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571139)

作品数:3 被引量:30H指数:3
相关作者:刘文新陶澍范永胜陈江麟胡璟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国家海洋局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有机污染
  • 2篇DDTS
  • 1篇典型有机污染...
  • 1篇有机污染物
  • 1篇生态风险
  • 1篇酞酸
  • 1篇酞酸酯
  • 1篇土壤
  • 1篇潜在生态风险
  • 1篇污染
  • 1篇污染物
  • 1篇痕量有机污染...
  • 1篇PCBS
  • 1篇HCHS
  • 1篇表层沉积物
  • 1篇表层土
  • 1篇表层土壤
  • 1篇表土
  • 1篇层土
  • 1篇沉积物

机构

  • 3篇北京大学
  • 2篇国家海洋局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3篇陶澍
  • 3篇刘文新
  • 2篇陈江麟
  • 2篇范永胜
  • 1篇刘书臻
  • 1篇左谦
  • 1篇胡璟
  • 1篇凌晰
  • 1篇李尧

传媒

  • 2篇环境科学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年份

  • 3篇2008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黄海近岸表层沉积物中DDTs、PCBs与酞酸酯的地理分布被引量:4
2008年
依据第二次全国海洋污染基线调查数据,考察黄海近岸表层沉积物中PAEs、DDTs和PCBs污染物的地理分布、组成特征,并基于相应的沉积物质量警戒水平,进行初步的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黄海近岸海区PAEs的高值站点集中在大连湾(1 389.8 ng/g)和旅顺(1 928.0 ng/g)周边海域,已超出相应的警戒水平,各海区主要组分为二丁基和2-乙基己基酞酸酯.黄海近岸海区只有大连湾出口海域沉积物中PCBs浓度(24.2 ng/g)稍高于ERL警戒水平(22.7 ng/g);而超过ERL警戒水平(1.58 ng/g)的DDTs较高浓度站点则主要位于大连湾(6.3-7.6 ng/g)、烟台-威海近岸(4.5-10.3 ng/g)、胶州湾(5.5-21.2 ng/g)和海州湾(27.4-62.9 ng/g)近海区域,其中海州湾一站点沉积物浓度甚至超过ERM警戒水平(46.1 ng/g).DDTs组成分析显示,p,p-′DDT的代谢产物主要是p,p-′DDD;在大连湾、威海、胶州湾和海州湾近岸海区以及山东半岛东部外海仍存在有DDT的输入,其来源可能是工业三氯杀螨醇和/或工业DDT产品.这些海区表层沉积物存在一定的生态风险,尤其是海州湾的个别站点,潜在生态风险更高.
刘文新凌晰陈江麟范永胜陶澍
关键词:表层沉积物痕量有机污染物潜在生态风险
渤海湾西部表土中HCHs与DDTs的残留特征被引量:12
2008年
分析采自渤海湾西部地区302个表土样品中的HCHs和DDTs含量.结果表明,区域表土中HCHs、DDTs含量的算术均值±标准偏差分别为(3.88±25.92)ng.g-1和(63.60±255.83)ng.g-1;几何均值±标准偏差分别为(0.44±3.97)ng.g-1和(8.68±5.51)ng.g-1.两类污染物的原始数据大多呈右偏态分布.HCHs的对数浓度与角变换的土壤TOC含量存在较为显著的相关关系;而对于DDTs关系并不明显.不同土地利用条件下HCHs和DDTs的残留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其中,菜地、林地和荒地表现出较高的HCHs残留,而菜地、林地、耕地和棉田则具有较高的DDTs残留.渤海湾西部地区表土中若干地区存在HCHs和DDTs的新输入.根据国家现行的土壤质量标准,DDTs污染水平达到三级和三级以上的样点占总数的2.6%,二级水平的样点比例为11.9%;而HCHs污染水平达到二级的仅占总数的2%.据此,表土HCHs潜在生态风险较高的样点主要分布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北京市和天津市;表土DDTs潜在生态风险较高的样点则集中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和邯郸市、山东省济南市、北京市和天津市.
刘文新李尧左谦刘书臻陶澍王路光王靖飞田在锋冀治国
关键词:HCHSDDTS表层土壤
黄海近岸底栖贝类体内典型有机污染物分布被引量:15
2008年
根据第二次全国海洋污染基线调查数据,确定黄海近岸底栖贝类体内典型有机污染物的含量、分布及其潜在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在35%以上的站点,物种体内石油烃含量超过国家海洋生物质量第一类标准(15000 ng/g),大连湾附近海域贝类体内含量甚至高出第二类标准(50000 ng/g).在威海、大连湾和胶州湾出现多环芳烃和酞酸酯少数相对高值站点(300 ng/g左右),而其它大多数站点贝类体内多环芳烃和酞酸酯的含量都较低.中、高环组分占优指示近岸海区的多环芳烃主要来源于热解过程;二丁基酞酸酯和2-乙基己基酞酸酯是酞酸酯的主要组分.在所有站点,底栖贝类体内PCBs的含量普遍很低(<10ng/g).贝类体内DDTs含量超过第一类标准(10 ng/g)的站点大部分集中在南黄海沿岸,海州湾内一站点已超出第二类标准(100ng/g),而组分以代谢产物DDD和DDE为主.在所有站点的贝类体内都有p,p-′DDT检出,尤其在北黄海的大连湾和蓬莱附近海区(比例高于50%),指示周边地区存在潜在的DDT输入源.据此,大连湾、威海、胶州湾沿岸贝类体内石油烃和多环芳烃含量较高,胶州湾、海州湾附近海域贝类体内DDTs含量较高,这些属于较高生态风险区,而大连湾、蓬莱近岸可能的DDT新输入对底栖环境构成一定威胁.
刘文新胡璟陈江麟范永胜陶澍
关键词:典型有机污染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