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20022007)

作品数:5 被引量:15H指数:2
相关作者:许骥华琦刘荣坤李东宝陈海翎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多态
  • 4篇多态性
  • 3篇血压
  • 3篇高血压
  • 2篇选择素
  • 2篇原发性
  • 2篇原发性高血压
  • 2篇降压
  • 2篇E-选择素
  • 2篇E-选择素基...
  • 2篇G蛋白Β3亚...
  • 2篇G蛋白Β3亚...
  • 1篇地平
  • 1篇多态性分析
  • 1篇心脏
  • 1篇心脏功能
  • 1篇心脏结构
  • 1篇脏结
  • 1篇年龄
  • 1篇醛固酮

机构

  • 5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华琦
  • 5篇许骥
  • 4篇刘荣坤
  • 3篇杨峥
  • 3篇陈海翎
  • 3篇李东宝
  • 2篇郭金城
  • 2篇皮林
  • 1篇郭金成

传媒

  • 1篇心肺血管病杂...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醛固酮合成酶基因CYP11B2(-344T/C)多态性对北京汉族人群高血压患者缬沙坦降压疗效的影响
2007年
目的探讨醛固酮合成酶基因CYP11B2(-344T/C)多态性与北京汉族人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及对缬沙坦降压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多聚酶链式反应结合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检测1999年8月至2003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345例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和156名健康人(NE)醛固酮合成酶基因CYP11B2(-344T/C)多态性。并测定各组人群的诊室血压、24h血压以及各项生化指标。其中98例高血压患者给予缬沙坦80mg,每日1次,用药4周,测定用药前后的血压指标。结果EH组CC+CT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NE组;EH组C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NE组(P<0.01)。CC+CT基因型用药后的收缩压下降值、舒张压下降值、平均动脉压下降值及24h收缩压下降值、24h舒张压下降值、24h平均动脉压下降值均显著大于TT基因型(P<0.05)。结论醛固酮合成酶基因CYP11B2(-344T/C)多态性与北京汉族人原发性高血压明显相关,并且可能是缬沙坦降压疗效的有效预测因子。
许骥华琦李东宝刘荣坤杨峥陈海翎郭金成
关键词:高血压醛固酮合成酶基因多态性
E-选择素基因G98T多态性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心脏结构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 研究年龄在E-选择素G98T基因多态性对高血压影响中的作用。方法 高血压组326例,对照组216例。对两组进行血压测量,检测生化指标及NO、ET、AI、AII、ALD。以PCR-RFLP方法进行DNA多态性分析,电泳判断基因型并测序。结果 检测到TT、GG、GT三种基因型。在〈40岁组,携带T等位基因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性为G的6.294倍(P=0.007;OR=6.294;95%CI:1.361-29.11)。在40-60岁及〉60岁组,高血压组与对照组的等位基因频率则无显著差异(P=0.528和0.965)。〈40岁的HT组中TT-TG基因型CSBP、CDBP及MAP显著高于GG型(P分别为0.006、0.023和0.036)。在40-60岁组:TT-TG基因型的CSBP、MAP也显著高于GG基因型(P分别为0.031和0.042),而〉60岁组,两基因型间血压无显著差异。在〈40岁的HT组中TT-TG基因型LVMI显著大于GG型(P=0.042)。结论 E-选择素G98T基因多态性对高血压有显著影响,T等位基因携带者发生高血压风险大,血压值较高,更倾向于发生左室肥厚。这种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弱。
华琦陈海翎郭金城许骥杨峥刘荣坤
关键词:E-选择素高血压心脏结构心脏功能
G蛋白β3亚单位基因C825T多态性对氨氯地平降压效果的影响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探讨G蛋白β3亚单位基因C825T多态性与氨氯地平降压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多聚酶链式反应结合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分析方法,检测147例健康人和32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G蛋白β3亚单位C825T多态性,其中48例高血压患者口服氨氯地平4周。结果1)高血压组G蛋白β3亚单位C825T多态性中基因型频率(CC 28.7%、CT52.0%、TT 19.3%)、等位基因频率(C 54.7%、T 45.3%)与正常对照组基因型频率(CC 27.2%、CT 46.9%、TT 25.9%)、等位基因频率(C 50.7%、T 49.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CC基因型的收缩压降低值〔(4.93±2.26)kPa(37.00±16.97)mmHg〕明显高于CT+TT基因型〔(2.99±1.41)kPa(22.40±10.60)mmHg〕(P<0.05)。结论G蛋白β3亚单位基因C825T多态性与氨氯地平的降压疗效相关,而与原发性高血压无关。
李东宝华琦皮林许骥刘荣坤
关键词:G蛋白Β3亚单位氨氯地平C825T降压效果
G蛋白β3亚单位基因C825T多态性与高血压患者的肥胖无关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 探讨G蛋白β3亚单位基因C82 5T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肥胖的相关关系。 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分析方法检测 14 7例健康人和 32 1例高血压患者的G蛋白 β3亚单位C82 5T多态性 ,并测定高血压患者的体质指数、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空腹血糖浓度。结果 高血压组G蛋白β3亚单位C82 5T多态性中基因型频率 (CC为 2 8.7% ,CT为 5 2 % ,TT为19.3% )、等位基因频率 (C为 5 4 .6 72 % ,T为 4 5 .33% )与正常对照组基因型频率 (CC为 2 7.2 % ,CT为 4 6 .9% ,TT为 2 5 .9% )、等位基因频率 (C为 5 0 .7% ,T为 4 9.3% )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CC基因型患者的体质指数、血脂水平与CT +TT基因型患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G蛋白 β3亚单位基因C82
李东宝华琦皮林许骥
关键词:内科学肥胖G蛋白Β3亚单位
E-选择素基因G98T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发生率的相关性研究
2008年
目的:研究年龄在E-选择素G98T基因多态性对高血压影响中的作用。方法:高血压组326例,对照组216例。对2组进行血压测量,检测生化指标及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I(AI)、血管紧张素H(AH)、醛固酮(ALD)。以聚合酶链反应-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进行E.选择素DNA多态性分析,电泳判断基因型并测序。结果:检测到TT、GG、GT3种基因型。在〈40岁组,携带T等位基因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性为G的6.294倍[P=0.007;比值比(OR)=6.294;95%可信区间(CI):1.361~29.11]。在40~60岁及〉60岁组,高血压组与对照组的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显著性(P:0.528和0.965)。〈40岁的HT组中TT—TG基因型诊室收缩压(CSBP)、诊室舒张压(CDBP)及平均动脉压(MAP)显著高于GG型(P分别为0.006、0.023和0.036)。在40~60岁组:TT-TG基因型的CSBP、MAP也显著高于GG基因型(P分别为0、031和0.042),而〉60岁组,两基因型间血压差异无显著性。结论:E-选择素G98T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显著相关,T等位基因携带者发生高血压风险大,血压值较高。
陈海翎华琦郭金城许骥杨峥刘荣坤
关键词:E-选择素高血压原发性年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