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776085)

作品数:7 被引量:58H指数:4
相关作者:黄晖李秀保练健生尤丰周国伟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08专项NSFC-广东联合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生物学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6篇珊瑚
  • 5篇造礁石珊瑚
  • 5篇石珊瑚
  • 2篇共生藻
  • 1篇多态性
  • 1篇生物分类
  • 1篇水镁石
  • 1篇碳酸钙
  • 1篇系统学
  • 1篇显微结构
  • 1篇线粒体
  • 1篇线粒体DNA
  • 1篇胁迫
  • 1篇胁迫响应
  • 1篇鹿角
  • 1篇镁石
  • 1篇基因
  • 1篇基因表达
  • 1篇基因芯片
  • 1篇海洋生物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广东省海洋与...

作者

  • 6篇黄晖
  • 3篇李秀保
  • 2篇练健生
  • 2篇董志军
  • 2篇周国伟
  • 2篇尤丰
  • 2篇张成龙
  • 1篇王华接
  • 1篇杨剑辉
  • 1篇许昌有
  • 1篇雷新明
  • 1篇李元超
  • 1篇黄良民
  • 1篇袁涛
  • 1篇叶承

传媒

  • 2篇海洋通报
  • 2篇热带海洋学报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台湾海峡
  • 1篇Journa...

年份

  • 2篇2013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运用PCR-RFLP方法研究三亚鹿回头岸礁造礁石珊瑚共生藻的组成被引量:9
2008年
造礁石珊瑚共生藻的系统分类研究对于理解珊瑚礁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利用PCR技术扩增核糖体基因大亚基片段以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的方法,对海南三亚鹿回头岸礁的8科14属22种造礁石珊瑚的共生藻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鹿回头岸礁造礁石珊瑚共生藻以C系群为优势系群,偶尔发现D系群与鹿角杯形珊瑚(Pocilolpora damicornis)和黄癣蜂巢珊瑚(Favia favus)共生;另外丑鹿角珊瑚(Acropora horrida)和丛生盔形珊瑚(Galaxea fascicularis)可以同时与C系群和D系群共生。共生多型性的发现暗示珊瑚与共生藻的共生关系具有灵活性。研究结果同样显示共生藻的核糖体基因大片段的DNA多态性偏低。未来应该结合其他的分子标记对鹿回头岸礁造礁石珊瑚共生藻的DNA多态性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董志军黄晖黄良民李元超李秀保
关键词:造礁石珊瑚共生藻DNA多态性
造礁石珊瑚的分子系统学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0年
综述了造礁石珊瑚系统发生关系和分类的研究现状,重点概述了造礁石珊瑚的分类和遗传多样性在分子生物学领域的研究进展。目前采用的进行造礁石珊瑚分类和遗传多样性研究的分子生物学方法,主要弥补了造礁石珊瑚在传统形态分类学上无法准确界定的缺点,其中核糖体RNA和线粒体DNA序列分析是目前对造礁石珊瑚分子进化和系统发育研究最有效的方法。最后,对未来造礁石珊瑚的分类和遗传多样性研究做了展望,对珊瑚礁框架生物造礁石珊瑚进行分类和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将有助于为珊瑚礁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提供理论基础。
尤丰黄晖董志军周国伟
关键词:线粒体DNA核糖体RNA造礁石珊瑚生物分类
福建东山海域石珊瑚种类多样性及其空间分布被引量:22
2010年
调查了福建东山珊瑚省级自然保护区内石珊瑚种类的多样性和群落的空间分布,共发现5种造礁石珊瑚,分别为标准蜂巢珊瑚(Favia speciosa)、锯齿刺星珊瑚(Cyphastrea serailia)、盾形陀螺珊瑚(Turbinaria peltata)、小星珊瑚(Leptastrea sp.)、角孔珊瑚(Goniopora sp.),和1种非造礁石珊瑚猩红筒星珊瑚(Tubastrea coccinea Lesson).结果表明:(1)东山石珊瑚优势种为标准蜂巢珊瑚、锯齿刺星珊瑚和盾形陀螺珊瑚,但是东山的造礁石珊瑚种类正在减少.(2)东山石珊瑚的空间分布呈现正态分布,受人类影响较小的中间区域珊瑚覆盖率最高,受人类活动影响大的两端区域没有或者只有极少量的珊瑚分布.(3)东山湾内理化环境退化明显,部分区域已经不太适合珊瑚生长,仅仅少数站位分布少量石珊瑚群落,而大部分站位已经不见石珊瑚的踪影.随着远离东山湾方向,珊瑚覆盖率显著增加,在头屿-赤屿区域珊瑚覆盖率达到最大,珊瑚生长状态较好,具有较高的保护价值.随着离澳角渔港码头距离越来越近,珊瑚的覆盖率则逐渐降低.针对东山珊瑚分布区域的环境现状,应该加强东山湾污水入海的控制,合理开展海水养殖,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并重,这才能保护处在东山湾外的珊瑚群落.
李秀保练健生黄晖杨剑辉张成龙周国伟尤丰
关键词:海洋生物学造礁石珊瑚
造礁石珊瑚白化相关功能基因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3年
造礁石珊瑚白化死亡现象日益频繁,严重时会造成珊瑚礁退化。温度、光和环境化学毒物胁迫是导致造礁石珊瑚大量白化的重要原因,而造礁石珊瑚白化机制假想模型认为造礁石珊瑚的关键功能基因参与并影响珊瑚白化过程。利用基因芯片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表明关键功能基因的表达和调控状况与珊瑚白化死亡或恢复有密切关系。本文概括了该领域的重要研究进展,并重点介绍了造礁石珊瑚的几个白化相关功能基因家族的研究状况,包括温度相关基因家族、光辐射相关基因家族、细胞防御相关基因家族、Ca2+平衡相关基因家族和其他重要基因家族。目前,我国珊瑚功能基因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应该加强该领域的研究,为造礁石珊瑚白化机制研究提供基础理论。
黄晖许昌有袁涛
关键词:造礁石珊瑚白化胁迫响应基因表达基因芯片
Diversity of symbiotic algae of the genus Symbiodinium in scleractinian corals of the Xisha Islands in the South China Sea被引量:3
2009年
Symbiotic algae (Symbiodinium sp.) in scleractinian corals are important in understanding how coral reefs will respond to global climate change. The present paper reports on the diversity of Symbiodinium sp. in 48 scleractinian coral species from 25 genera and 10 families sampled from the Xisha Island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which were identified with the use of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RFLP) of the nuclear ribosomal DNA large subunit gene (rDN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 Symbiodinium Clade C was the dominant zooxanthellae in scleractinian corals in the Xisha Islands; (ii) Symbiodinium Clade D was found in the corals Montipora aequituberculata, Galaxea fascicularis, and Plerogyra sinuosa; and (iii) both Symbiodinium Clades C and D were found simultaneously in Montipora digitata, Psammocora contigua, and Galaxeafascicularis. A poor capacity for symbiosis polymorphism, as uncovered by RFLP, in the Xisha Islands indicates that the scleractinian corals have low adaptability to environmental changes. Further studies are needed to investigate zooxanthellae diversity using other molecular markers.
Zhi-Jun DONGHui HUANGLiang-Min HUANGYuan-Chao LI
造礁石珊瑚共生藻对富营养的响应研究被引量:12
2009年
研究了多孔鹿角珊瑚(Acropora millepora)及其共生藻在硝酸盐、铵盐、磷酸盐胁迫条件下的响应。结果表明,石珊瑚共生藻光合效率在各营养盐浓度下分别受到程度不同的抑制;表面共生藻密度及共生藻叶绿素a含量在硝酸盐、磷酸盐和铵盐与磷酸盐结合条件下都有所降低,但前者较后者的变化有所滞后;在铵盐作用下表面共生藻密度和共生藻叶绿素a含量均有所升高。以石珊瑚共生藻光合效率及叶绿素a含量作为指示珊瑚共生体系对胁迫的响应指标较为灵敏。
雷新明黄晖王华接李秀保练健生
关键词:石珊瑚共生藻
鹿角杯形珊瑚骨骼构造和显微结构的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石珊瑚骨骼对重建古海洋古气候环境,评估珊瑚礁对未来气候变化、海洋酸化的响应和反馈,辨识现存造礁石珊瑚种属及其演化途径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为了更好地认知造礁石珊瑚骨骼特征,在三亚海域采集了常见的造礁石珊瑚——鹿角杯形珊瑚Pocillopora damicornis,通过扫描电镜(结合EDS能谱仪)、红外分光显微镜分析其碳酸钙骨骼结构和成分的特征,结果表明鹿角杯形珊瑚骨骼主要成分为文石,少数骨骼样品的空腔中发育有极少量方解石矿物。虽然鹿角杯形珊瑚骨骼宏观架构和中观架构在群体间和单体间存在诸多差异,但不同形态的骨骼样品具有基本相同的发育模式和基础结构单元。同时,发现鹿角杯形珊瑚骨骼内部空腔存在有次生文石沉积发育现象,同时常伴生着水镁石矿物的发育,而且这与骨骼中的钻孔穴居动物有很大关联。
叶承黄晖张成龙
关键词:碳酸钙显微结构水镁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