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无)

作品数:9 被引量:10H指数:2
相关作者:刘敏更多>>
相关机构:南开大学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许昌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历史地理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3篇两汉
  • 3篇关内
  • 2篇汉代
  • 1篇底本
  • 1篇循吏
  • 1篇遗著
  • 1篇札记
  • 1篇政治
  • 1篇政治身份
  • 1篇之学
  • 1篇社会
  • 1篇社会声望
  • 1篇身份
  • 1篇声望
  • 1篇食邑
  • 1篇平议
  • 1篇群体性
  • 1篇文化
  • 1篇文化背景
  • 1篇校本

机构

  • 8篇南开大学
  • 1篇深圳职业技术...
  • 1篇许昌学院

作者

  • 5篇刘敏

传媒

  • 1篇湖湘论坛
  • 1篇河北学刊
  • 1篇齐鲁学刊
  • 1篇管子学刊
  • 1篇许昌学院学报
  • 1篇邯郸学院学报
  • 1篇史志学刊
  • 1篇秦汉研究
  • 1篇中华历史与传...

年份

  • 2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两汉关内侯的爵位变动被引量:1
2017年
两汉关内侯的爵位变动以关内侯进爵列侯为主导,并以西汉关内侯免为庶人(或夺爵为士伍)作为补充。汉代关内侯的爵位变动呈现阶段性、身份化、时代性和严格等极化的特征,既反映了关内侯重要权益、政治身份与社会地位的变动,又体现了政局变迁和二十等爵制调整。爵位变动成为两汉皇帝对关内侯群体实施政治控制和身份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具有维护社会等级秩序、调整政治等级结构、巩固政权统治基础和加速社会阶层之间流动的社会功能。然而由于法律严酷、权臣干预、频繁而又残酷的权力斗争,汉代关内侯的爵位变动也存在赏罚不公、赏罚滞后等弊端,不仅削弱了皇权对高爵群体的政治支配性和身份控制力,而且激化了统治集团内部的政治矛盾与权力斗争。
师彬彬
关键词:两汉列侯
《商君书·境内篇》会注会疏考译
2017年
(一)《商君书·境内篇》常见的注释本基本是以严万里校本《商君书》为底本,本文依旧,同时参考以下注释本和主要相关研究专著:严万里校:《商君书》~②俞樾:《诸子平议》~③孙诒让:《札迻》~④;孙诒让:《籀庼遗著辑存》~⑤陶鸿庆:《读诸子札记》
刘敏
关键词:底本札记平议校本遗著
两汉关内侯的官秩变迁
2018年
两汉二十等爵制是身份等级,用于维护政治身份和社会等级地位;若干石的禄秩是官职等级,用于保障行政,阎步克老师称为'爵一秩体制'~①。'爵一秩体制'是两汉官僚体制和政治等级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等爵制与官秩在社会等级秩序中拥有主导地位并发挥了一定的政治功能。汉代的爵位和官秩不仅与有爵者经济权益、政治影响与社会声望的变迁密切相关,而且成为确定统治集团成员政治身份和社会等级地位的两项重要根据,但具有官重爵轻的趋势。汉代继承了西周'以德诏爵,以功诏禄,以能诏事'~②的历史传统。
师彬彬
关键词:政治身份官僚体制社会声望
论汉代循吏群体性产生的原因和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汉代吏治为后世称美,与汉代循吏这一官僚群体密切相关,与其在一定历史时期内非个别而是群体性出现密切相关。汉代循吏的主体是郡、国、县、道行政长官,特别是二千石地方长官,中央赋予他们很大的职权,这是其施展才华的平台。其在实践汉家制度所要求的赋役执法、恤民富民、教民化俗等职责时,一身兼有吏、亲、师三重角色,三者相辅相成,绝非割裂对立。把循吏教化仅仅归于儒教是片面的,循吏地方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发展经济,移风易俗,而不在"劳而少功"的儒经礼乐。"循吏出于儒生,酷吏出于文吏"的说法并不客观,汉代既有通经、廉洁的酷吏,也有出身文吏、学律严法的循吏。武帝朝多酷吏,宣帝时期循吏多,原因主要不在于儒学的推广程度,而是与当时国家与社会的矛盾相关,"政平讼理",富民化俗的治政需要,促成循吏的群体性产生。
刘敏
关键词:汉代循吏群体性文化背景
《管子》之学与秦汉制度及后世借鉴
2018年
认为《管子》一书与管仲之人无关和认为《管子》一书是管仲所著,同样不可取,《管子》一书应该是包括管仲及其后学在内的管子学派长期积累的思想和著述成果。《管子》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囊括了战国诸子各家特色的思想内容,但其中大量和主流的似乎更应该属于法家学派,如重君权、重法治、重制度、重农耕、重富国强兵等,但作为东方法家代表的《管子》与西方法家《商君书》《韩非子》等又有明显差异,如果非要定其学派归属,可将之归于杂家。《管子》应作为一门独立学问来研究,即"管子学"。《管子》有关国家体制及具体行政制度的思想和设计对秦汉行政制度有直接影响,如皇帝制、官僚制、郡县制等。《管子》思想对汉代有重大影响,而富国安民的民本思想对后世更是影响长远。
刘敏
关键词:《管子》
两汉关内侯的食邑被引量:2
2017年
食邑不仅是汉代关内侯主要收入来源之一和经济权益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成为高爵群体拥有较高政治身份与社会等级地位的一种象征。两汉部分关内侯可以依据国家规定的食邑户数征收租税,关内侯的食邑状况和个人的功劳、政治身份及其与皇权之间的关系密切相关。汉代关内侯的食邑户数一般在一百户至五千户之间,但以三百户、五百户为主。西汉关内侯大多享有食邑,但文帝时期已有部分关内侯不再享有食邑。东汉关内侯大多不能依据国家规定的户数享有食邑,但可以享有一定规模的俸禄(月俸或年俸)。两汉关内侯的食邑具有阶段性、身份化、鲜明时代性与严格等级化的特征,不仅反映了高爵群体重要权益、政治身份和社会等级地位的演变,还体现了政局变迁、二十等爵制发展、社会等级秩序调整、统治集团的构成与演变、国家财政状况变化。
师彬彬
关键词:汉代食邑
王郎垮台与更始灭亡要因发覆被引量:4
2015年
传统看法认为王郎主要被刘秀所灭,更始主要因赤眉而亡,但本文认为实际情况却是:王郎垮台关键是更始派遣六路大军所致,刘秀的作用远不如正史所载;而更始帝刘玄表面虽为赤眉所灭,但对其贼害最大、打击最致命的当属刘秀在河北的叛变及对他的直接进攻。之所以会出现历史记载不实的情况,既与《后汉书》等诸史的正统笔法有关,更与汉明帝御审之《东观汉记》对史实之遮覆及对刘秀之回护有关。
刘敏陶继双
两汉二十等爵制问题研究综述被引量:3
2016年
二十等爵制对两汉政局演变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作用与深远影响,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学术界对汉代二十等爵制问题的宏观考察均已取得许多进展,为我们全面理解并深入探讨这一课题提供了重要参考。然而学术界对两汉二十等爵制问题的探讨仍然比较零散琐碎,尚缺乏系统性、深入性的考察,并无全面深入考察这一问题的研究论著问世。就研究深度、史料运用而言,两汉二十等爵制问题研究仍有继续拓展的空间,主要存在四处不足之处。
师彬彬
关键词:两汉
对王郎及邯郸败亡相关问题的质疑被引量:1
2015年
有关两汉之际王郎的史料主要见于《后汉书》,其中有些记载并非客观公允,质疑对其中王郎的邯郸籍贯问题,对王郎诈称汉成帝之子刘子舆的问题,对刘秀是灭亡王郎的首要功臣问题。认为:王郎籍贯不应该是邯郸;王郎具有为成帝之子刘子舆的可能性;打败王郎,是更始帝刘玄诏命下多路将领合力作战的结果,其中主要功劳属于更始大将谢躬,正史及后世史家将之主要归于汉光武帝刘秀是欠公允的。
刘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