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374058)

作品数:3 被引量:31H指数:2
相关作者:王劲松刘顺林徐寄遥资民筠沈长寿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电离层
  • 1篇台风
  • 1篇台风影响
  • 1篇南极中山站
  • 1篇极区
  • 1篇F

机构

  • 3篇北京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极地研究...

作者

  • 3篇王劲松
  • 1篇沈长寿
  • 1篇刘依谋
  • 1篇肖佐
  • 1篇资民筠
  • 1篇徐寄遥
  • 1篇廖海仁
  • 1篇刘顺林

传媒

  • 2篇空间科学学报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年份

  • 2篇2006
  • 1篇200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南极中山站电离层的极区特征被引量:15
2005年
本文利用 1996年的电离层数字测高仪DPS 4所测的foF2 、foE以及从美国NOAA和DMSP卫星观测估算的半球功率指数和午夜极光区赤道侧边界纬度等资料 ,考察中山站电离层的极区特征 .结果表明 ,在太阳和地磁宁静环境下 ,冬季极夜磁正午中山站处于极隙区中心时 ,电离层内的电离密度达全天的最大值 ;上、下午各有数小时间隔位于极光带内时 ,高能粒子的电离作用也很重要 ;夜间进入极盖区后 ,电子密度则很低 .夏季极昼时 ,太阳EUV辐射的电离效应使电离层电离密度比冬季值大许多 ,而且 ,日变化的最大值时间也提前了 1~ 2h .强磁扰时 ,极隙区和极光带均向低纬侧移动 ;中山站上空的电子密度会大幅度下降 .在中等扰动环境下情况更加复杂 :磁正午前后极隙区内软粒子沉降的电离强度有所减小 ,而上、下午极光区内的高能粒子电离则有较大增加 .
沈长寿资民筠王劲松刘顺林徐寄遥
台风影响电离层F_2区的一种可能机制被引量:14
2006年
在台风期间,特别是台风登陆前后,强烈的海气、陆气相互作用会增强低层大气中的湍流活动,并可能导致大气湍流层顶的抬升,这种抬升会改变高层大气结构,从而影响高层大气中的光化学过程,最终造成对电离层的影响,在台风活动抬升了湍流层顶的前提下,利用一个一维电离层物理模型,模拟了日本中纬地区 (45°N,142°E)电离层F2区的响应.模拟结果很好地定性解释了如下观测事实,台风期间,电离层foF2会下降,对给定频率电波的反射面会抬升;同时还表明以上过程会导致hmF2上升,这表明台风期间湍流层顶的抬升可能是台风影响电离层F2区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机制。
刘依谋王劲松肖佐索玉成
关键词:台风
E_(10.7)指数在软X射线谱段的修正应用被引量:2
2006年
表征EUV辐射通量的E10.7指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和应用中被用来代替传统的F10.7指数, X 射线对地球D层和E层的电离起着重要作用,但由于D层观测数据的不足和E层电离源的多样性,难以被用来考虑X射线对电离层的影响,火星电离层下层的电离源几乎是单一的软X射线,这为研究X射线对电离层的作用提供了可能性.通过研究火星电离层下层的峰值电子浓度对E10.7的依赖关系,发现即便经过必要的修正,这种关系对不同的观测时段并不具备一致性.通过理论推导和数据分析,得到了一种特别用于描述太阳软X射线辐射通量的新指数,即Xs指数,用来替代E10.7指数.Xs指数在描述火星电离层下层对太阳辐射的依赖关系时,不同的观测时段有很好的一致性,表明Xs指数在表征太阳软X射线辐射强度方面比 E10.7指数更加合适。
廖海仁王劲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