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6AA10Z1A7)

作品数:11 被引量:206H指数:8
相关作者:夏先春何中虎殷贵鸿杨文雄尚勋武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8篇小麦
  • 6篇普通小麦
  • 6篇基因
  • 5篇分子标记
  • 3篇小麦品种
  • 3篇分子标记辅助
  • 3篇分子标记辅助...
  • 3篇标记辅助选择
  • 2篇蛋白亚基
  • 2篇等位
  • 2篇等位变异
  • 2篇亚基
  • 2篇基因等位变异
  • 2篇谷蛋白
  • 2篇谷蛋白亚基
  • 2篇分子检测
  • 2篇白粉
  • 2篇白粉病
  • 2篇STS标记
  • 1篇低分子量麦谷...

机构

  • 10篇中国农业科学...
  • 7篇国际玉米小麦...
  • 3篇西北农林科技...
  • 3篇周口市农业科...
  • 2篇甘肃省农业科...
  • 2篇甘肃农业大学
  • 2篇山东省农业科...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北京农学院
  • 1篇新疆农业大学
  • 1篇江苏省农业科...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新疆农业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成...
  • 1篇海南省农业科...

作者

  • 9篇何中虎
  • 9篇夏先春
  • 3篇殷贵鸿
  • 2篇刘建军
  • 2篇杨芳萍
  • 2篇尚勋武
  • 2篇何心尧
  • 2篇杨文雄
  • 2篇王辉
  • 2篇梁丹
  • 1篇张平平
  • 1篇曲延英
  • 1篇贾继增
  • 1篇李慧玲
  • 1篇霍纳新
  • 1篇孙道杰
  • 1篇闻伟锷
  • 1篇李冬
  • 1篇肖永贵
  • 1篇芦静

传媒

  • 6篇作物学报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遗传
  • 1篇Agricu...
  • 1篇南方农业学报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0
  • 6篇2009
  • 3篇2008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麦抗条锈病基因YrZH84的RGAP标记及其应用被引量:21
2009年
利用RGAP标记及基于标记基因型和表型选择的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对小麦抗条锈病骨干亲本周8425B和感病品种中国春及其F2分离群体进行分析,获得了与抗条锈基因YrZH84紧密连锁的RGAP标记Xrga-1,连锁距离为0.8cM。其RGA片段长度为343bp,BLAST分析结果表明,该RGA序列与已克隆的大麦抗秆锈病基因Rpg1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3%,与大麦抗白粉病基因Mla家族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2%。用标记Xrga-1对黄淮麦区58个小麦品种(系)进行了检测,结合系谱分析和抗病性鉴定结果,发现周8425B的衍生品种周麦11、周麦17、周麦20、周麦22、矮抗58、04中36、源育3号、05中37、宛抗18和豫展10号携带抗条锈病基因YrZH84。这些研究结果对小麦抗条锈病分子育种和YrZH84基因克隆有重要作用。
殷贵鸿王建武闻伟锷何中虎李在峰王辉夏先春
关键词:普通小麦抗条锈病基因
中国小麦品种黄色素含量基因等位变异分子检测及其分布规律研究被引量:30
2008年
【目的】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phytoene synthase,Psy)基因是影响小麦黄色素含量的关键基因,利用分子标记检测中国冬小麦品种(系)Psy-A1基因的等位变异及其与黄色素含量的关系,进一步验证Psy-A1基因分子标记的有效性。【方法】利用7A染色体上Psy-A1基因的分子标记YP7A检测该基因在中国217份冬小麦品种(系)中的等位变异,分析不同等位变异与黄色素含量的相关性及变化趋势。【结果】Psy-A1基因标记YP7A为共显性标记,在高、低黄色素含量的小麦材料中分别扩增出194bp和231bp片段,相应的等位基因为Psy-A1a和Psy-A1b(GenBank编号分别为EF600063和EF600064)。在217份冬小麦品种(系)中,含有等位基因Psy-A1a和Psy-A1b的品种(系)分别占62.2%和37.8%,二者黄色素含量平均值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北方冬麦区、黄淮冬麦区、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及西南冬麦区Psy-A1a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分别为75.0%、72.0%、25.9%和33.3%。【结论】分子标记YP7A可以作为小麦品种黄色素含量选择的辅助工具。
杨芳萍何心尧何中虎尚勋武杨文雄夏先春
关键词:普通小麦黄色素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1BL·1RS特异性分子标记的筛选及其对不同来源小麦品种1RS易位染色体的鉴定被引量:12
2009年
1BL·1RS易位系在我国小麦育种和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快速而准确地鉴定1BL·1RS易位系对小麦品质改良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用15个1BL·1RS特异性STS、SCAR和RAPD标记及22个1RS染色体上的SSR标记,检测不同来源的1BL·1RS易位系78份以及非1BL·1RS易位系品种10份和黑麦材料3份,其中1BL·1RS易位系包括周8425B及其衍生系36份、兰考906及其衍生系5份、矮孟牛及其衍生系8份和洛类1BL·1RS易位系品种29份。结果表明,7个STS标记、1个SCAR标记、3个RAPD标记和3个黑麦SSR标记可作为鉴别1BL·1RS易位系的可靠分子标记,其中ω-sec-p1/ω-sec-p2、ω-sec-p3/ω-sec-p4、H20和SECA2/SECA3标记最好,扩增效果稳定,重复性好,条带清晰,实验操作简单。周8425B及其衍生系、兰考906及其衍生系、矮孟牛及其衍生系与洛类1BL·1RS易位系的1RS染色体在分子标记检测中没有差异。
唐怀君殷贵鸿夏先春冯建军曲延英何中虎
关键词:STS标记SCAR标记RAPD标记SSR标记
中国小麦育成品种和农家种中慢锈基因Lr34/Yr18的分子检测被引量:61
2008年
Lr34/Yr18是重要的慢叶锈和慢条锈基因,携带该连锁基因的小麦品种被广泛种植于世界许多国家。利用STS标记csLV34对慢叶锈和慢条锈基因Lr34/Yr18进行分子检测的结果表明,我国231份育成品种(系)中仅有14份材料携带Lr34/Yr18基因,占6.1%。不同麦区分布频率不同,其中北部冬麦区为零,黄淮冬麦区、长江中下游冬麦区、西南冬麦区和西北春麦区分别为3.0%、21.4%、16.7%和33.3%。在422份农家种中,359份含有Lr34/Yr18基因,占85.1%。Lr34/Yr18基因在不同麦区的分布频率也存在差异,北部冬麦区、黄淮冬麦区、长江中下游冬麦区、西南冬麦区、南部冬麦区和西北春麦区分别为89.6%、77.4%、93.1%、93.8%、96.6%和61.1%。csLV34标记扩增产物为150bp和229bp的片段,能有效鉴别品种是否携带Lr34/Yr18基因,是一个重复性好、准确率高的分子标记,可用于小麦Lr34/Yr18基因的鉴定与选择。
杨文雄杨芳萍梁丹何中虎尚勋武夏先春
关键词:普通小麦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中国和CIMMYT小麦品种Bx7亚基超量表达基因(Bx7^OE)的分子检测被引量:16
2009年
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Bx7的超量表达对提高小麦面筋强度有重要作用。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和STS标记检测了163份中国和CIMMYT小麦品种(系)的高分子谷蛋白亚基Bx7超量表达基因(Bx7OE)。结果表明,TaBAC1215C06-F517/R964标记和TaBAC1215C06-F24671/R25515标记可分别在含有Bx7OE基因的材料中扩增出447bp和844bp的特异带,在不含Bx7OE基因的材料中无相应目标带,两个STS标记的检测结果完全一致。在163份小麦品种(系)中,11份品种(系)含有Bx7OE基因,占总数的6.7%。RP-HPLC与STS标记检测结果一致。利用这两个STS标记可以方便、快速、准确地检测Bx7OE基因。
任妍梁丹张平平何中虎陈静傅体华夏先春
关键词:AESTIVUMRP-HPLCSTS标记
人工合成双二倍体小麦白粉病抗性和农艺性状表现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人工合成圆锥小麦365与粗山羊草杂交后代双二倍体,观察其白粉病抗性和农艺性状,为筛选抗病育种种质材料提供参考。【方法】以感病圆锥小麦365为母本,与抗性优异的粗山羊草父本杂交,经单倍体加倍获得双二倍体人工合成小麦,再与普通小麦杂交,观察其抗病性。【结果】亲本间杂交组合均有成胚,平均成胚率17.6%~37.0%。父本Y201、Y215和Y219对12个白粉病菌株表现全抗,Y170仅对菌株E09感病,Y221仅对4个菌株感病,而5个人工合成小麦双二倍体对E09均感病。杂交组合365(♀)×Y221的人工合成二倍体株高、杂交组合365(♀)×Y170的人工合成二倍体穗数、自交结实穗率和结实率以及365(♀)×Y221人工合成二倍体的小穗数表现较好。人工合成双二倍体与偃展1号、豫麦18的杂交结实率明显高于自交结实率(4.6~80.8倍)。【结论】圆锥小麦365可能存在抗白粉病抑制基因,可抑制粗山羊草中抗白粉病基因在杂交后代中的表达。
刘迪霍纳新张立芳贾继增
关键词:双二倍体白粉病抗性农艺性状
Cloning of TaCYP707A1 Gene that Encodes ABA 8′-Hydroxylase in Common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被引量:4
2009年
The plant hormone abscisic acid (ABA) regulates many important physiological and developmental processes in plants.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clone the ABA 8′-hydroxylase gene in common wheat.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used the eDNA sequence of barley HvCYP707A1 gene (GenBank accession no. AB239299) as a probe for BLAST search against the common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 EST database in GenBank. All wheat ESTs sharing high similarity with the reference gene were subjected to contig assembly. Primers were designed based on the constructed contigs to clone the wheat CYP707A1 gene, designated as TaCYP707A1. The genomic DNA sequence of TaCYPTO7A1 gene comprised five exons and four introns, with a size of 2225 bp. The corresponding cDNA sequence of TaCYP707A1 was 1737 bp, containing an open reading frame (ORF) of 1431 bp, a 42-bp 5′-untranslated region (UTR) and a 264-bp 3′UTR, with 94.9% of identical sequences to HvCYP707A1 gene (AB239299). The neighbor joining tree indicated that the deduced amino acid sequences of TaCYP707A1 gene was highly similar to those of barley and rice. The TaCYP707A1 gene was located on chromosome 6BL using a set of Chinese Spring nullisomic-tetrasomic lines and ditelosomic line 6BS. These results will be of high importance in understanding of molecular mechanism of ABA catabolism.
ZHANG Chun-liHE Xin-yaoHE Zhong-huWANG Lin-haiXIA Xian-chun
中国冬小麦品种多酚氧化酶活性基因等位变异检测及其分布规律研究被引量:40
2008年
【目的】利用分子标记研究中国冬小麦品种PPO基因的等位变异及其与PPO活性的关系,为小麦PPO活性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奠定基础。【方法】利用PPO基因的功能标记PPO18、PPO29和PPO16对中国4个麦区的冬小麦品种(系)(试验Ⅰ)和山东省常用亲本(试验Ⅱ)共311份进行2A和2D染色体上PPO等位基因Ppo-A1a、Ppo-A1b、Ppo-D1a和Ppo-D1b的检测。【结果】PPO18在等位基因Ppo-A1a(高PPO)和Ppo-A1b(低PPO)中分别扩增685bp和876bp的片段,PPO16和PPO29在Ppo-D1a(低PPO)和Ppo-D1b(高PPO)两个等位基因中分别扩增713bp和490bp的片段。311份品种(系)中Ppo-A1a、Ppo-A1b、Ppo-D1a和Ppo-D1b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41.8%、58.2%、59.8%和40.2%,PPO活性在同一基因的两个等位基因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两个PPO基因的等位基因组合类型分布频率为:Ppo-A1a/Ppo-D1a(27.3%)、Ppo-A1a/Ppo-D1b(14.5%)、Ppo-A1b/Ppo-D1a(32.5%)和Ppo-A1b/Ppo-D1b(25.7%),彼此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各麦区间PPO活性基因分布存在明显差异,Ppo-A1a基因在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和西南冬麦区分布较多,频率分别为60.7%和56.0%;Ppo-A1b基因在北部冬麦区和黄淮冬麦区分布较高,频率分别为65.6%和60.3%;而Ppo-D1a基因在北部冬麦区、黄淮冬麦区、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和西南冬麦区分布明显高于Ppo-D1b基因频率,分别为65.6%、53.6%、75.0%和76.0%。【结论】PPO18、PPO16和PPO29标记的检测方法简单、稳定性好,所检测的等位变异类型能有效反映品种的PPO活性值。中国冬麦区品种低PPO活性基因分布频率相对较多。因此,根据PPO基因类型组配亲本,并利用PPO基因功能标记在育种早代筛选低PPO活性的基因型,可促进面制品色泽的改良。
肖永贵何心尧刘建军孙道杰夏先春何中虎
关键词:普通小麦
小麦新品种济麦22抗白粉病基因的分子标记定位被引量:17
2009年
为明确济麦22携带抗白粉病基因的染色体位置,利用济麦22与感病亲本中国春杂交,用小麦白粉菌(Blumeria graminisf.sp.tritici)强毒性小种E20对F2抗、感分离群体和F2:3家系进行抗病鉴定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济麦22携带1个显性抗白粉病基因,暂被命名为PmJM22。运用SSR和EST标记及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BSA),将其定位在2BL染色体上,与4个SSR和5个EST标记间的连锁距离为7.7cM(Xwmc149)到31.3cM(Xbarc101)。通过分析2BL上其他抗白粉病基因的来源、染色体位置和抗性反应,认为PmJM22不同于Pm6、Pm26、Pm33和MlZec1。
殷贵鸿李根英何中虎刘建军王辉夏先春
关键词:普通小麦白粉病抗病基因分子标记
小麦近缘种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基因Glu-B3克隆及系统发育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发掘小麦近缘种低分子量麦谷蛋白基因,可为小麦品质改良提供更多的基因资源。文章利用Glu-B3位点特异性标记LB1F/LB1R、LB2F/LB2R、LB3F/LB3R和LB4F/LB4R,对普通小麦B染色体组的7个可能供体近缘种,即硬粒小麦(T.durum)、栽培二粒小麦(T.dicoccum)、野生二粒小麦(T.dicoccoides)、拟斯卑尔脱山羊草(Ae.speltoides)、高大山羊草(Ae.longissima)、西尔斯山羊草(Ae.searsii)和双角山羊草(Ae.bicornis)共20份材料进行PCR扩增,克隆小麦近缘种中GluB3-1、GluB3-2、GluB3-3和GluB3-4基因的等位变异,并对Glu-B3位点基因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共获得16个新等位变异,其中GluB3-1基因的新等位变异1个,命名为GluB3-16,其推导氨基酸分子量为39.2kDa;GluB3-3的新等位变异有3个,分别命名为GluB3-35、GluB3-36和GluB3-37,其推导氨基酸分子量为44.5kDa(GluB3-36)或44.6kDa(GluB3-35和GluB3-37);GluB3-4的新等位变异12个,分别命名为GluB3-46、GluB3-47、GluB3-48、GluB3-49、GluB3-410、GluB3-411、GluB3-412、GluB3-413、GluB3-414、GluB3-415、GluB3-416和GluB3-417,其推导氨基酸分子量变化在38.6(GluB3-414)~42.5kDa(GluB3-413)之间;16个新等位变异都包含单一的完整开放阅读框,具有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的典型结构。文章进一步拓展了低分子量麦谷蛋白基因资源,揭示不同Glu-B3基因的进化过程不完全相同,为有效地利用小麦近缘种材料和转基因育种提供了新的基因资源。
王林海周敏李慧玲何中虎夏先春
关键词:普通小麦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系统发育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