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7R1202007A)

作品数:3 被引量:32H指数:3
相关作者:张亮任韶然陈百炼王庆章杨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石油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2篇干热岩
  • 2篇超临界
  • 2篇超临界CO
  • 2篇超临界CO2
  • 1篇地热发电
  • 1篇地热开发
  • 1篇提高采收率
  • 1篇热发电
  • 1篇热介质
  • 1篇注CO2
  • 1篇利用效率
  • 1篇矿化度
  • 1篇发电
  • 1篇高矿化度
  • 1篇高温高矿化度
  • 1篇CO
  • 1篇CO2泡沫
  • 1篇采收率
  • 1篇沉积岩

机构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油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作者

  • 3篇任韶然
  • 3篇张亮
  • 1篇宋鹤
  • 1篇杨昌华
  • 1篇章杨
  • 1篇王庆
  • 1篇陈百炼

传媒

  • 2篇可再生能源
  • 1篇油田化学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超临界CO_2的携热优势及在地热开发中的应用潜力分析被引量:11
2014年
利用超临界CO2作为工作介质,循环携带地热或驱替地下热水,是一种新颖的地热开发技术。文章在介绍超临界CO2携热优势的基础上,评价了不同类型地热储层注CO2开采地热的应用潜力。超临界CO2采热能力强,对岩石矿物溶解度小,还可与地质埋存技术相结合,适用于干热岩以及沉积岩地热资源的开发。干热岩开发主要考虑采用超临界CO2作为携热介质,沉积岩地热资源储量丰富、孔隙表面积大、地质条件安全,应是注CO2开采地热和地质埋存的首选。
张亮裴晶晶任韶然
关键词:超临界CO2干热岩
超临界CO_2在干热岩中的采热能力及系统能量利用效率的研究被引量:8
2014年
从注采系统角度考虑井筒流动与储层渗流的耦合,采用油藏数值模拟手段,分析了超临界CO2在干热岩中的采热能力及系统能量利用效率,评价了CO2-EGS发电的经济性。研究结果表明,超临界CO2优于H2O的采热能力主要得益于其自身的渗流能力,地层水的存在及井筒流动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超临界CO2的地面采热速率;CO2-EGS系统的热电转化效率以及地面发电功率较高,但经济性有限;随着钻井、压裂技术的发展以及经济政策的完善,CO2-EGS系统的发电成本有望大大降低。
张亮裴晶晶任韶然
关键词:超临界CO2干热岩地热发电
高温高矿化度CO_2泡沫性能实验研究被引量:17
2013年
在高温、高矿化度条件下,通过测试起泡剂浓度、温度、矿化度和压力对CO2泡沫性能的影响,筛选出了耐温、耐盐性能良好的表面活性剂作为起泡剂,并通过动态驱替实验,考察了起泡剂在高温、高矿化度条件下的CO2泡沫的流度控制和封堵能力。实验结果表明,HLB值在14率16之间的两性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的起泡剂泡沫稳定性较好;高压下(15MPa)所产生CO2泡沫更为稳定,在100℃下驱替实验所测得最大阻力因子达130,表现出良好的封堵和流度控制性能。泡沫仪测试和驱替实验结果对比表明,泡沫半衰期对阻力因子的影响更为敏感,是衡量泡沫稳定性和封堵能力的主要因素。
宋鹤章杨陈百炼杨昌华王庆张亮任韶然
关键词:注CO2提高采收率CO2泡沫高矿化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