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卫生系统百名跨世纪优秀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05XD14003)
- 作品数:5 被引量:25H指数:3
- 相关作者:邹云增葛均波梁艳艳吴剑李纪明更多>>
-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系统百名跨世纪优秀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过表达HSF1及ASK1基因对H_2O_2刺激后心肌细胞内ROS水平的影响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研究热休克因子1(HSF1)及凋亡信号调节激酶1(ASK1)对过氧化氢(H_2O_2)刺激后心肌细胞内活性氧簇水平(ROS)变化的影响。方法对不同组培养心肌细胞分别单独转染质粒HSF1,ASK1,及共转染HSF1+ASK1,48h待其充分表达后用1 mmol/LH_2O_2刺激心肌细胞30min,检测细胞内ROS水平,并与相应转染后未刺激组及未转染的对照组比较,观察ROS水平的变化。结果(1)所有H_2O_2刺激组心肌细胞内ROS水平均高于相同转染条件下的非刺激组(P<0.05);(2)相同H_2O_2刺激条件下,各组ROS水平:HSF1组低于对照组(P<0.05),ASK1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HSF1+ASK1组与单转HSF1组相比有升高的趋势;(3)相同H_2O_2刺激条件下,各组刺激后比刺激前ROS水平增高的幅度:HSF1组低于对照组(P<0.05),ASK1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别,HSF1+ ASK1组与单转HSF1组相比有升高的趋势。结论在H_2O_2刺激条件下,HSF1可通过降低心肌细胞内的ROS水平来发挥细胞保护作用,而ASK1对细胞内ROS水平无影响,但其可干扰HSF1对ROS的抑制作用。
- 张磊梁艳艳牛玉宏姜红邹云增葛均波
- 关键词:热休克因子1活性氧簇心肌细胞
- 小鼠心肌内转基因后压力超负荷模型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索在短时间内建立小鼠心肌内转基因后压力超负荷模型,为深入研究心脏肥大的分子机制提供可靠的实验对象。方法: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升主动脉缩窄组(手术组)和同期假手术组(对照组),手术组根据暂时阻断主动脉血流5s、10s、20s、30s同时左心腔内分别注射Ad-LacZ或PBS后又分为LacZ组和PBS组,观察术后4周不同时间小鼠体重、颈动脉血压和心脏超声等变化HE染色和X-gal染色分别观察心肌肥厚情况和基因转染情况。结果:手术成活率88.8%。升主动脉缩窄小鼠的血压较对照组明显升高。缩窄术后2周心肌明显肥厚,4周时出现失代偿性心力衰竭。X-gal染色显示阻断血流5s以上心脏有蓝染,但10s、20s、30s之间无明显区别。结论:该方法简单有效,重复性好,可在短时间内建立小鼠心肌内转基因和压力超负荷心肌肥厚模型,为心脏肥大的深入研究提供可靠的实验对象。左心室心腔直接注射转染Ad-LacZ基因同时阻断升主动脉血流10s以上可以使目的基因有较好的表达。
- 姚志峰邹云增李纪明吴剑关爱丽梁艳艳李磊葛均波
- 关键词:升主动脉心肌肥厚小鼠转基因
- 热休克转录因子1对压力超负荷引起的心室重构和心力衰竭的影响被引量:7
- 2008年
- 目的:探讨热休克转录因子1(heat shock transcription factor 1,HSF1)对压力超负荷引起的心室重构和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实验动物分成4组:HSF1基因敲除小鼠组(knockout组)、野生型小鼠组(wild-type组)、HSF1转基因小鼠组(transgene组)和假手术小鼠组(sham组),小鼠经缩窄升主动脉后,每周做心脏超声检测心脏功能和形态变化,分别于第1周、2周和4周末测量右侧颈动脉压后取材,用HE染色、Masson染色和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心脏形态变化和新生血管生成情况,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磷酸化Akt和RT-PCR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HIF-1)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1)在0-14 d,缩窄升主动脉的小鼠心室壁厚度值和新生血管数逐渐升高达高峰,14-28 d,逐渐降低,但同wild-type组比较,knockout组在每1个时期都显著降低,transgene组都显著升高;(2)knockout组小鼠左室射血分数第1周就开始下降,wild-type组小鼠从第2周开始下降,而transgene组未见到有下降;(3)磷酸化Akt和HIF-1mRNA在knockout组显著降低,transgene组显著升高;心脏纤维化和死亡率在knockout组显著升高,transgene组显著降低。结论:HSF1通过调控血管新生,改善了压力超负荷引起的心室重构和心力衰竭,其中调控HIF-1的表达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 李纪明邹云增姚志峰姜红关爱丽吴剑牛玉宏弭守玲梁艳艳马桢
- 关键词:心室重构充血性热休克转录因子1缺氧诱导因子1
- 氧化应激在乙醛引起的心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被引量:15
- 2008年
- 目的:探讨活性氧(ROS)的氧化损伤机制在经乙醛诱导心肌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阐明氧化应激水平增高导致细胞凋亡可能是乙醇性心肌病(AHMD)的主要原因之一。方法:体外培养大鼠心肌细胞,分别用乙醇(100μmol/L)和乙醛(100μmol/L)干预24h,比较细胞凋亡程度;检测48h内细胞胞内ROS水平变化、胞外分泌SOD活性变化;并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ROS介导MAPK信号途径相关蛋白磷酸化水平变化;并与氧化剂H2O2处理组和预先加入抗氧化剂乙酰半胱氨酸(NAC)的乙醛处理组比较。结果:乙醇和乙醛分别干预心肌细胞24h后,凋亡途径激活因子caspase3均被激活(P<0.05),乙醛较乙醇具有更强的诱导凋亡作用(P<0.05)。乙醛诱导心肌细胞ROS水平增高呈时间依赖性,相应抗氧自由基SOD酶活性也随之增高,分别于18-24h达到峰值。同时,ROS通过JNK和ERK磷酸化水平增高而激活MAPK途径,诱导心肌细胞凋亡,这种效应可以被NAC逆转,等浓度乙醛弱于H2O2的诱导作用。结论:乙醛通过增高胞内ROS水平损伤心肌细胞,激活ROS介导JNK途径诱导细胞凋亡。其作用弱于H2O2等强氧化剂,提示降低细胞ROS水平,阻断凋亡信号通路可有效抑制乙醛诱导的心肌凋亡,对于AHMD临床预防和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 王时俊邹云增孙爱军徐丹令王克强葛均波
- 关键词:乙醛活性氧细胞凋亡心肌病乙醇性
- 机械牵张引起心肌肥厚的分子机制
- 2008年
- 吴剑李纪明孙爱军龚惠邹云增
- 关键词:心肌肥厚机械牵张分子机制蛋白质合成心瓣膜病心内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