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72661)

作品数:3 被引量:22H指数:2
相关作者:王日昕黎明徐田军孙悦娜赵盛龙更多>>
相关机构:宁波大学浙江海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篇弹涂鱼
  • 1篇毒性
  • 1篇毒性机制
  • 1篇氧化酶
  • 1篇幼鱼
  • 1篇幼鱼生长
  • 1篇生物富集
  • 1篇铅暴露
  • 1篇系统发育
  • 1篇系统发育基因...
  • 1篇虾虎鱼
  • 1篇线粒体基因
  • 1篇线粒体基因组
  • 1篇线粒体全基因...
  • 1篇结构特征
  • 1篇抗氧化
  • 1篇抗氧化酶
  • 1篇黄鱼
  • 1篇基因
  • 1篇基因组

机构

  • 2篇宁波大学
  • 1篇浙江海洋学院

作者

  • 3篇王日昕
  • 2篇黎明
  • 1篇龚一富
  • 1篇汤达
  • 1篇谢奉军
  • 1篇赵盛龙
  • 1篇陶震
  • 1篇孙悦娜
  • 1篇徐田军
  • 1篇黎庆
  • 1篇张燕
  • 1篇俞凯
  • 1篇景丹丹

传媒

  • 1篇生物学杂志
  • 1篇遗传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铅暴露对大弹涂鱼(Boleophthalmus pectinirostris)组织形态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为了研究环境中铅离子(Pb^(2+))对大弹涂鱼肝、肠和脾组织结构的损伤,实验挑选体质量(21.80±2.70)g的健康大弹涂鱼96尾,分为4组,高剂量Pb^(2+)处理组(2 mg/L)、中剂量Pb^(2+)处理组(1 mg/L)、低剂量Pb^(2+)处理组(0.5 mg/L)和空白组,进行毒性试验,分别于第12 h、48 h和96 h取样,对各组织器官进行组织切片分析。结果表明:随着Pb^(2+)浓度的升高及处理时间的延长,肝组织出现组织水肿,部分细胞质空泡化、细胞核固缩;肠组织上皮细胞受损,杯状细胞明显增多;脾中淋巴细胞增多。研究表明,Pb^(2+)暴露对大弹涂鱼肝、肠及脾组织结构均会造成伤害。
景丹丹龚一富张燕俞凯黎明王日昕
关键词:大弹涂鱼毒性机制生物富集
饲料中铜、钙水平对大黄鱼幼鱼生长、抗氧化酶及脂代谢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为研究钙对摄食高铜饲料的大黄鱼幼鱼生长性能、抗氧化酶类及脂代谢酶类活性的影响,研究采用2×2双因子实验设计,配制了4组实验饲料,共包含2个铜水平(4和24 mg/kg)和2个钙水平(0.5%和3%),分别命名为:Cu-Ca、+Cu-Ca、-Cu+Ca和+Cu+Ca,饲喂大黄鱼幼鱼[(4.05±0.31)g]10周,每个处理组设置3个重复。结果表明,高铜组(+Cu-Ca和+Cu+Ca)实验鱼的存活率、终末体质量和增重率显著低于低铜组(-Cu-Ca和-Cu+Ca)(P<0.05);高铜组实验鱼肝脏和肌肉中的铜含量显著高于低铜组,而高钙组(-Cu+Ca和+Cu+Ca)实验鱼肌肉中的铜含量却显著低于低钙组(-Cu-Ca和+Cu-Ca)(P<0.05);高铜组实验鱼肝脏中的糖原含量显著低于低铜组(P<0.05);实验鱼肝脏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6.磷酸葡糖酸脱氢酶、异柠檬酸脱氢酶和脂肪酸合成酶活性,高铜组显著低于低铜组,而高钙组却显著高于低钙组,但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含量和脂蛋白脂肪酶活性正好相反(P<0.05);饲料中铜和钙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了实验鱼肌肉中的铜含量、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含量、6-磷酸葡糖酸脱氢酶、脂肪酸合成酶和脂蛋白脂肪酶活性(P<0.05)。研究表明,钙能够缓解摄食高铜饲料对大黄鱼幼鱼造成的伤害。
来杭黎明陶震谢奉军黎庆龚诗雁王日昕
关键词:大黄鱼抗氧化酶
虾虎鱼类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结构特征分析及系统发育关系探讨被引量:17
2013年
虾虎鱼类体态变异大、体型小、种类多,形态鉴定及谱系分类较为困难。为深入开展虾虎鱼类的鉴定、分类及遗传进化等研究,文章对已获得的26种虾虎鱼线粒体全基因组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虾虎鱼类线粒体基因组的基因组成及排列模式与大多数脊椎动物线粒体基因组特征基本一致;由于不同物种的控制区存在不同数量的重复序列而导致基因组序列长度存在明显的差异;26种虾虎鱼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及不同基因中A+T的含量均超过50%,并存在碱基G偏倚现象。基于37个编码基因序列,利用Kimura双参数法计算遗传距离,发现矛尾刺虾虎鱼与斑尾刺虾虎鱼、斑纹舌虾虎鱼与钝吻舌虾虎鱼分别为同种异名。通过对26种虾虎鱼线粒体基因组控制区序列的比较,识别了终止结合序列区、中央保守区及保守序列区。利用26种虾虎鱼线粒体基因组的36个编码基因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发现部分聚类结果不同于传统的形态学分类方式,虾虎鱼科中的5个亚科出现了明显的分化,近盲虾虎鱼亚科、背眼虾虎鱼亚科、瓢虾虎鱼亚科亲缘关系较近而聚成一大支,然后与拟虾虎鱼亚科种类形成姐妹类群,虾虎鱼亚科与其它的4个亚科亲缘关系较远,单独成为一个类群。根据分子钟估算结果推测虾虎鱼科物种可能起源于始新世晚期至渐新世时段,在中新世进一步分化为具有现代表征的虾虎鱼种类。
金逍逍孙悦娜王日昕汤达赵盛龙徐田军
关键词:线粒体基因组结构特征系统发育基因组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