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9766001)

作品数:12 被引量:23H指数:3
相关作者:曾宇昕徐飞程国安王水凤肖志松更多>>
相关机构:南昌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电子电信
  • 10篇理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1篇发光
  • 10篇光致
  • 10篇光致发光
  • 7篇离子注入
  • 6篇硅基
  • 6篇硅基薄膜
  • 3篇束流
  • 3篇双注入
  • 3篇发光薄膜
  • 3篇
  • 3篇掺杂
  • 3篇掺铒硅
  • 2篇热氧化
  • 2篇稀土
  • 2篇光发射
  • 2篇光致发光特性
  • 2篇发光特性
  • 2篇ND掺杂
  • 2篇SI薄膜
  • 2篇

机构

  • 14篇南昌大学
  • 9篇北京师范大学
  • 6篇复旦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13篇曾宇昕
  • 11篇程国安
  • 10篇徐飞
  • 9篇王水凤
  • 7篇肖志松
  • 5篇元美玲
  • 5篇张通和
  • 4篇易仲珍
  • 4篇顾岚岚
  • 1篇汪庆年
  • 1篇朱景环
  • 1篇王平
  • 1篇刘南生

传媒

  • 2篇核技术
  • 2篇南昌大学学报...
  • 2篇发光学报
  • 2篇功能材料与器...
  • 2篇第九届全国发...
  • 1篇Journa...
  • 1篇国外金属热处...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中国稀土学报

年份

  • 1篇2003
  • 5篇2002
  • 4篇2001
  • 3篇2000
  • 1篇1999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MEVVA离子源(Si,Er)双注入热氧化SiO_2/Si薄膜近红外光致发光的研究被引量:1
2000年
利用金属蒸发真空弧(MEVVA)离子源将Si和Er离子双注入到不同厚度热氧化SiO_2/Si薄膜,获得高浓度Er掺杂硅基发光薄膜。RBS分析表明,稀土元素Er离子掺杂到热氧化SiO_2/Si薄膜中的Er原子浓度百分比达到~10at.%,即Er原子体浓度为~10^(21)/cm^3。这是高能离子注入所不能达到的,它为稀土Er离子高掺杂硅基发光薄膜的制备提供了一个新途径。XPS研究发现,热氧化SiO_2膜厚,溅射保留量多;Er以固溶态存在。在77K下,我们获得了近红外区1540 nm处较强的光致发光。氧离子对Er掺杂热氧化SiO_2/Si薄膜近红外光致发光起了很大作用,发光强度提高了3~5倍。
徐飞程国安肖志松朱景环王水凤张通和
关键词:热氧化双注入光致发光
小束流稀土Nd3+注入硅基薄膜材料结构及光致发光的研究
稀土元素掺杂的硅基薄膜材料是一种较有前景的新型发光材料。由于稀土元素的价电子排布在未饱和的4f内壳层,受到5p、6s壳层电子的有效屏蔽,从而使稀土元素与晶格之间的电子—声子耦合较弱。因此,这类材料受温度、晶体场和基质材料...
曾宇昕王水凤程国安肖志松元美玲
关键词:离子注入光致发光
文献传递
稀土Ce,Nd注入硅基薄膜光致发光特征
硅基发光材料有可能实现硅光电子集成,近年来,对其发光特性的研究受到极大重视和广泛关注。但由于它是间接带隙半导体,发光效率低而难以涉足新兴的光信息传输、存储与处理等前沿光电子领域。为了获得高效可见发光材料,人们进行了多方面...
元美玲曾宇昕王水风
文献传递
MEVVA源离子注入合成钕硅化物的研究被引量:1
2002年
用MEVVA离子源将稀土Nd离子注入到硅基片中 ,可以合成出性能良好的钕硅化合物。用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对样品进行了观测 ,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 ,注入层的薄层方块电阻R□ 显著下降 ,注入层形成Nd5Si4 和NdSi两种硅化钕相 ,并逐渐向NdSi相转变。
王水凤曾宇昕程国安徐飞
关键词:离子注入集成电路导电性
(Si,Er)双注入热氧化SiO_2/Si薄膜的表面结构及1.54μm光发射
2001年
利用金属蒸气真空弧 (MEVVA)离子源将 Si和 Er离子双注入到不同厚度热氧化 Si O2 / Si薄膜中获得 Er掺杂硅基发光薄膜 .掺杂到热氧化 Si O2 / Si薄膜表面的 Er原子浓度可达到~ 10 % ,即体浓度~ 10 2 1 cm- 3 .热氧化 Si O2膜越厚 ,溅射后 Si O2 保留量越多 ;再结晶硅颗粒结晶程度提高 ,逐渐纳米化 ;未见有大量的 Er偏析或铒硅化物形成 ,Er大部分以固溶形式存在 .在 77K下获得了较强 1.5 4μm光致发光信号 。
徐飞肖志松程国安易仲珍曾宇昕张通和顾岚岚
关键词:双注入掺铒硅光致发光
稀土La、Nd掺杂硅基薄膜光致发光特性被引量:2
2000年
测量了La、Nd稀土离子注入Si基晶片 ,在不同退火条件下的室温光致发光(PL)谱 ,结果表明它们均具有蓝、紫发光峰 ,且发光稳定。在一定范围内发光效率随掺杂浓度的增加而增大、随退火条件的不同而改变。并对样品的发光机理作了初步探讨。
王水凤曾宇昕元美玲徐飞程国安
关键词:稀土掺杂离子注入硅基薄膜光致发光
La、O^+双注入硅基薄膜室温可见光致发光研究
2000年
测量了用离子注入方法将La、O+双注入硅基样品在室温下的光致发光 (PL)谱 ,实验结果表明它们均具有蓝、紫发光峰 ,且发光稳定。在一定范围内发光效率随退火温度和注入顺序的不同而变化。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了不同条件下制备的样品的表面形貌 ,并对样品的发光机理作了初步探讨。
元美玲曾宇昕徐飞王水凤程国安
关键词:光致发光硅基薄膜表面形貌
铒掺杂富硅热氧化SiO_2/Si发光薄膜的显微结构被引量:3
2001年
利用金属蒸气真空弧 (MEVVA)离子源将稀土元素Er离子掺杂到富硅热氧化SiO2 /Si薄膜中。卢瑟福背散射 (RBS)和X 射线电子能谱仪 (XPS)分析表明 ,Er浓度可达原子百分数 (x)~ 10 ,即Er的原子体浓度为~ 10 2 1·cm-3 。XPS研究发现 ,随着Si注量增大 ,退火态样品表面硅含量增多 ,热氧化硅含量减少。反射式高能电子衍射 (RHEED)和原子灵敏度因子法 (AFM)研究表明 ,样品表面没有大量Er析出或铒硅化物形成 ,退火后表层中Si外延再生长、有针状微晶硅颗粒形成。在 77K及室温下 ,研究了Er掺杂富硅热氧化SiO2 /Si薄膜的近红外区 1 5
徐飞肖志松程国安易仲珍曾宇昕张通和顾岚岚
关键词:半导体薄膜显微结构富硅氧化硅
掺杂硅基氧化薄膜光致发光特性研究被引量:2
1999年
测量了用离子注入方法Si+ →SiO2 ,C+ →SiO2 ,SiO2 :La 和SiO2 :Er 样品室温下的光致发光(PL) 谱和相应的光致发光激发(PLE) 谱,结果表明它们均具有蓝、紫发光峰,且发光稳定。在一定范围内发光效率随掺杂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对样品的发光机理作了初步探讨。
王水凤王平曾宇昕徐飞
关键词:离子注入光致发光稀土掺杂
低束流钕离子注入外延硅薄层的结构研究
2003年
采用金属蒸气真空弧(MEVVA)离子源以低束流方式将Nd离子注入到外延硅片中,经高温快速退火处理,制备了结晶良好的钕硅掺杂层。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反射式高能电子衍射(RHEED)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了在不同退火条件下样品注入层相结构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经高温热处理,注入层形成结晶良好的钕硅化合物,出现由Nd5Si4相向NdSi相转变的趋势。并对其转变过程进行了初步探讨。
曾宇昕程国安王水凤肖志松
关键词:离子注入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