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陕西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12JK0527)

作品数:1 被引量:3H指数:1
相关作者:王若嘉杨大伟张伟杨宇祥杨秀芳更多>>
相关机构:伦敦大学学院西安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1篇信号
  • 1篇信号模型
  • 1篇小波
  • 1篇小波变换
  • 1篇快速傅里叶变...
  • 1篇雷达
  • 1篇基于小波变换
  • 1篇非接触
  • 1篇非接触测量
  • 1篇傅里叶
  • 1篇傅里叶变换
  • 1篇波变换

机构

  • 1篇西安理工大学
  • 1篇伦敦大学学院

作者

  • 1篇杨秀芳
  • 1篇杨宇祥
  • 1篇张伟
  • 1篇杨大伟
  • 1篇王若嘉

传媒

  • 1篇光子学报

年份

  • 1篇2013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基于小波变换的雷达生命信号提取方法被引量:3
2013年
雷达非接触式检测生命信号因受环境噪音和被测对象微动等因素影响严重,而且这些干扰引起的多普勒信号的非平稳性,使其有用生命信号———呼吸信号和心跳信号用一般的信号处理方法(如数字滤波、快速傅里叶变换)无法提取出来.针对此问题,建立了连续波雷达生命信号模型,用K波段,频率24GHz,功率30mW的连续波雷达体制对一名30岁左右的健康男性进行了测量.测量在办公室安静环境下进行,雷达发射头距离被测对象2m,数据采集卡采样频率100Hz,对测量数据用dB3小波基函数进行了8尺度小波分解和重构,成功地在第七层低频重构和第六层的高频重构中提取到了人的呼吸信号和心跳信号.通过对这两层信号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获得呼吸信号和心跳信号能量峰值处的频率值分别是0.29Hz和1.07Hz,用传统测量方法得到的频率值分别相差0.04Hz和0.03Hz,表明用小波变换提取和分离雷达生命信号中的呼吸信号和心跳信号方法是可行的,为将雷达非接触测量方法应用于临床监护和灾难营救等方面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验数据.
杨秀芳张伟王若嘉杨宇祥杨大伟
关键词:小波变换非接触测量快速傅里叶变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