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2YJC751056)
- 作品数:4 被引量:28H指数:2
- 相关作者:刘秀峰刘朝晖罗金满更多>>
- 相关机构:丽水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艺术历史地理更多>>
- 庙会文化在构建和谐乡村中的意义与作用——基于“张山寨‘七七’庙会”(国家非遗项目)的田野调查被引量:2
- 2012年
- 乡村庙会与地方文化融合的再度复兴,体现了民间文化旺盛的生命力。在现代科学技术文化水平不断提高、村落社会急剧变迁的今天,庙会依然对乡村民众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它直接影响着民众的情感取向、审美判断和思维方式。庙会强化了村落社会的自我认同,维持了村落社会秩序。庙会所展示的民间文化则体现了乡村社会历史发展中的情感底色。只有深入现实去感受、理解庙会,才能真正懂得庙会,引导、改造和利用庙会,构建乡村和谐社会。
- 刘秀峰
- 关键词:庙会文化和谐乡村
- 传说、庙会与民俗社会的构造——浙江缙云张山寨“七七”庙会研究
- 2013年
- 明清以来,浙江缙云一带一直沿袭着奉祀陈十四女神的三大庙会,尤以张山寨"七七"庙会为盛,活动辐射浙南闽北及东南沿海多个省区乃至台湾部分地区,历时三天,规模盛大。庙会在陈十四信仰的文化底层之上,集中展示了区域性民俗传统的内在活力,既是一种历史记忆的仪式操演,又充满了祭祀神灵的神圣与世俗生活的狂欢。本文通过对这一庙会的考察,力图呈现其多层次的文化意涵,并由此揭示其背后的民俗社会的构造方式。
- 刘秀峰
- 永安大腔傀儡戏《海游记》流传探略被引量:1
- 2016年
- 永安大腔傀儡戏《海游记》是福建保存最古老的早期陈靖姑信仰题材剧目,其流传与永安大腔傀儡戏、早期陈靖姑题材小说《海游记》、陈靖姑信仰民俗以及永安当地民间道教之间都有密切的联系,不仅具有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而且对传承、保护和发展民间文艺及处理民间文艺与民间信仰关系等问题都具有重要的现实启迪意义。
- 罗金满
-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代表性传承人制度:来自田野的调查与思考被引量:25
- 2012年
- 通过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现状的实地调查,反思代表性传承人制度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剖析缘由,并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和政策建议。我国代表性传承人制度存在遴选过程中的社区参与度不够、国家补助经费使用功能不明晰、新老代表性传承人更替机制不完善、传承效果的评价体系缺失、女性代表性传承人比例过低等问题。要解决实践中存在的这些问题,需要我们从观念和行动中做到:(1)还原"遗产主体"的内涵,在认定"个人"作用的同时,采取"团体认定"的方式,对"群体"、"社区"中的主要成员进行确认;(2)逐步建立遴选过程中的社区参与机制;(3)完善代表性传承人世代更替制度;(4)逐步提高女性代表性传承人比例。
- 刘秀峰刘朝晖
- 关键词:代表性传承人社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