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建设部科学技术计划项目(2007-K9-26)

作品数:8 被引量:95H指数:4
相关作者:钱乐祥崔海山李明杰夏丽华赵宇更多>>
相关机构:广州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建设部科学技术计划项目广州市属高校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经济管理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地表
  • 3篇地表温度
  • 3篇土地利用
  • 2篇遥感
  • 2篇景观指数
  • 1篇单窗算法
  • 1篇研究区
  • 1篇植被
  • 1篇植被指数
  • 1篇生态承载力
  • 1篇生态赤字
  • 1篇生态足迹
  • 1篇土地利用变化
  • 1篇主城区
  • 1篇粒度
  • 1篇归一化植被指...
  • 1篇SLEUTH...
  • 1篇S模
  • 1篇S模型
  • 1篇城市

机构

  • 8篇广州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广东省生态环...
  • 1篇中国科学院烟...

作者

  • 7篇钱乐祥
  • 4篇崔海山
  • 3篇李明杰
  • 2篇赵宇
  • 2篇千怀遂
  • 2篇夏丽华
  • 1篇姜春
  • 1篇彭军超
  • 1篇侯西勇
  • 1篇陈健飞
  • 1篇冯艳芬
  • 1篇吴志峰

传媒

  • 2篇地理与地理信...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地理研究
  • 1篇遥感信息
  • 1篇广州大学学报...
  • 1篇太原师范学院...
  • 1篇环境科学与管...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广州市海珠区高密度城区扩展SLEUTH模型模拟被引量:32
2010年
高密度城区是城市的核心区,也是城区扩展的源,对该区域的精确识别以及扩展模拟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以广州市海珠区1979、1990、2000、2008年4期Landsat影像为数据源,运用非渗透表面端元选取模型(V-I-S)与归一化混合光谱分析模型(NSMA)相结合的方法,辅以单窗算法反演地表温度数据(LST),高精度提取非渗透表面丰度,进而设置合适阈值表征研究区高密度城区范围。在此基础上基于SLEUTH模型设置4种场景模拟和预测海珠区高密度城区扩展,并用景观指数分析方法对研究区1979-2050年长达70年的空间扩展状况进行分析。主要结论为:①SLEUTH模型同样适用于小尺度区域的扩展模拟。②SLEUTH模型模拟中基于自然、人文以及城市扩展内在动力机制等条件参数的设置,促使模拟结果精度更高。③SLEUTH模型模拟结果表明,自1979至今,海珠区高密度城区以较快扩展速率扩张,尤以1990-2004年间变动增长最快;未来的20年其增长速率减缓,并于2030年前后趋于稳定。这种扩张格局与变化状况与研究区产业结构、经济政策、土地规划决策等因素密不可分。
李明杰钱乐祥吴志峰崔海山侯西勇
关键词:SLEUTH模型
非渗透表面丰度提取方法运用——以广州市海珠区为例被引量:3
2011年
非渗透表面丰度即非渗透表面含量百分比,是水文学中不透水层与遥感领域混合像元分解概念相结合的产物。在城市区域,非渗透表面多指房屋、道路、停车场等建设用地区。本文基于广州市海珠区2000年ETM+数据,首次采用单窗算法反演的地表温度数据与植被-非渗透表面-土壤(V-I-S)模型、归一化线性混合光谱模型(NSMA)相结合的方法提取研究区非渗透表面丰度值,并对提取结果进行49个300m×300m有效样区的抽样检验。结果表明抽样值与真实值之间存在10.03%的均方根误差以及2.65%的系统误差,从而进一步验证了三模型结合使用提取非渗透表面丰度的可行性。
李明杰钱乐祥陈健飞
关键词:单窗算法
汕头市土地利用景观指数粒度效应初探被引量:16
2008年
采用决策树、归一化光谱混合分析(NSMA)方法,参照全国土地分类标准,分类解译汕头市2006年ETM+数据,并获取不同粒度系列景观类型图。在此基础上,借助Fragstats 3.3软件,从类型水平和景观水平两方面分别选取8个景观指数指标,探讨不同粒度景观类型图条件下,景观指数随粒度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类型水平上景观指数粒度效应变化明显,但规律性不易把握;景观水平上,随着粒度的增加,多数指数呈现尺度效应且存在尺度转折点。参照指数特征及转折点确定汕头市ETM+数据土地利用景观指数计算的适宜粒度范围(150~210 m)。
李明杰钱乐祥夏丽华彭军超赵宇
关键词:土地利用景观指数粒度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城市地表参数的影响被引量:3
2008年
植被覆盖、地表水分有效性和地表温度组成的地表参数的变化和分布,受土地利用/覆盖类型和开发强度的影响.这些变量均可从多光谱卫星影像获得.以珠江三角洲的广州市老八区为例,前人研究的方法为支撑,通过运用陆地卫星TM和ETM+影像进行非监督分类,结合反演的地表温度与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之间的散点图,确定了土地利用/覆盖类型,估计并描述了这些参数的时空分布特征,从空间和时间方面评估了这些参数与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覆盖类型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由于广州城市用地的发展,城市植被覆盖比例从1990年的72·39%减少到2000年的46·95%.研究还表明,凡是作为城市用地的土地利用/覆盖类型(包括高密度城市用地和低密度城市用地),从1990年到2000年,其归一化地表温度值增加都是最高的.
钱乐祥崔海山千怀遂夏丽华
关键词:城市化地表温度遥感
非渗透表面对广州主城区地表热特征的影响被引量:4
2008年
运用Landsat 5号和7号获得的遥感数据,评估广州地表热特征。为了量化城市土地利用程度和开发密度,对研究区基于子像元的非渗透表面丰度进行了分类。通过选择一定的非渗透表面丰度域值定义城乡边界和城市开发密度,应用陆地卫星热波段研究城市热格局。分析认为:可以基于量化的城市土地利用程度和开发密度确定地表热特征和格局。广州城区在日间具有热效应(热源),这种热效应与城市开发密度高度相关,即高丰度的非渗透表面通常与高地表温度相关联。基于植被冠层覆盖信息,证明城市非渗透表面丰度的时空分布及与其关联的热特征是量化城市土地利用、开发密度和城市热格局的有效资料。
钱乐祥崔海山冯艳芬
关键词:地表温度遥感
归一化水汽指数与地表温度的关系被引量:34
2008年
城市热岛的遥感研究,传统上主要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作为指标来评估地表温度-植被之间的关系。本研究探讨了以归一化水汽指数作为评估其与地表温度关系的适应性,比较了归一化水汽指数和归一化植被指数在表达城市热岛效应方面的效力。利用"单窗算法"和3个不同时段的TM/ETM+数据获取了珠江三角洲核心区域的地表温度分布图,分析了两种指数与地表温度之间的关系。对局部区域逐像元和对区域总体分析的结果表明:不同时段的地表温度与归一化水汽指数之间均存在较强的线性关系,而地表温度与归一化植被指数之间的线性关系相对较弱。说明在城市化的环境下,与传统上常用归一化植被指数作为指标来定量分析地表温度相比,归一化水汽指数提供了一种互补的、甚至更加有效的衡量指标。
钱乐祥崔海山
关键词:归一化植被指数地表温度城市热岛
广州市老番禺区土地利用变化及景观格局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文章以广州市老番禺区为(现分为番禺区和南沙区)研究对象,对老番禺区1990、1995、2000、2005的四期TM遥感影像,应用ArcGIS9.3,Erdas8.5,Fragstats3.3对其进行解译分析,提取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及景观格局特征,结合景观指数,分析了近20年老番禺区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结果显示,老番禺区斑块破碎化程度在加剧,香农均匀度指数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均匀程度比较高,林地、灌草地、绿地、水体的斑块数一直呈增长趋势,其他类型用地斑块数有增有减,而交通用地增幅最大.在此研究基础上引导老番禺区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
赵宇
关键词:土地利用研究区景观指数
2003-2007年广州市生态足迹动态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生态足迹是近年发展的用于定量研究和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可持续发展状况的新方法。本文在简要介绍生态足迹的概念与计算模型基础上,定量研究了广州市2003年-2007年五年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变化规律和特征,并分析其原因。结果表明:五年间广州市人均生态足迹分别为2003年1.701 6 ha,2004年1.930 9 ha,2005年2.039 3 ha,2006年2.095 8 ha,2007年2.247 1 ha;人均生态承载力依次为2003年0.263 2ha,2004年0.259 1 ha,2005年0.253 9 ha,2006年0.238 7 ha,2007年0.216 2 ha;生态赤字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从2003年的1.438 4 ha上升到2007年的2.030 9 ha,根据计算得到的广州市生态赤字的现状值,分析了生态赤字的成因,为广州市可持续发展提供生态承载力的参考指标。
姜春钱乐祥千怀遂
关键词: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