季风气候变化之间的耦合关系。研究认为南亚主要河流流域的化学风化对全球大气CO2消耗和海洋化学通量变化贡献较大,河流沉积地球化学研究反映的高原阶段性隆升过程、流域剥蚀速率以及亚洲季风演化信息也明显比东亚主要河流的记录清晰;尤其是最近几年运用河流碎屑单矿物化学和年代学方法来示踪流域构造演化、沉积物从源到汇过程以及河流演化历史等,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比较而言,我国的河流在元素地球化学和水化学组成方面虽然开展了大量基础研究工作,但目前急需进一步提炼科学目标,与国际性的研究计划结合,综合多学科的研究力量,在研究思路和关键方法上需要突破和深入,加强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长江更可以作为一个突破口和研究平台,来开展深入的沉积地球化学示踪研究。
杨守业
关键词:河流沉积物地球化学青藏高原隆升季风演化
两种碎屑沉积物分类方法的比较被引量:16
2007年
全面地介绍和对比Shepard和Folk两种沉积物分类方法及图解的原理及其适用性,分析其优缺点。相对Shepard分类方法而言,Folk分类图解更简洁、更实用,其分类边界划分更客观,从而能更好地揭示沉积物特征。建议在国内沉积学研究及正在开展的海洋地质大调查中统一使用Folk沉积物分类方法,不仅可以更好的研究沉积物特征及其分布规律,而且对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具有一定意义。
王中波杨守业张志珣
关键词:碎屑沉积物
谢帕德和福克碎屑沉积物分类方法在南黄海表层沉积物编图中的应用与比较被引量:41
2008年
谢帕德(Shepard,1954)和福克(Folk)等(1970)的沉积物结构分类是较为常用的两种分类方法。尽管都是基于沉积物粒度组成的三元分类,但分类的出发点和基本思路有很大的不同。Shepard分类是三端元等价的纯描述性分类,不反映沉积物粒度组成的水动力学属性,砾质沉积物未考虑在内。Folk分类虽然也是三端元分类,但三个端元是不等价,首先按砂/泥比划分基本类型,然后再按粉砂/黏土比进一步分类,砂/泥比反映动力强度的大小,粉砂/黏土比反映介质的混浊度,具有明显的动力学意义。鉴于粒度分异与搬运距离的成因联系,Folk分类也是分析物源区的工具。笔者用两种分类研究了南黄海的表层沉积物,发现按照Folk分类,南黄海的表层沉积物分布可以分为两个沉积系列。在南黄海西部,沉积物由西向东依次为砂-粉砂质砂-砂质粉砂-粉砂;而在东部,由东向西依次为砂-泥质砂-砂质泥-泥组成。由岸及海随着沉积水动力由强变弱,沉积物粒度变细,大致与由东西两侧的强潮流作用区到中部的静水涡流作用区的动力学格局相一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沉积环境的变化、沉积物的物源和输运方向。实践证明,Folk分类的应用效果明显优于Shepard分类,可以较好地满足海洋地质研究的需要,应当在我国海洋沉积物的研究中予以推广。
王中波何起祥杨守业蓝先洪张志珣
关键词:碎屑沉积物沉积环境粒度南黄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