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200BAB02A08-9)

作品数:2 被引量:5H指数:2
相关作者:周印富于泉林余金咏贺子典齐慧霞更多>>
相关机构: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亚洲玉米螟
  • 2篇玉米
  • 2篇玉米螟
  • 1篇玉米模式
  • 1篇生物防治
  • 1篇松毛虫
  • 1篇松毛虫赤眼蜂
  • 1篇套种
  • 1篇为害
  • 1篇物防
  • 1篇毛虫
  • 1篇菜田
  • 1篇赤眼蜂

机构

  • 2篇河北科技师范...

作者

  • 2篇余金咏
  • 2篇于泉林
  • 2篇周印富
  • 1篇齐慧霞
  • 1篇贺子典

传媒

  • 1篇天津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09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亚洲玉米螟发生动态及释放松毛虫赤眼蜂防治效果被引量:3
2009年
于2007年6月和9月对秦皇岛亚洲玉米螟在春玉米田间落卵量和亚洲玉米螟为害春玉米的严重程度及7月29日分别在春玉米地和夏玉米地释放松毛虫赤眼蜂防治第二代亚洲玉米螟效果进行了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亚洲玉米螟在该地区全年共发生两代,产卵高峰期分别发生在6月中旬和8月上旬,高峰期卵粒数分别达到了800粒和748粒;田间花叶率、百株蛀茎孔数、蛀茎株率和百株蛀穗孔数、蛀穗株率分别达到了78%、340个、96%和102个、74%;松毛虫赤眼蜂在春玉米地和夏玉米地卵块寄生率分别达到了80.00%和81.44%,在夏玉米地,放蜂区和对照区相比,蛀茎虫孔减退率为53.05%,蛀穗虫孔减退率为69.63%。通过此文分析得出亚洲玉米螟在秦皇岛地区发生及危害严重,释放松毛虫赤眼蜂防治效果较好。
余金咏周印富于泉林齐慧霞贺子典
关键词:亚洲玉米螟松毛虫赤眼蜂生物防治
菜田套种玉米模式下亚洲玉米螟发生动态及为害被引量:2
2011年
为了弄清菜田套种春玉米模式下亚洲玉米螟发生规律和为害程度,于2007年6—8月对秦皇岛春玉米地玉米螟田间落卵量和为害玉米的程度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亚洲玉米螟在该地全年共发生两代,产卵高峰期分别发生在6月中旬和8月上旬,高峰期卵粒数分别达到712粒和344粒,田间花叶率、百株蛀茎孔数、蛀茎株率和蛀穗株率分别达到了58%、312个、90%、62%。
余金咏于泉林周印富
关键词:亚洲玉米螟为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