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2008JY0022-1)
- 作品数:11 被引量:216H指数:7
- 相关作者:庞良玉林超文黄晶晶罗春燕涂仕华更多>>
- 相关机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业厅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际植物营养研究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不同耕作和覆盖方式对紫色丘陵区坡耕地水土及养分流失的影响被引量:96
- 2010年
-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四川紫色丘陵区坡耕地不同耕作和覆盖方式对玉米生育期中水土及养分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对减少水土流失和增加玉米产量的效果均优于地膜覆盖。秸秆覆盖能显著减少地表径流(73.9%—86.2%),但增加了壤中流(15.4%—156.4%);使径流总量降低32.5%—66.6%,并极显著降低土壤侵蚀总量达96.4%—98.1%。地膜覆盖虽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壤中流和径流总深,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土壤N平均损失量达37.4kg/hm2,其中70.1%经由壤中流流失。秸秆覆盖虽然增加了一定的壤中流N损失,但能减少N流失总量达12.8%—65.1%。土壤P素损失量相对较小,仅为9.32kg/hm2,并主要随侵蚀泥沙迁移,占流失总量的92.1%。土壤K损失量达183.3kg/hm2,其流失载体也主要是侵蚀泥沙,占96.5%。因此,两种覆盖方式均能显著控制土壤P和K的损失。无论是秸秆还是地膜覆盖,与顺坡垄作相比,横坡垄作均能减少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土壤侵蚀量及氮、磷、钾素总流失量,同时还能提高玉米产量。从简便、增产和防治面源污染的角度考虑,紫色土区坡耕地最适宜的种植方式为平作+秸秆覆盖。
- 林超文罗春燕庞良玉黄晶晶付登伟涂仕华蒲波
- 关键词:耕作方式紫色土养分损失
- 不同雨强和施肥方式对紫色土养分损失的影响被引量:35
- 2011年
- 【目的】揭示紫色土地区坡耕地不同施肥方式在不同雨强条件下对土壤养分流失途径及流失量的影响规律,为紫色土坡耕地肥料管理及养分流失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两因素、三水平随机区组试验,利用自然降雨和人工降雨相结合的方法,采用模拟径流小区观测地表径流量、壤中流量、泥沙侵蚀量,取样分析养分流失量。【结果】一次性施肥显著提高了玉米生育前期地下水中氮浓度,加大了氮的径流损失,降低了氮肥利用率,使玉米生育后期供肥不足,造成玉米减产。氮的主要损失载体是壤中流,平均损失量达5.08 kg.hm-2,对环境造成了较大压力。氮损失受雨强影响小,受施肥方式影响大,一次性施肥显著加大了氮的损失量。磷损失的主要载体是泥沙,受雨强影响大,雨强越大,磷损失量显著增加,而受肥方式影响小。钾损失的主要载体也是泥沙,平均损失量达29.1 kg.hm-2,雨强越大,钾损失量成倍增加,施肥方式对钾总损失量影响不大。【结论】氮的损失载体主要是壤中流,磷、钾的损失载体主要是泥沙。一次性施肥显著增加了玉米生育前期壤中流氮浓度,显著增加氮的损失。在紫色土地区,不仅要采用分次施肥等施肥技术控制磷、钾和部分氮损失,还需增厚土层,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蓄水保肥能力,才能更全面控制紫色土的氮、磷、钾损失。
- 林超文罗春燕庞良玉黄晶晶涂仕华
- 关键词:雨强施肥方式紫色土养分流失土壤侵蚀
- 四川丘陵季节性干旱区水稻田间耗水量研究被引量:4
- 2012年
- 以Ⅱ优7号为供试水稻品种,通过精确计量稻田进出水量,研究了四川典型丘陵地区稻田耗水量。结果表明,丘陵地区降水利用率为71.59%,但降水与稻田需水不完全同步;全生育期总灌水量为6 298.6 m3/hm2;稻田耗水量为8 884.4 m3/hm2。相关分析表明,稻田耗水量与稻谷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在四川丘陵地区水稻生产中,节水仍有一定空间。
- 张鸿姜心禄郑家国
- 关键词:水稻四川丘陵地区
- 牧草植物篱对紫色土坡耕地水土流失及土壤肥力空间分布的影响被引量:9
- 2008年
- 植物篱的水土保持效果已得到广泛的认可,并在世界很多地方推广。随着经济植物篱概念的提出,牧草已作为经济植物篱植物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到目前为止,牧草植物篱对坡耕地土壤肥力的影响规律研究却很少。利用长期定位小区试验,研究了苜蓿(Medicago sativa Linn.)和蓑草(Eulaliopsis binata(Retz.)C.E.Hubb.)植物篱对坡耕地土壤肥力的影响规律,旨在弄清牧草植物篱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与效果,不断完善植物篱技术。研究发现,坡耕地在建立牧草植物篱后,土壤粘粒在篱前富积,篱下加剧侵蚀,粘粒的富积与侵蚀沿等高线成水平带状分布;土壤有机质、N、P等主要营养元素出现与土壤颗粒相同的分布规律;对K来说,其分布不受植物篱的影响,表现出从坡上向坡下逐渐减少的分布特点。从土壤养分的绝对数量来看,P呈高度富积,而有机质和K则是高度耗竭。因此,坡耕地施肥时可以适当减少P的施用量,增加有机物和K的施用量。针对植物篱带对坡耕地肥力影响的特点,即篱前肥力升高,篱下肥力下降,在坡耕地管理上应特别加强篱下土壤带的培肥,以提高坡面整体生产能力。
- 林超文庞良玉陈一兵黄晶晶涂仕华
- 关键词:牧草植物篱土壤侵蚀土壤养分土壤机械组成
- 平衡施肥及雨强对紫色土养分流失的影响被引量:40
- 2009年
- 利用人工降雨装置模拟3种不同强度的降雨,采用模拟径流小区,研究了四川紫色丘陵区玉米净作条件下雨强及平衡施肥对土壤养分损失量及载体的影响。结果表明:雨强是影响地表径流量、径流总量及土壤侵蚀量的最主要因素。在小雨强条件下,无地表径流及土壤侵蚀发生;随着雨强的增大,地表径流量、径流总量及土壤侵蚀量都急剧增加。磷素和钾素流失总量也随雨强的增加而增加,而雨强对氮素流失的影响不大。在3种雨强条件下,3种施肥处理的氮素流失总量表现为:高氮施肥>农户习惯施肥>平衡施肥,平衡施肥能减少氮素流失,而高氮施肥增加氮素的流失。农户习惯施肥处理的磷流失总量和钾流失总量均高于平衡施肥和高氮施肥两种施钾处理,在紫色土坡耕地增施钾肥能减少磷、钾养分的流失。
- 林超文庞良玉罗春燕陈一兵黄晶晶涂仕华张鸿
- 关键词:平衡施肥雨强土壤养分流失
- 四川紫色丘陵农区坡耕地饲草种植模式及效益被引量:17
- 2010年
- 把饲草作为主要作物引入耕作制,通过3年3重复随机区组定位试验研究,构建适于四川紫色丘陵区坡耕地应用的粮饲高效种植模式。结果表明,冬季以小麦为主,间套黑麦草、燕麦等冬季饲草,夏季以苏丹草、菊苣等夏季饲草为主的种植模式与对照麦/玉/苕种植模式相比,能够稳定小麦籽粒产量,8~9倍的提高饲草鲜产,提高50%以上的可饲用干物产出,提高粗蛋白产出1倍以上,增加产值30%以上。冬季以小麦为主,间套黑麦草、燕麦等冬季饲草,夏季以苏丹草、菊苣等夏季饲草为主的种植模式能在稳定粮食产量的同时,大幅提高紫色丘陵区旱坡耕地饲料产出,为区域畜牧业发展提供优质饲料保障,是适用于该区域的可持续高效旱坡地种植模式。
- 庞良玉张鸿罗春燕黄晶晶付登伟冯文强林超文张新全
- 关键词:坡耕地饲草
- 四川丘陵地区水稻田间水分供需平衡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四川丘陵地区干旱发生频率高,研究稻田供水与耗水情况对水稻节水抗旱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控制性田间试验,研究了四川丘陵地区水稻田间水分供需平衡关系。结果表明,丘陵地区降水3611.10 m3/hm2,灌溉用水6299.25 m3/hm2;水稻腾发6424.95 m3/hm2,深层渗漏2459.55 m3/hm2,漫田溢出1026.00 m3/hm2。水稻生产全程耗水8884.50 m3/hm2,其中水分利用效率为0.99 kg/m3,灌溉水利用效率为1.40 kg/m3。在四川丘陵地区,进一步协调稻田供水与耗水,从而实现抗旱节水有待进一步研究。
- 张鸿姜心禄樊红柱郑家国
- 关键词:水稻丘陵地区
- 不同耕作方式和雨强对紫色土坡耕地降雨有效性的影响被引量:20
- 2008年
- 农业水资源短缺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对我国的威胁尤为严重。为了揭示紫色土地区坡耕地常用农耕措施在不同雨强条件下对雨水土壤蓄积率的影响规律,为紫色土坡耕地抗旱耕作技术创制提供理论依据,文章采用两因素、三水平、三重复随机区组试验,利用人工降雨装置和模拟径流小区,在栽培玉米(ZeamaysL.)条件下,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和雨强对紫色土坡耕地降雨有效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耕作方式相同时,雨强越大,地表径流量越大,地下径流量减少,总径流量增加,不利于土壤保蓄雨水和含水量的提高。在相同雨强条件下,平作的地表径流量最大,雨水土壤蓄积率最低。横坡垄作在中雨强条件下控制地表径流和侵蚀的效果非常明显,能够显著提高雨水土壤蓄积率,但在大雨强和小雨强条件下,提高雨水土壤蓄积率的效果减弱。横坡垄作等保护性耕作措施可以增加土壤对雨水的有效库容,提高土壤抗旱能力,是适用于该区域的抗旱耕作技术。
- 林超文庞良玉陈一兵涂仕华李浩
- 关键词:雨强农艺措施紫色土土壤侵蚀
- 不同粮草种植模式对四川紫色丘陵区水土流失的影响被引量:6
- 2011年
- 把饲草作为主要作物引入耕作制,通过3年3重复随机区组定位试验,研究了紫色土丘陵区坡耕地不同粮草种植模式对水土流失的影响。研究表明:夏季牧草在雨季需刈割多次,造成土壤覆盖度急剧降低,栽种夏季牧草后加大了土壤侵蚀。刈割后再生力较强的墨西哥玉米较再生力较差的高丹草有利于减少土壤侵蚀。在冬季小麦预留空行增种禾本科牧草能在夏季残留大量根系,固定泥沙,显著减少土壤侵蚀。因此,从控制土壤侵蚀的角度考虑,在四川紫色丘陵区发展饲草种植,首先应考虑冬季小麦的空行利用,在栽培夏季牧草时应选择再生能力和分蘖力强的牧草品种。
- 林超文付登伟庞良玉罗春燕黄晶晶罗付香
- 关键词:紫色丘陵区径流深土壤侵蚀
- 四川丘陵区饲草种植的重要意义与模式被引量:7
- 2010年
- 分析了由于人口增多,耕地面积减少,土壤严重退化及不协调的种养业结构使得四川粮食安全形势日趋严峻的基本情况,并阐述了粮草间套作的重要意义。通过分析认为:实行粮草间套作,能显著控制水土流失、改良土壤质地、提高土壤肥力,能够提高单位面积农业产出、增加农民收入,因此粮草间套作是适于四川丘陵区持续发展的种植模式。
- 付登伟林超文庞良玉罗春燕曹卫东黄云
- 关键词:丘陵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