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776073)

作品数:9 被引量:45H指数:4
相关作者:王长云邵长伦林永成佘志刚管华诗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海洋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工程重大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医药卫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4篇理学
  • 3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内生真菌
  • 3篇代谢产物
  • 3篇珊瑚
  • 3篇活性
  • 3篇红树
  • 3篇红树林
  • 2篇软珊瑚
  • 2篇生活性
  • 2篇肿瘤
  • 2篇甾醇
  • 2篇甾醇类
  • 2篇柳珊瑚
  • 2篇抗肿瘤
  • 2篇红树林内生真...
  • 2篇SINULA...
  • 2篇GC/MS
  • 2篇GC/MS分...
  • 2篇次级代谢
  • 2篇次级代谢产物
  • 1篇学成

机构

  • 8篇中国海洋大学
  • 4篇中山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广西大学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南华大学
  • 1篇青岛农业大学

作者

  • 8篇王长云
  • 7篇邵长伦
  • 4篇佘志刚
  • 4篇林永成
  • 4篇刘海燕
  • 4篇管华诗
  • 3篇孙雪萍
  • 2篇李秀保
  • 2篇胡谷平
  • 2篇杨瑞云
  • 2篇孙玲玲
  • 1篇朱伟明
  • 1篇张秀丽
  • 1篇黄晖
  • 1篇刘新
  • 1篇王亚楠
  • 1篇林翠梧
  • 1篇谭倪
  • 1篇韩磊
  • 1篇李凌绪

传媒

  • 4篇中国海洋大学...
  • 2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应用化学
  • 1篇广西大学学报...

年份

  • 6篇2009
  • 3篇2008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GC-MS法分析红树林内生真菌#3895菌体低极性成分被引量:2
2009年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红树林内生真菌#3895菌体的低极性成分,得油率为2.5%.首次采用GCMS联用技术对海洋真菌的菌体低极性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共分离出35个峰,鉴定了其中的28种化合物,占峰面积的94.15%。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个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其主要成分为:酮类(38.15%)、酰胺类(13.27%)、醇类(8.73%)和醛类(6.94%)。
陈海燕张怀泉王志滨林翠梧佘志刚林永成
关键词:红树林内生真菌水蒸气蒸馏GC-MS
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B60中的一个新原儿茶酸衍生物被引量:3
2008年
对红树林内生真菌B60进行次级代谢产物研究,从其培养液中分离得到一个新的原儿茶酸衍生物,3-羟基-4-异戊烯氧基苯甲酸甲酯(1)。该化合物的结构通过广泛的波谱方法得到确证,尤其是2D NMR(HMQC,HMBC)。
邵长伦胡谷平张秀丽王长云佘志刚林永成
关键词:内生真菌
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ZSUH36次级代谢物的分离鉴定被引量:11
2009年
对采自湛江的红树林内生真菌ZSUH 36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了研究。利用硅胶柱层析法从菌丝体中分离得到5个次级代谢产物,利用IR、MS、NMR等现代波谱分析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化合物1和化合物2为首次从海洋真菌中分离得到的次级代谢产物。初步药理活性显示,化合物5对人体肝癌细胞hepG2显示中等抑制活性,其IC50=3.0×10-5g/mL。
邵长伦谭倪杨瑞云王长云佘志刚林永成
关键词:红树林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抗肿瘤活性
一种短指软珊瑚Sinularia sp.克生活性筛选及其低极性成分GC/MS分析
2009年
采用卤虫致死和细胞毒活性筛选模型,对1种中国南海短指软珊瑚Sinularia sp.的乙醇提取物及各有机相进行了克生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克生活性物质主要集中在石油醚相中。采用GC/MS技术,对石油醚相进行了分析,鉴定了15个化合物,主要为脂类和甾体类化合物;从石油醚相的甾醇部分鉴定了6个化合物,主要为麦角甾醇衍生物,占总甾醇含量的75.7%。推测甾醇类化合物是短指软珊瑚Sinularia sp.的主要克生活性物质。
王长云刘海燕孙雪萍李秀保郑彩娟韩磊邵长伦管华诗
关键词:软珊瑚甾醇类GC/MS
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B77次级代谢产物研究被引量:10
2008年
红树林真菌B77是一株采自湛江红树Kandelia candel种子的内生真菌,该菌的种属尚未鉴定,首次研究了该菌的次级代谢产物。从该菌的培养液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通过波谱解析以及文献对照,分别鉴定为3-O-methylfusarubin,Fusarubin,大黄素,大黄素甲醚。3-O-methylfusarubin和Fusarubin为首次从海洋真菌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初步的药理活性显示,它们对Staphyococcus aureusATCC 27154的MIC分别为50.0和12.5μg/mL。
邵长伦胡谷平杨瑞云夏雪奎王长云佘志刚林永成
关键词:红树林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生物活性
软珊瑚(Sinularia flexibilis)和柳珊瑚(Plexaura homomalla)化学防御物质研究进展被引量:14
2008年
软珊瑚(Sinularia flexibilis)和柳珊瑚(Plexaura homomalla)属于海洋低等无脊椎动物,虽然这些动物自身缺乏有效的物理防御手段,却能在竞争激烈的海洋环境中生存与繁衍,这主要是依靠其次级代谢产物的化学防御作用。这些次级代谢产物聚积在体内或释放到环境中,作用主要体现在抵御捕食者、抗病原微生物、克生与防附着等方面。珊瑚化学防御物质的研究有助于探讨珊瑚与其环境中其它生物的化学生态关系,属于海洋化学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研究方法和思路对海洋活性天然产物乃至海洋新药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综述了软珊瑚和柳珊瑚化学防御物质的研究进展,并阐释了软珊瑚和柳珊瑚中具有拒捕食、克生、防生物附着等生物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的结构及其化学防御作用。
王长云刘海燕邵长伦王亚楠李亮管华诗
关键词:化学防御
中国南海短指软珊瑚中化学成分的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运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和HPLC等技术,采用活性追踪分离的方法,对南海短指软珊瑚Sinulariasp.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从乙醇提取物中分离获得单体化合物,运用NMR,MS等波谱技术鉴定了8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3β-羟基-24-亚甲基胆甾-5-烯-7-酮(1),孕甾烯醇酮(2),cembrene A(3),epoxycembrane A(4),4,8,12-trimethyl-1-(1-methylethenyl)-3,7-cyclotetradecadien-10-one(5),(3E,7E,11E)-11,12-dihydroxy-1-isopropyl-4,8,12-trimethy-icyclotetradeca-1,3,7-triene(6),邻苯二甲酸二丁酯(7)和十九烷-2-酮(8)。化合物5和8为首次从珊瑚动物中分离得到,6为首次从短指软珊瑚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和4显示较强的卤虫致死活性。西松烷二萜类化合物是该短指软珊瑚中的重要活性成分。
王长云刘海燕孙雪萍李秀保孙玲玲刘新邵长伦管华诗
关键词:化学成分
蕾二歧灯芯柳珊瑚克生活性筛选及其低极性成分GC/MS分析
2009年
采用卤虫致死和细胞毒活性筛选模型,对蕾二歧灯芯柳珊瑚Dichotella gemmacea (valenciennes)乙醇提取物及各有机相进行了克生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克生活性物质主要集中在石油醚相中。采用GC/MS技术对石油醚相进行了分析,鉴定了20个低极性化合物,主要为甾醇类、脂肪类化合物。推测甾醇类化合物是蕾二歧灯芯柳珊瑚的主要克生活性物质。
孙雪萍刘海燕黄晖孙玲玲陈敏邵长伦王长云管华诗
关键词:柳珊瑚甾醇类GC/MS
海绵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及一种活性代谢产物的初步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研究海绵来源真菌Aspergillus repens发酵产物中的活性代谢产物。分离培养微生物进行活性筛选,采用活性追踪的方法、利用色谱手段分离获得单体化合物,根据波谱分析及其理化性质确定其结构,利用SRB评价单体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利用纸片法测定单体化合物的抗植物病菌活性。获得1个萘并吡喃酮化合物,其结构鉴定为3,4-二氢-9,10-二羟基-7-甲氧基-3-甲基-1H-萘并[2,3c]吡喃-1-酮(Semivioxanthin)。该化合物对肿瘤细胞A-549、HL-60和BEL-7402有一定抑制作用,对植物致病菌作用较强。海绵微生物代谢产物是发现活性物质重要资源,值得深入研究。
方玉春李凌绪朱天骄蔡生新顾谦群朱伟明王长云郝双红
关键词:抗肿瘤抗菌活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