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I12B07-2)
- 作品数:4 被引量:75H指数:4
- 相关作者:黄国付张红星徐祖森李建武魏巍更多>>
- 相关机构:武汉市第一医院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市中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不同针灸方法治疗带状疱疹疗效的循证医学研究被引量:10
- 2011年
-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侵犯神经节及皮肤引起的,以沿周围神经分布的群集疱疹及神经痛为特征的一种病毒性皮肤病。
- 黄国付杨金梅
- 关键词:针灸方法病毒性皮肤病疗效ZOSTER
- 不同针灸方法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疗效的比较被引量:39
- 2012年
- 目的:比较不同针灸方法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的疗效。方法:通过多中心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将189例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5组:基础针刺组、铺棉灸组、火针组、叩刺拔罐组、西药组。基础针刺组取阿是穴(围刺)、夹脊(电针)、支沟(电针)、后溪(电针),铺棉灸组、火针组、叩刺拔罐组在基础针刺组的基础上分别施以铺棉灸、火针、叩刺拔罐,西药组口服盐酸伐昔洛韦胶囊(300mg/次,2次/d)、维生素B1(10mg/次,3次/d),均每日治疗1次,共治疗10d。比较不同方法治疗前后疱疹评价指标(包括止疱时间、结痂时间、脱痂时间)、疼痛强度的变化和综合疗效。结果:在疱疹止疱时间、结痂时间、脱痂时间和综合疗效方面,5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组患者疼痛强度比较,治疗第1-6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第7-10天4个针灸组均明显低于西药组(P<0.05),而4个针灸组间比较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治疗结束时的疼痛强度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4种针灸疗法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疗效基本相当,在疱疹止疱、结痂、脱痂时间及综合疗效等方面与西药疗法无明显差异,但在治疗第7天以后镇痛效果优于西药。
- 黄国付张红星徐祖森李建武
- 关键词:带状疱疹针灸视觉模拟评分
- 夹脊电针配合火针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5
- 2010年
-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virus,VZV)感染而引起的以皮肤疼痛和疱疹形成为特点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其特征为疼痛和沿身体一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群集疱疹。绝大部分患者伴有明显的神经痛症状,有的甚至痛如针刺刀割,频繁发作,影响饮食和睡眠。笔者于2008年1月-2009年1月采用电针夹脊穴配合火针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并设立西药对照组对比疗效差异,现报道如下。
- 张红星魏巍徐祖森黄国付刘学敏刘银妮
- 关键词:火针治疗急性期夹脊电针急性疱疹性皮肤病皮肤疼痛电针夹脊穴
- 不同针灸方法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的影响被引量:17
- 2012年
- 目的:比较不同针灸方法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带状疱疹189例随机分为5组。A、B、C、D 4组均给予围针刺阿是穴、电针夹脊、支沟、后溪等穴,B组加用铺棉灸疗法,C组加用火针疗法,先行火针治疗,再进行基础针刺,D组加用叩刺拔罐疗法;E组采用西药盐酸伐昔洛韦胶囊口服治疗,比较各组治疗后随访第30、60、90天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结果:5组均治疗10d后,随访30、60和90d各A、B、C、D组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30及60d时A、B、C、D组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明显低于E组(P<0.05)。结论: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可显著减少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黄国付张红星徐祖森李建武
- 关键词:带状疱疹针灸治疗药物
- 不同针灸方法治疗带状疱疹的循证医学研究及Meta分析
- 目的:用循证医学的方法评价不同针灸方法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按照循证医学的要求全面检索1994年9月-2006年9月间发表的有关针灸治疗带状疱疹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将纳入的临床试验用RevMan4.2软件进行异质性分...
- 黄国付杨金梅
- 关键词:带状疱疹循证医学META分析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