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3502Z20101015)

作品数:7 被引量:94H指数:6
相关作者:崔胜辉徐礼来闫祯赵胜男吝涛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3篇食物
  • 3篇环境负荷
  • 3篇城市
  • 3篇城市化
  • 2篇食物消费
  • 1篇低碳
  • 1篇影响因素
  • 1篇生活垃圾
  • 1篇碳元素
  • 1篇能源
  • 1篇能源发展
  • 1篇能源发展战略
  • 1篇资源化
  • 1篇资源化利用
  • 1篇磷素
  • 1篇快速城市化
  • 1篇垃圾
  • 1篇垃圾产生
  • 1篇家庭
  • 1篇家庭生活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院城...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7篇崔胜辉
  • 3篇闫祯
  • 3篇徐礼来
  • 2篇王慧娜
  • 2篇李桂林
  • 2篇吝涛
  • 2篇赵胜男
  • 1篇赵煜
  • 1篇赵小锋
  • 1篇唐立娜
  • 1篇李飞
  • 1篇林剑艺
  • 1篇任引
  • 1篇潘玲阳
  • 1篇肖黎姗
  • 1篇于洋
  • 1篇孟凡鑫
  • 1篇周健
  • 1篇张雅京

传媒

  • 3篇环境科学与技...
  • 2篇生态学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环境科学

年份

  • 3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城市居民食物氮消费变化及其环境负荷——以厦门市为例被引量:21
2012年
食物消费是城市养分流动的重要环节,以厦门市为例,分析了1988—2009年居民食物氮素消费的变化特点,分析与其变化相关的经济、社会因素,并探讨了居民食物氮素消费变化所带来的环境负荷。研究结果表明,厦门市人均食物氮消费量变化与食物消费量变化并不完全一致,人均氮消费量2000年以前维持在3.29 kg N.人-1.a-1,2000年以后呈现波动性的增长,2004年达到最高值4.00 kg N.人-1.a-1。厦门市食物氮素消费总量增长幅度较大,由1988年的0.54万t增至2009年的1.50万t。同时,粮食在食物氮消费量中所占比例由45.5%下降到15.9%。畜禽肉、奶制品所占比例分别由25.0%和0.4%上升至29.8%和8.8%。通过将相关经济、社会因素与居民食物氮消费量进行相关性分析表明,人均可支配收入、食物价格指数、具有大学学历以上人口比重均与其联系较为密切,呈正相关;恩格尔系数、平均家庭人口数与居民食物氮消费量呈负相关。通过选取1988、1994、2001、2008年分析居民食物氮素消费造成的环境氮负荷发现,由其带来的环境氮负荷量由3509.12t增加至7629.36t,约90%的氮素进入了土壤和水体。其中,进入土壤的氮素占进入环境氮总量的比例由37%增长到60%,进入水体的氮素比例由57%降至35%。
于洋崔胜辉赵胜男孟凡鑫李飞
关键词:食物消费环境负荷
半城市化地区家庭生活垃圾特征及低碳对策:以厦门市集美区为例被引量:18
2011年
半城市化地区已成为城市化研究的热点,但其生活垃圾管理问题常被忽视.以典型半城市化地区——厦门市集美区为例,通过问卷调查与实地采样两种方法,分析不同住区家庭生活垃圾产生的特征,并通过生命周期分析法,对比混合填埋、混合堆肥、混合焚烧以及分类处理4种垃圾处理方案的温室气体排放,提出相应的垃圾管理对策.结果表明:半城市化地区可回收物和可堆肥物的回收利用率有待提高;农村居民点和城市型住区应作为垃圾减量化的重点;小城镇和城郊村的垃圾回收率低,应多布设正规的垃圾收购站点;农村居民点的可堆肥物较多,应布设生物处理机或将可堆肥物分类收集后集中处理;城市型住区应注重有害垃圾的分类收集与安全处置;垃圾分类处理的碳排放总量低于混合处理;垃圾混合焚烧时电力消耗的碳排放最多,但碳排放总量低于混合堆肥或填埋.
潘玲阳吝涛崔胜辉肖黎姗赵煜何刚
关键词:半城市化地区资源化利用
城市居民食物磷素消费变化及其环境负荷——以厦门市为例被引量:6
2013年
城市磷代谢不但关系到居民食品安全,还影响到城市生态系统的环境质量。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及由此带来的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会改变食物消费的数量、质量和结构,从而对城市磷代谢产生重要影响。分析了1988—2010年厦门市经食物消费进入城市系统的磷素变化动态,在此基础上对人均食物磷消费量与相关社会经济因子进行了Spearman相关分析,并计算了居民食物磷素消费的环境负荷。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厦门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食物磷素消费总量波动上升;人均食物磷素消费量呈M型变化,两个峰值分别出现在1998年和2003年;高磷含量食物如奶制品、水产品,在人均食物磷素消费量中所占比例剧增,分别由0.3%和6.8%上升至14.9%和15.5%。(2)人均粮食磷素消费量与恩格尔系数、平均家庭人口数呈高度正相关,与人均可支配收入、食物价格指数以及具有大学学历以上人口比重呈高度负相关;而植物油、瓜果、畜禽肉、蛋类、奶类和水产品磷素消费量则与粮食所呈现的相关性相反。(3)随着食物磷素消费总量的增加,磷素的环境负荷总量也呈剧增趋势,尤其进入土壤的磷素量剧烈上升,所占比例由59.7%增至85.1%,这可能与禁磷措施的实行、污水处理率的提高、处理工艺的改进等有关。
王慧娜赵小锋唐立娜崔胜辉李桂林
关键词:食物消费环境负荷
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预测的核心问题探讨被引量:18
2013年
城市生活垃圾问题严重威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其产量和成分的预测已成为生活垃圾管理研究的热点,是生活垃圾管理体系规划、实施和优化的基础。文章总结了城市生活垃圾预测的基本框架,认为尺度、因素和方法是三大核心问题。在界定研究的时空尺度基础上,概述了国内外影响生活垃圾产生的因素,将其分成内在、社会人口学、个体、自然和政策5类,列举了回归分析、时间序列、灰色系统模型和系统动力学等预测方法的原理、特征和应用,并展望了未来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
徐礼来崔胜辉闫祯吝涛
关键词:城市生活垃圾影响因素
厦门快速城市化中居民食物C、N、P消费动态被引量:7
2012年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城市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元素循环影响越来越显著,不可持续的家庭消费已成为造成全球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食物元素消费的研究也成为可持续消费的重要研究内容。以厦门市为例,分析了1988-2010年居民食物C、N、P元素消费的变化趋势及特点,探讨与其变化相关的经济、社会因子。研究结果表明:1988-2010年全市食物消费总量不断增加,由49.33万t增长至106.36万t。但是人均食物消费量由321.28 kg/(人.a)降至301.32 kg/(人.a)。厦门市食物C、N、P消费总量均在上升,1988年食物C、N、P消费量分别为10.14、0.64、0.05万t,到2010年食物C、N、P消费量分别为17.29、1.21、0.11万t,分别增长了70.45%、88.91%、117.11%,与此同时人均食物C、N、P消费量却在降低,其变化趋势与人均食物消费量的变化趋势接近,但并不完全一致,其中下降幅度最大的为人均食物C消费量,下降了24.92%,其次是人均食物N消费量下降了16.79%,下降幅度最小的为人均食物P消费量降低了4.37%。这主要是由于食物消费结构发生变化所致,粮食在食物C、N、P消费总量中所占比例持续下降,禽畜肉、瓜果、鲜蛋、奶制品等在食物C、N、P消费总量中所占比例分别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城市家庭食物消费模式由"以粮食为主"向"以粮食和肉类、蔬菜为主"转变。通过将相关经济、社会因子与居民食物C、N、P消费量进行相关性分析表明,人均GDP、恩格尔系数、人均可支配收入、食物消费支出、食物价格指数、大学人口比重、平均家庭人口数,与食物C、N消费量均相关,与食物P消费量相关性不显著。
闫祯崔胜辉王慧娜王慧娜徐礼来
关键词:快速城市化
基于SWOT法和层次分析法的能源发展战略研究被引量:23
2011年
针对能源发展战略分析中缺少定量分析的不足,将SWOT法与层次分析法结合起来建立一个完整的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系统框架,分析影响能源发展的关键因素并计算各因素权重,在此基础上确定能源发展战略,并以厦门市为例,进行案例分析。结果表明:在众多因素中,单位GDP能耗低、能源资源稀缺、能源进口关税不断下调、能源消费不断增长等是影响厦门市能源发展的关键因素,各自的权重值分别为0.141 0,0.145 1,0.046 9和0.353 3;厦门市应采取努力克服劣势、积极应对挑战保守型能源发展战略,即为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应把节能放在首位,努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快调整能源消费结构。SWOT法与层次分析法的有机结合可为能源发展战略研究提供一种新的尝试,也能为能源发展规划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
赵胜男崔胜辉林剑艺周健张雅京
关键词:SWOT法层次分析法能源发展战略
厦门城市化进程中的居民食物碳消费及其环境负荷被引量:12
2013年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对全球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越来越显著,其中城市家庭食物碳消费对全球城市生态系统碳循环的贡献日益突出,已成为城市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研究热点之一.以厦门市为例,通过分析1988~2010年居民食物碳消费的动态变化和家庭分布特征,评价并预测了由食物碳消费导致的环境负荷.结果表明,1988~2010年全市人均食物消费量和人均食物碳消费量分别下降了6%和25%,但由于厦门市人口的快速增长,食物消费和食物碳消费的总量均不断增加,分别增长了116%和70%.居民食物碳消费总量的增加导致环境负荷量不断上升,由9.88万t增长至16.62万t,特别是进入土壤的碳通量近年来快速增加.预测显示2011~2024年间厦门市居民食物碳消费总量以及环境负荷量仍将继续上升,2025年将有所下降,人均食物碳消费量则从2011年起持续下降.对厦门市居民家庭食物消费的分析表明,家庭户均食物碳消费主要受到家庭收入、食物消费费用、家庭用餐人数的影响,食物碳消费较高的家庭通常平均家庭用餐人数3人、平均食物消费费用约3 125元.月-1,户均食物碳消费为1 134.91 kg,人均食物碳消费量为378.30 kg,高食物碳消费的家庭人均食物碳消费量是低食物碳消费家庭人均消费量的4.84倍.
闫祯崔胜辉李桂林任引徐礼来
关键词:环境负荷城市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