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6AJL004)

作品数:10 被引量:292H指数:7
相关作者:赵伟张萃郑雯雯程艳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暨南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7篇制造业
  • 4篇中国制造业
  • 4篇国制
  • 3篇实证
  • 2篇制造业集聚
  • 2篇区际开放
  • 2篇区域经济
  • 1篇要素生产率
  • 1篇异构
  • 1篇制造业增长
  • 1篇中介
  • 1篇中介效应
  • 1篇生产率
  • 1篇生产率增长
  • 1篇生产性服务业
  • 1篇省域
  • 1篇省域经济
  • 1篇实证分析
  • 1篇实证检验
  • 1篇市域经济

机构

  • 9篇浙江大学
  • 1篇暨南大学
  • 1篇浙江工商大学

作者

  • 9篇赵伟
  • 6篇张萃
  • 1篇郑雯雯
  • 1篇程艳

传媒

  • 2篇经济学家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数量经济技术...
  • 1篇经济研究
  • 1篇国际贸易问题
  • 1篇求索
  • 1篇当代财经
  • 1篇江苏商论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年份

  • 1篇2011
  • 4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制造业区域集聚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被引量:37
2008年
集聚与经济增长是近年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利用两位数水平的中国制造业行业数据,运用基于DEA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实证考察了制造业区域集聚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之间的关系。无论是数据层面的分析还是经验层面的检验均表明,制造业区域集聚的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效应明显可鉴。在此基础上的效应发挥机理与路径的研究表明,制造业区域集聚主要通过技术进步而非技术效率改善来促进生产率的增长。
赵伟张萃
关键词: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技术效率技术进步
生产性服务业-贸易成本与制造业集聚:机理与实证被引量:63
2011年
围绕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集聚的研究大多沿着二者间的互动联系展开,而忽略了作为产业集聚关键变量的贸易成本效应。本文从贸易成本角度切入,梳理了从生产性服务业到贸易成本再到制造业集聚之间的链条机理,并以贸易成本为中介变量构建了相应的实证模型,分两个层面引入中国现实数据做了检验。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集聚的效应,主要是通过改变贸易成本施加的;生产性服务业改进的贸易成本缩减效应,因制造业要素密集特征不同而异。具体而言,技术密集型制造业集聚的贸易成本中介效应要大于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这个结论的政策含义是,鼓励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不仅有利于制造业集聚,而且有利于提升产业技术水平。
赵伟郑雯雯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制造业集聚贸易成本中介效应
区域开放之制度转型与经济增长效应:一个研究纲要被引量:11
2007年
区域层面的经济开放,带有国际化与区际化并行的“二重开放”特征,此种开放对区域制度转型和经济增长的影响,迄今尚未受到应有的学术关注。研究这个问题的现实意义,首先在于可从一个新的角度解释区际经济差异,提出对策,其理论意义则在于,可就开放-制度转型-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链条联系及涉及的内生变量,建立一个新的分析框架。国内外现有研究大多仅触及这个论题的边缘或枝节,而未有直切主题者。论题包涵的核心命题不少于五个,核心命题的有机安排本身就构成一个合乎逻辑的框架。研究的重点在于考察区域经济二重开放、区域制度转型和区域经济增长三个进程之间的联系。
赵伟
关键词:区域经济开放经济增长
制造业区域同构抑或异构:两大三角洲层面的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本文以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两大区域空间作为空间维度,就中国区域间制造业结构趋同与趋异论题,进行了实证研究。从区域专业化与行业集中度两个视点切入对两大三角洲制造业同构与异构变化的分析揭示,目前两大三角洲的制造业结构已经走出了以往趋同阴影而朝着趋异演进;纵向比较考察揭示,1980年代以来两大三角洲制造业结构的趋同、趋异演进,大体上经历了由趋异而趋同再到趋异的三阶段路径,三个阶段的分野先后显现于1990年代初期和新旧世纪交替年份。进一步的研究显示,两大三角洲制造业结构的上述三阶段演进,大体上与这两大地区之区域经济"二重开放"路径模式差异变化阶段相吻合;实证检验在很大程度上也证明,在两个三角洲制造业结构演进与其各自的区域经济"二重开放"之间,的确存在明确而肯定的联系。
赵伟张萃
中国区域经济“二重开放”与制造业区域集聚被引量:13
2009年
一国内部区域经济的开放属于某种"二重"开放——区际开放和国际开放。以中国区域经济开放的"二重"性特征为前提条件,分三个层面实证考察中国制造业区域集聚中的区际开放和国际开放因素:一般层面的"二重开放"与制造业区域集聚之间的关联性;省际层面的制造业集聚诸因素中的"二重开放"因素;时间与地域有别层面的"二重开放"集聚效应差异。借助成熟模型进行的数据分析表明,在这三个层面,"二重开放"的制造业集聚效应均明显可鉴。研究还显示,入世前,国际开放的制造业集聚效应大于区际开放;入世后,区际开放的制造业集聚效应超过了国际开放。国际开放与区际开放对制造业集聚影响力度的改变,与中国区域经济"二重开放"路径模式相吻合。
张萃赵伟
关键词:区际开放制造业集聚二重性
对外开放与中国制造业区域集聚:机理分析与实证检验被引量:17
2009年
本文在总揽国内外现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对外开放与制造业区域集聚的命题进行了系统梳理,鉴别出了对外开放促进制造业区域集聚的三个机制,分别为制度转型机制、技术溢出机制和基础设施机制,由此构建了一个机理系统。利用中国现实数据对上述机制进行的经验检验表明,对外开放主要通过制度转型机制和基础设施机制来对中国制造业区域集聚发生作用,技术溢出机制尚未显现。在此基础上的实验模拟显示,不同作用机制下,对外开放对不同地区制造业集聚的作用存在明显差异,而且这种差异随着对外开放度的提高呈现出发散态势。
张萃赵伟
工业化与省域经济“二重”开放:辽宁路径——长期视野下的三十年转型被引量:1
2008年
以区域工业化和"二重"开放为基本线索,从"前转型时期"之长期历史视野切入,就辽宁改革开放30年以来的这两大进程,做纵向考察与横向比较,辽宁"前转型期"工业化基础较厚,区域经济"二重开放"起步较早;转型以来工业化推进平稳,结构演化带有"三产化"特征,人均产值与全国平均值的正离差持续下降;转型进程中的省域经济开放带有"双滞后"特征;工业化与区域经济"二重开放"之就业效应及收入分配效应弱于全国平均值,转型的"富民效应"较之广东、浙江等沿海省域要明显逊色。
赵伟
关键词:工业化区域经济
市场一体化与中国制造业区域集聚变化趋势研究被引量:41
2009年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探讨了国内市场一体化与中国制造业区域集聚变化趋势之间的关系。模型模拟显示,在对外开放先行的前提下,由相对分割的国内市场向高度一体化国内市场的转变,会先强化对外开放促成的制造业区域集聚模式,而后导致这一集聚模式被打破。无论是对中国制造业区域集聚的纵向考察还是实证检验,均表明目前中国国内市场一体化具有显著的制造业区域集聚效应,迄今尚未产生理论模型推断的倒U形效应。
赵伟张萃
关键词:区际开放
北京市域经济二重开放的路径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本文基于理论界对国民经济内部的二重区域开放路径较少涉及的事实,选取北京市作为分析对象,在梳理相关文献基础上,考察其二重开放的路径。
程艳
关键词:市域经济
FDI与中国制造业区域集聚:基于20个行业的实证分析被引量:127
2007年
本文以空间集聚与制造业增长之间的逻辑联系为前提条件,分三个层面实证考察了中国制造业空间集聚中的FDI因素:一般层面之FDI渗透与制造业集聚之间的关联性;行业层面之集聚诸因素中的FDI因素;集聚程度有别层面之FDI集聚效应差异。借助成熟模型进行的数据分析表明,在所有这三个层面,FDI的行业空间集聚效应均明显可见。研究还显示,即使在高集聚行业,FDI迄今尚未产生新经济地理学推断的倒U型效应。
赵伟张萃
关键词:制造业增长空间基尼系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