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A2010039)

作品数:2 被引量:1H指数:1
相关作者:吴书林王培宁余细勇张绪超单志新更多>>
相关机构: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广东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心肌
  • 2篇心肌病
  • 2篇心律
  • 2篇心律失常
  • 2篇心律失常性
  • 2篇致心律失常
  • 2篇致心律失常性
  • 2篇肌病
  • 1篇单核
  • 1篇单核苷酸
  • 1篇单核苷酸多态
  • 1篇单核苷酸多态...
  • 1篇单核苷酸多态...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多态性位点
  • 1篇心室
  • 1篇心血管
  • 1篇心血管病
  • 1篇心血管病学

机构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作者

  • 2篇王培宁
  • 2篇吴书林
  • 1篇林秋雄
  • 1篇单志新
  • 1篇张绪超
  • 1篇廖洪涛
  • 1篇余细勇
  • 1篇张斌

传媒

  • 1篇中华心律失常...
  • 1篇中国心脏起搏...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plakophilin-2基因新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收集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D/C)患者,检测P lakoph ilin-2(PKP-2)、Transform ing growthfactor-β3(TGFβ-3)和Desmop lak in(DSP)基因突变,发现新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方法从49例临床诊断ARVD/C患者中留取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指标,并与200例健康者共同留取外周血样本,提取基因组DNA,使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直接测序方法来检测PKP-2、TGFβ-3和DSP基因突变,并对比突变组与非突变组各临床参数间的差异。结果在PKP-2基因第一内含子,有7例ARVD/C患者检测到一杂合突变(c.224-3 G>C)——新SNP位点,其余42例ARVD/C患者和200例健康对照者中均未检测到该突变,和非突变组相比,突变组ARVD/C患者右室明显增大、V2导联S波升支时限明显延长。结论在ARVD/C患者PKP-2基因中检测到一新SNP效应位点(c.224-3 G>C)。
王培宁吴书林单志新张绪超林秋雄余细勇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单核苷酸多态性
S波升支时限在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诊断中的地位
2010年
目的 探讨S波升支时限在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ARVC)诊断中的适用性.方法 根据我院所收集的ARVC患者资料,按照1994、2006年两个标准分别纳入患者,对比分析各个诊断参数在确诊组和可疑组间的差异.结果 根据1994年诊断标准,确诊ARVC患者45例,可疑ARVC患者17例,V1~V3导联S波升支时限≥55ms在两组中的检出率分别是40%和5.88%(P=0.009),并且其特异性和阳性预测率分别是94.12%和94.74%.根据2006年诊断标准,确诊ARVC 47例,可疑ARVC 15例,V1~V3导联S波升支时限≥55 ms在两组中的检出率分别是38.3%和6.67%(P=0.025),并且其特异性和阳性预测率分别是93.33%和94.74%.结论 V1~V3导联S波升支时限作为ARVC的诊断指标之一是适合的.
王培宁吴书林张斌廖洪涛
关键词: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