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空泡物理和自然循环重点实验室基金

作品数:28 被引量:146H指数:8
相关作者:杨瑞昌黄彦平王小军刘若雷王彦武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核科学技术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动力工程及工...
  • 14篇核科学技术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7篇自然循环
  • 6篇数值模拟
  • 6篇值模拟
  • 5篇过冷沸腾
  • 4篇两相流
  • 4篇传热
  • 3篇单相
  • 3篇汽泡
  • 3篇热流密度
  • 3篇纵向涡
  • 3篇内流动
  • 3篇矩形窄缝
  • 3篇反应堆
  • 2篇倒流
  • 2篇低压
  • 2篇堆芯
  • 2篇窄缝通道
  • 2篇窄间隙矩形通...
  • 2篇蒸汽发生器
  • 2篇湍流模型

机构

  • 17篇中国核动力研...
  • 7篇清华大学
  • 7篇西安交通大学
  • 5篇重庆大学
  • 3篇哈尔滨工程大...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中国原子能科...
  • 2篇中国科学院力...
  • 1篇核动力运行研...
  • 1篇中国核动力院

作者

  • 7篇杨瑞昌
  • 6篇黄彦平
  • 4篇王小军
  • 3篇陈德奇
  • 3篇唐虹
  • 3篇高璞珍
  • 3篇刘若雷
  • 3篇黄军
  • 3篇王彦武
  • 3篇顾汉洋
  • 3篇潘良明
  • 3篇于意奇
  • 3篇程旭
  • 3篇杨燕华
  • 3篇马建
  • 3篇袁德文
  • 2篇李会雄
  • 2篇刘京宫
  • 2篇王均
  • 2篇覃世伟

传媒

  • 18篇核动力工程
  • 6篇工程热物理学...
  • 2篇核科学与工程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年份

  • 4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秦山核电站二期反应堆堆芯流量分配数值分析被引量:14
2010年
获得可靠的堆芯入口流量分配数据是改善压水堆堆芯热工水力性能的需要。应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研究了反应堆压力壳内复杂的流动现象,得到了秦山核电站二期600 MW反应堆1/4整体水力模型的堆芯入口流量分配状况,并对下腔室几何结构、冷管段入口流量等影响因素进行了敏感性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双环路工况入口流量对堆芯入口流量分配影响较小;与双环路工况相比,单环路运行工况时流动特性显著变化,导致流量分配状况差异较大;堆芯入口流量再分配因子为0.05,与原型设计参数吻合。计算结果证实所采用研究方法有效,可为相关反应堆工程设计验证提供依据。
张曙明李华奇赵民富陈玉宙杨夷卫光仁
关键词:反应堆堆芯计算流体力学
紧密栅元棒束通道内的传热流动数值模拟被引量:3
2011年
对紧密栅元棒束中心通道和壁面通道内空气的传热流动行为进行了数值研究;结合实验数据对壁面温度、剪应力、流体温度和速度以及湍动能等参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节径比(P/D)的减小,紧密栅元棒束通道内参数的不均匀性会增加,在通道的间隙区会出现壁面温度的峰值。在紧密栅元组件的设计中应该考虑这种间隙区的高温点分布;通道壁面的周向导热对紧密栅的传热有较大影响。
于意奇顾汉洋杨燕华程旭王小军
关键词:不均匀性
自然循环过冷沸腾流动不稳定性的研究被引量:4
2004年
本文以氟里昂12作工质,对自然循环过冷沸腾流动不稳定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过程中发现自然循环系统内可能发生高频脉动和低频脉动两类流动不稳定性,并证实高频脉动属于声波型脉动,低频脉动属于密度波型脉动。本文以两相流漂移模型为基础,对自然循环过冷沸腾流动不稳定性进行了数值模拟,数学模型考虑了热力学非平衡即过冷沸腾和过冷凝结对流动不稳定性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良好。
杨瑞昌唐虹王彦武
关键词:自然循环过冷沸腾数值模拟
不同流道间隙下矩形通道临界热流密度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在氟利昂工质条件下,进行1-3mm间隙的矩形通道临界热流密度(CHF)的实验研究。研究发现,在1-3mm间隙的矩形通道内,随着压力的升高,CHF稍有下降;质量流速对CHF的影响呈非单调关系,在低含汽率区随着质量流速的增大,CHF增大;在高含汽率区,随着质量流速的增大,CHF减小;临界含汽量的增加导致CHF明显降低。综合分析表明,在本实验工况参数范围内,流道间隙范围为1-3mm的矩形通道在相同的工况参数条件下,其CHF基本不受流道间隙的影响。
李勇熊万玉闫晓黄彦平
关键词:临界热流密度
自然循环过冷沸腾净蒸汽产生点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1
2003年
本文报告了使用R-12作工质进行的自然循环过冷沸腾净蒸汽产生点的实验结果。实验过程中使用可视化方法观察确定过冷沸腾净蒸汽产生点。在相当宽广的工质压力、入口过冷度及加热功率范围内研究了上述参数对过冷沸腾净蒸汽产生点的影响。实验结果证实,对自然循环流动,汽泡所受的浮升力对净蒸汽产生点的汽泡的脱离有重要影响。据此,本文提出了使用同时考虑浮升力作用的修正的Levy模型计算自然循环过冷沸腾净蒸汽产生点的计算方法。
杨瑞昌王彦武唐虹梁玥
关键词:自然循环过冷沸腾过冷度反应堆冷却方式
自然循环加热段内对流传热特性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0
2005年
本文以常压去离子水为工质,对自然循环工况下上升加热段内单相水的对流传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自然循环工况下上升加热段内工质的物性变化及由浮升力引起的自由流动对对流传热特性有重要影响。通过分析,提出了计算自然循环工况下上升加热段内单相水的对流换热系数的经验关系式。
杨瑞昌刘若雷钟勇刘涛
关键词:自然循环对流传热
中低压条件下矩形窄缝通道两相流动传热试验研究
2012年
在中低压条件下,对矩形窄缝通道两相流动传热进行试验研究,分析两相流动传热的变化规律,拟合出饱和沸腾传热系数计算关系式,并采用简化的一维分析方法对两相压降进行分析计算。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热平衡含汽率(x)情况下,两相流动压降随系统压力(p)的降低而增大,随系统流量的增大而增大的变化规律;p越低,两相流动压降随x的增加而增大越剧烈;流量越大,两相流动压降随x的增加而增大越剧烈。通过数据回归方法得到汽相湿周长比例因子F并拟合了计算关系式,其计算值与试验值符合得较好。矩形窄缝通道内饱和沸腾平均传热系数受p、质量流量及热流密度的影响较大。
王涛王均王小军
关键词:中低压矩形窄缝通道
自然循环蒸汽发生器倒U型管内的倒流计算被引量:8
2010年
采用同时表示正流和倒流的全水动力特性曲线分析了自然循环压水堆一回路系统蒸汽发生器倒U型管内发生倒流的机理。针对蒸汽发生器内倒U型管数量巨大问题,提出了一种集总-分布参数模型。该模型用于计算实际自然循环蒸汽发生器倒U型管内的倒流时,具有计算快捷且精度高的优点。利用该模型对自然循环蒸汽发生器并联倒U型管内的正、倒流进行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所有倒U型管逐根进行正、倒流计算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十分接近,验证了本文模型的可靠性。
杨瑞昌刘京宫黄彦平刘若雷覃世伟
关键词:蒸汽发生器自然循环倒流
低流速自然循环过冷沸腾汽泡脱离点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针对低流速环形通道中自然循环过冷沸腾汽泡脱离点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运用Saha-Zuber模型、Bowring模型、Forster模型和Levy模型测算汽泡脱离点的位置,与实验值进行比较,发现由于流速较低,上述模型不适用于计算本实验条件下的汽泡脱离点。以Levy模型为基础,修正了浮力项的影响系数,修正后的模型与实验结果符合良好。
谭思超高璞珍秦胜杰黄彦平苏光辉
关键词:自然循环过冷沸腾
自然循环蒸汽发生器倒U型管内倒流特性研究被引量:17
2008年
以自然循环压水反应堆一回路系统的蒸汽发生器为对象,对蒸汽发生器并联倒U型管内单相水发生的倒流机理及其特性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倒流发生的条件和范围,以及发生倒流的倒U型管结构等.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分析自然循环系统蒸汽发生器倒U型管内单相水倒流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计算,得出了蒸汽发生器倒U型管内正流和倒流流量、正流和倒流管分布等,并使用实验结果对计算结果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倒流对系统的自然循环能力有重要影响.
杨瑞昌刘京宫刘若雷覃世伟
关键词:蒸汽发生器自然循环倒流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