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2CB410801)

作品数:36 被引量:937H指数:18
相关作者:范绍佳张远航刘吉王安宇李明华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中山大学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0篇环境科学与工...
  • 9篇天文地球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理学

主题

  • 9篇污染
  • 8篇珠江三角
  • 8篇珠江三角洲
  • 5篇空气污染
  • 4篇气溶胶
  • 4篇空气质量
  • 4篇大气气溶胶
  • 3篇气温
  • 3篇气温变化
  • 3篇秋季
  • 3篇热岛效应
  • 3篇灰霾
  • 3篇灰霾天气
  • 3篇城市
  • 3篇城市热岛
  • 3篇城市热岛效应
  • 2篇有机碳
  • 2篇元素碳
  • 2篇珠江三角洲城...
  • 2篇陆风

机构

  • 15篇北京大学
  • 14篇中山大学
  • 4篇中国气象局广...
  • 4篇惠州市气象局
  • 3篇广东省环境监...
  • 3篇澳门地球物理...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广州市气象局
  • 1篇聊城大学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北京市环境保...
  • 1篇即墨市环境保...
  • 1篇广东省气象台

作者

  • 10篇范绍佳
  • 9篇张远航
  • 6篇李明华
  • 6篇刘吉
  • 5篇王安宇
  • 5篇吴兑
  • 4篇祝薇
  • 4篇邵敏
  • 4篇曾立民
  • 4篇王宝民
  • 3篇陈训来
  • 3篇李江南
  • 3篇王雪松
  • 3篇樊琦
  • 3篇冯瑞权
  • 3篇苏杭
  • 2篇俞仲英
  • 2篇郇宁
  • 2篇陆思华
  • 2篇刘新罡

传媒

  • 8篇北京大学学报...
  • 6篇中山大学学报...
  • 4篇中国环境科学
  • 3篇热带气象学报
  • 3篇Scienc...
  • 2篇环境科学学报
  • 2篇中国环境监测
  • 1篇中国科学(B...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应用气象学报
  • 1篇Journa...
  • 1篇Journa...
  • 1篇Scienc...
  • 1篇环境科学导刊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0
  • 5篇2009
  • 9篇2008
  • 9篇2007
  • 7篇2006
  • 5篇2005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珠江三角洲一次大范围灰霾天气下的空气污染特征分析被引量:24
2009年
利用粤港珠江三角洲区域空气监控网络的监测结果,对2006年10月珠江三角洲一次大范围灰霾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灰霾天气下珠江三角洲的空气污染特征。研究表明:灰霾引起空气质量恶化,细颗粒物在可吸入颗粒物中比重上升,多项污染物发生超标,臭氧是首要污染物。时间分布上,PM2.5和O3日均值浓度出现峰值相比SO2、NO2、PM10滞后数日,各站污染物的逐时变化曲线随着各自的主要影响因素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特征。空间分布上,珠三角空气污染的区域性特征比较明显,其中佛山-广州-东莞一带是珠三角的污染核心区。
刘俊袁鸾刘衍君
关键词:灰霾空气污染珠江三角洲
广州市大气气溶胶散射吸湿增长因子的观测研究被引量:16
2009年
利用环境湿度的日变化,对广州市大气气溶胶散射吸湿增长因子进行了观测研究.基于反向轨迹模型HYSPLIT,将2006年7月到达广州市区的气溶胶分为海洋型、海洋/城市混合型、城市型3个类型.整个观测期间,海洋型、海洋/城市混合型、城市型气溶胶的散射吸湿增长因子f(RH=80%)的平均值分别为2.68±0.59、2.29±0.28、2.04±0.28.经验公式f(RH)=1+a(RH/100)b能够较好地拟合3种类型的气溶胶散射吸湿增长因子,海洋型、海洋城市混合型、城市型气溶胶的散射吸湿增长因子的拟合经验参数a分别为4.92、3.26、2.06,经验参数b分别为5.04、3.85、3.60.
刘新罡张远航
关键词:大气气溶胶
基于观测的大气气溶胶散射吸湿增长因子模型研究——以2006 CAREBeijing加强观测为例被引量:13
2009年
在2006年北京加强观测期间,以颗粒物-液体转换采集系统(PILS)测量的气溶胶各可溶性离子组分的质量浓度、颗粒物分级采样器(MOUDI)测量的各可溶性离子组分及有机碳(OC)、碳黑(EC)的分级质量谱分布为基础,对离子组分的可能存在形态进行判断,计算了化学组分质量浓度及各化学物种的粒径数谱浓度;利用Mie模型及各化学物种的密度、折射率、吸湿粒径增长因子等参数计算得到外混、内混的粒子群在干燥状态、不同相对湿度下的散射系数,最终计算得到不同化学组分外混、内混状态下的散射吸湿增长因子;将模型模拟的气溶胶散射吸湿增长因子与观测得到的该因子进行对比,发现模拟值与观测值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吻合,实现了该因子的闭合实验.
刘新罡张远航
关键词:大气气溶胶
惠州城市热岛效应变化特征被引量:4
2010年
基于惠州城市和乡村1962-2008年逐日定时和2005-2008年逐日逐时的气温资料,利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和突变检验方法Mann-Kendall统计分析了惠州城市热岛效应的变化特征及对城市气温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惠州城市热岛强度具有明显的季节、月和日变化特征,无明显的周变化特征;上半年城市热岛强度明显低于下半年,四季中秋季最高、春季最低;日间一般为负值而夜间为正值,城市热岛强度最大出现在秋冬季节的夜间,最小出现在冬季的午间。(2)惠州年和四季平均城市热岛强度呈逐年显著上升的趋势,城市热岛效应对城市气温上升具有明显作用,城市热岛效应是城市年平均气温日较差呈下降趋势的一个重要原因。
李明华龚斐杨滔范绍佳陈芳丽
关键词:城市热岛效应气温变化
气溶胶中有机碳及元素碳分析方法进展被引量:38
2005年
大气气溶胶中的有机碳、元素碳因其独特的环境、气候效应以及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而成为世界各国环境科学家共同关注的热点.其检测方法有很多,各种检测方法因实验原理不同所以实验结果也相差很大,即使是实验原理完全相同的光热法,两台不同厂家的仪器所测的元素碳结果也相差很大,差别可达70%~80%.本文介绍了现阶段气溶胶有机碳和元素碳的各种检测方法,将其大体分为光学法和热学法(光热法)两类,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最后展望了气溶胶有机碳、元素碳的研究前景.
郇宁曾立民邵敏
关键词:大气气溶胶有机碳元素碳分析方法
珠江口西岸秋季海陆风特征观测研究
根据2004年10月珠江三角洲珠江口西岸新垦大气边界层观测资料和地面自动气象站资料,分析了珠江口西岸秋季海陆风特征。结果表明:珠江口西岸秋季海风出现频率较高,出现和结束时间都较晚,海风风速较大,海风环流高度随时间逐步抬升...
李明华范绍佳王宝民吴兑
关键词:海陆风秋季
文献传递
2004年10月珠江口西岸海陆风特征观测研究被引量:29
2007年
根据2004年10月在珠江口西岸新垦观测的大气边界层探测资料和自动气象站资料,研究了珠江口西岸海陆风特征。结果表明:珠江口西岸海风出现频率较高,20时出现频率为51.8%;海风出现和结束时间都较晚,一般在14-18时之间出现,23时-次日02时之间结束;海风环流高度随海风持续时间逐步升高,23时最高达到700 m左右;海风使珠江口西岸贴地逆温出现时间推迟,低空逆温出现频率增加。
李明华范绍佳王宝民吴兑祝薇刘吉
关键词:海陆风
广州地区大气可吸入颗粒物的化学特征及来源解析被引量:30
2008年
在广州市区及其附近地区设立了7个采样站点采集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样品,分析了17种元素(Na,Mg,Al,K,Ca,Ti,V,Mn,Fe,Ni,Cu,Zn,As,Se,Cd,Ba和Pb),5种离子(SO4^2-,NO3^-,F^-,Cl^-和NH4^+)以及元素碳(EC)和有机碳(OC)的含量,讨论了PM10的化学组分特征以及气象条件对主要污染物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应用主因子分析法对PM10的主要来源进行解析。研究期间广州地区大气PM10平均浓度为125.8μg/m^3,各地PM10最主要的化学组分为有机物、SO4^2-和地壳元素组分,分别占PM10质量浓度的24%-32%,17%-21%和10%-12%。通过主因子分析法确定广州地区PM10的主要污染源是地面扬尘、燃油排放、冶金化工及电子加工排放、燃煤、二次转化和生物质燃烧,其方差贡献率分别为20.7%,17.8%,16.3%,14.3%,10.4%和6.3%。
崔明明王雪松苏杭张远航
关键词:化学组分源解析
长江三角洲地区臭氧生成过程分析被引量:50
2005年
建立了二维空气质量模式模拟长江三角洲地区臭氧体积分数,模拟结果和实测值吻合较好。并以常熟地区为例分析了臭氧生成过程。结果表明:干沉降对大气臭氧有明显的去除作用,平均为2 1μL (m3·h);水平输送过程对臭氧的影响和化学臭氧生成速率P(O3)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总体来说,水平输送对臭氧有净的去除,平均为1 9μL (m3·h);化学生成过程则增加臭氧体积分数,净生成速率为5 3μL (m3·h),表明该地区大气有较强的氧化性;计算了该地区的臭氧生成效率,结果表明1分子NOx从排放到去除期间可以生成7 5分子O3。
胡建林张远航
关键词:臭氧
Development and deployment of an instrument for measurement of atmospheric peroxy radical by chemical amplification被引量:1
2009年
An instrument for measurement of peroxy radical by chemical amplification (PERCA) has been devel- oped at Peking University (PKU) and deployed in several field campaigns. PKU PERCA measures per- oxy radical via amplification of NO2 by peroxy radical in the presence of NO and CO through a chain reaction. The amount of amplified NO2 is detected by a NO2-luminal chemiluminescence detector. The chain length (CL) of 75±20 (1σ ) was determined routinely during field campaigns using a HO2 source from photolysis of water vapor at 185 nm in air. The detection limit for peroxy radical measurement was (1-5)×10?12 (volume ratio) with integration time of 1 min, mainly relying on the variation of the ambient O3 and NO2. The systematic uncertainty in the measurement of peroxy radical was estimated to be ±60%. The effect of water vapor on PKU PERCA was observed and determined in the laboratory. The meas- urements of peroxy radical during the Program of Regional Integrated Experiments of Air Quality over Pearl River Delta 2006 (PRIDE-PRD2006) campaign are presented to show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ERCA instrument and the behavior of the observed peroxy radical is discussed briefly.
LI XiaoQianQI BinZENG LiMinTANG XiaoYan
关键词:RADICALMEASUREMENTATMOSPHERE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