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SCX2-YW-N-46-01)

作品数:1 被引量:16H指数:1
相关作者:欧阳竹李发东刘丽平孙振中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冬小麦
  • 1篇行距
  • 1篇行距配置
  • 1篇三叶
  • 1篇三叶草
  • 1篇小麦
  • 1篇间作
  • 1篇间作系统
  • 1篇光合有效辐射
  • 1篇白三叶
  • 1篇白三叶草
  • 1篇PAR

机构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1篇孙振中
  • 1篇刘丽平
  • 1篇李发东
  • 1篇欧阳竹

传媒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年份

  • 1篇2011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行距配置对冬小麦/白三叶草间作系统小麦群体结构和光合有效辐射的影响被引量:16
2011年
2008~2010年冬小麦/白三叶草不同栽培方式试验(6种小麦行距配置,3个行距×2个播种量)研究表明,单作条件下,小麦群体总茎数、叶面积指数、生物量及产量在行距25 cm与30 cm处理间差异不大,均显著高于行距40 cm处理。行距30 cm、播种量217.5 kg.hm-2处理的籽粒产量和收获系数分别达7 857.8 kg.hm-2和0.483。小麦抽穗期和花期,行距30 cm与40 cm处理的冠层底部向上20 cm处的光合有效辐射(PAR)值差异不大,行间全天PAR在50μmol.m-2.s-1以上的时间至少有8 h,而单作条件下白三叶草光补偿点在30~50μmol.m-2.s-1之间,这预示着在行距30 cm与40 cm处理的小麦行间间作白三叶草能为白三叶草光合作用提供有效光能。行距30 cm条件下,"小偃81"与"济麦22"单作以及分别与白三叶草间作处理试验表明,"小偃81"与白三叶草间作系统小麦生物量不受间作影响,小麦叶面积指数与穗数高于"小偃81"单作。"济麦22"与白三叶草间作系统的3项指标则低于"济麦22"单作。间作条件下,白三叶草冠层顶部PAR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冠层底部PAR较小,全天最大仅30μmol.m-2.s-1。与"济麦22"相比,"小偃81"与白三叶草间作冠层底部PAR全天日变化较小。因此,行距30 cm处理小麦行间适合间作白三叶草,小麦品种"小偃81"比"济麦22"更适合与白三叶草间作。本研究结论可为华北平原发展冬小麦/白三叶草间作种植模式提供参考依据。
孙振中欧阳竹刘丽平李发东
关键词:冬小麦白三叶草行距间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