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532009)

作品数:23 被引量:186H指数:9
相关作者:李越张元动张园园王建坡周志毅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3篇天文地球
  • 12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奥陶纪
  • 4篇生物地层
  • 4篇奥陶统
  • 3篇三叶虫
  • 3篇上奥陶统
  • 3篇奥陶系
  • 3篇ORDOVI...
  • 2篇牙形刺
  • 2篇岩石
  • 2篇生物地理
  • 2篇良里塔格组
  • 2篇笔石
  • 2篇DIVERS...
  • 2篇GRAPTO...
  • 1篇地层
  • 1篇地层学
  • 1篇地理
  • 1篇地理分区
  • 1篇地区志留系
  • 1篇多样性

机构

  • 19篇中国科学院南...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石油天然...
  • 3篇西安地质矿产...
  • 3篇澳大利亚博物...
  • 1篇南京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石化

作者

  • 6篇张元动
  • 6篇李越
  • 5篇张园园
  • 4篇王建坡
  • 4篇周志毅
  • 3篇陈旭
  • 3篇马俊业
  • 3篇黄智斌
  • 3篇姚小刚
  • 3篇周志强
  • 2篇戎嘉余
  • 2篇李启剑
  • 2篇王志浩
  • 2篇刘晓
  • 2篇樊隽轩
  • 2篇袁文伟
  • 2篇彭善池
  • 1篇张俊明
  • 1篇杨海军
  • 1篇郭维民

传媒

  • 6篇地层学杂志
  • 4篇古生物学报
  • 3篇微体古生物学...
  • 3篇古地理学报
  • 3篇Scienc...
  • 2篇中国科学(D...
  • 1篇科学通报
  • 1篇Scienc...

年份

  • 1篇2012
  • 5篇2010
  • 7篇2009
  • 6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黔北志留纪早期枝线贝类介壳层的时空分布和风暴沉积特征被引量:5
2007年
上扬子区下志留统灰岩中发育良好的与海洋风暴事件相关的腕足动物枝线贝类介壳层.它见于黔北香树园组近顶部或石牛栏组上部,由2个昙花一现的浅海土著分子拟壳房贝属(Paraconchidium)或小枝线贝属(Virgianella)以不同比例混合、非原始正常栖居方式的碎壳与灰泥共同堆积而成.单层厚度少则仅数十厘米,多则达4m多.其中的壳体皆遭遇过高能水流强烈搅动,特别是较薄的腹壳前部和背壳,更是破损严重,其形成的主要动力是风暴和海岸线形状共同导致的增水作用;据相关群落的生态位(BA2下部至BA3上部)推测,它们是近岸浅海风暴作用的产物,介壳的破碎及其堆积的疏密程度反映了近源和远源风暴成因.志留纪时处于南低纬度的黔北海域,在广海强水团到达时,加剧的能量强烈地波及到枝线贝类群落栖居的深度.多数介壳滩被风暴反复冲淘,推测其堆积时间可达数万年.
李越戎嘉余
关键词:腕足类
Diversity and paleobiogeographic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Early and Middle Ordovician graptolites in distinct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s of South China被引量:11
2010年
An analysis of Ordovician graptolite diversity across several distinct lithofacies belts in South China,which represent nearshore,inner-shelf,outer-shelf,slope,and basin environments,indicates that diversity increases progressively from nearshore toward the outer-shelf,acquiring its maximum in the slope facies and thereafter decreases slightly in basinal facies.When scaled against graptolite zones and more equal duration 'Time Units',the graptolite diversity patterns of the Early and Middle Ordovician are broadly similar among the distinct environments of South China but exhibit some important differences.A synthesized graptolite diversity curve from the Early Ordovician to the Sandbian Stage of the Late Ordovician in South China displays a step-wise increase with three peaks:1) middle Floian(Early Ordovician),2) late Dapingian-early Darriwilian(Middle Ordovician),and 3) latest Darriwilian(Middle Ordovician),which closely coincide with transgressive events in South China,implying a likely correlation.The bio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four graptolites with different ecological preferences,Pseudisograptus,Isograptus-Parisograptus,Undulograptus austrodentatus,and Corymbograptus turgidus,displays a significant parallelism with the coast or shelf margin,suggesting that their distributions may be controlled by water depth,basin morphology,and the distance from the coast.
Dan GOLDMAN
关键词:ORDOVICIANGRAPTOLITESDIVERSITYBIOGEOGRAPHYPALEOENVIRONMENT
藏北日土县拉竹龙地区志留系被引量:8
2010年
根据在西藏西北部日土县拉竹龙地区重新测量了西藏区调大队1984年所测的两个地层剖面——饮水河北岸剖面和兽形湖北岸剖面,在原来定为上奥陶统兽形湖组的底部发现了一套含笔石和几丁石化石的黑色页岩和炭质板岩,其中笔石Pristiograptus和几丁石Ancyrochitina brevicollis、Conochitina sp.为志留系兰多维列统Tely-chian阶的标准分子。同时在兽形湖组中也发现了大量兰多维列世的腕足类化石Hindella xizangensis和竹节石Gotlandellites sp.。证明了拉竹龙地区饮水河北岸和兽形湖北岸两个剖面均未出现真正的奥陶纪地层。通过所采集到的笔石、几丁石、腕足类、三叶虫、头足类、牙形刺、竹节石、珊瑚、遗迹化石的准确鉴定,重新修订了本地区志留系的划分和地层序列:自下而上依次为以笔石相为代表的兰多维列统饮水河组,以碎屑岩相为代表的兰多维列统兽形湖组,以碳酸盐沉积为主的文洛克统普尔错组和以碳酸盐岩相为主的罗德洛统至普里道利统野牛坡组。本区志留系目前发现的最低层位相当于兰多维列统Telychian阶的笔石带Spirograptusturriculatus带和Streptograptus crispus带,最高层位相当于欧洲和藏南壳相志留系的最高一个头足类化石带Kopaninoceras juncudum带或牙形刺组合Neoprioniodus latidentatus-Ligonodina siluria组合。
陈挺恩张允白
关键词:岩石地层生物地层笔石志留系
塔里木中央隆起区上奥陶统的牙形刺被引量:30
2009年
塔里木板块中央隆起区的上奥陶统,即巴楚露头剖面吐木休克组和良里塔格组以及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塔中油田井下良里塔格组皆为灰岩相。作者对前人报道的牙形刺带作了修改,首次系统描述牙形刺动物群全貌,共计14属21种。在曾归入Pygodus serra带和P. anserinus带的吐木休克组底部和下部发现Yangtzeplacognathus jianyeensis,故应改为Yangtzeplacognathus jianyeensis带;吐木休克组中部因发现Baltoniodus alobatus和B.variabilis共生,应属B. alobatus带。在Yangtzeplacognathus jianyeensis带和Baltoniodus alobatus带之间尚未发现可靠的B. variabilis,因此是否存在B. variabilis带尚存疑问。巴楚露头区上奥陶统的牙形刺序列由下而上应为Yangtzeplacognathus jianyeensis带, Baltoniodus variabilis带?,B. alobatus带和Belodina confluens带。塔中的良里塔格组则可识别出B. confluens带和Yaoxianognathus yaoxianensis带。将中央隆起区牙形刺动物群组合与其相邻的柯坪地块进行对比,说明晚奥陶世因两个地理区水深的差异导致牙形刺带完整性的差异。
王志浩李越王建坡马俊业姚小刚黄智斌张园园
关键词:牙形刺生物带上奥陶统塔里木板块
奥陶纪笔石动物的多样性演变与环境背景被引量:24
2008年
基于全球性统计数据的分析表明,在奥陶纪生物大辐射期间,营漂浮生活的笔石呈现出一种与底栖生物完全不同的多样性演变轨迹,即在奥陶纪初就开始辐射并于中奥陶世早期达到高峰,然后逐步递减,这期间伴随着多个重要类群的起源、繁盛和演替.另一方面,在世界不同地区和不同环境下,笔石动物可能有不同的辐射过程和演化模式,需要加以检验.对华南上扬子区(台地)和江南区(斜坡)的早、中奥陶世笔石多样性的详细分析表明,在两种环境下,笔石分异度(属级、种级)都有较显著的增长,但在规模、幅度、过程和型式上存在较大差异.上扬子区的辐射规模和幅度相对较小,整个过程可识别为4个阶段,其中有两次高峰.江南区笔石的辐射规模和幅度均较大,可识别为3个阶段,多样性的主要增长期在第二阶段.根据这两种典型环境下笔石动物群的组成及多样性演变的显著差异,提出奥陶纪笔石动物的"深水起源与浅水扩散模式":大陆斜坡的深水区域是笔石演化新质的源泉,奥陶纪的主要笔石类群均从这里起源,然后扩散到浅水区域.此外,对华南与世界其他主要地区的奥陶纪笔石多样性的比较研究表明,笔石动物在奥陶纪早、中期发生了全球性辐射.在奥陶纪初笔石动物发生了一次重大的生态变革:从原先的海底固着类型衍生出浮游或漂浮类型;在早奥陶世晚期(弗洛期),全球几乎同时发生了笔石多样性激增事件(均分笔石动物群);从弗洛期到中奥陶世末,笔石多样性的增长大体呈现3个峰值,但在不同地区峰值的大小和位置均有差异,其中达瑞威尔期的多样性峰值在华南和波罗的板块均较显著,但在澳洲板块上没有明显的响应.总体而言,奥陶纪笔石动物的辐射与古纬度没有密切关联,但辐射的时间与当时的全球性海平面变化事件基本一致,表明两者可能存在密切关系.
张元动陈旭
关键词:奥陶纪多样性海平面变化
中国寒武纪三叶虫生物地理趋议被引量:6
2008年
寒武纪三叶虫除北疆和藏南尚无可靠报道外,在中国各地均有广泛分布。三叶虫证据表明,除兴安区的额尔古纳—兴安地体和早寒武世中天山—北山地体显示了与西伯利亚和劳伦陆块在动物群方面的密切相关外,中国寒武纪的所有板块和大部分地体(包括中及晚寒武世的中天山—北山地体)均系当时东泛冈瓦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物地理上彼此密切关联。对这些属于东泛冈瓦纳的中国区块的生物地理格局的进一步探讨,主要侧重于它们台地相浅水三叶虫动物群之间的对比,特别是立足于来自动物群纪录比较完整的华南、塔里木和华北板块的证据。综合分析研究表明这些板块和有关的地体在中及晚寒武世应归属同一生物地理区,而在早寒武世则可划分为两个生物地理亚区:一个由华南、塔里木板块和安南或印支地体组成,另一仅以华北板块为代表。
周志毅甄勇毅彭善池朱学剑
关键词:寒武纪
礁滩分类以及在岩芯中的识别被引量:15
2009年
百余年来涉及生物礁滩的有关论著,从对具体例证的剖析到时空模式的综述,催生着各种分类方案的出台。生物礁滩纵横展布上显示生态环境的相变,礁—滩灰岩具有非均一性,其岩石学特征能指示其生态群落类型。在岩芯中能识别出与各类礁—滩在成因上密切相关的岩性段时,勾勒礁滩体生态单元序列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可行的。
张园园王建坡马俊业姚小刚王媛媛李启剑李越
关键词:形态学岩石学岩芯
塔中隆起上奥陶统凯迪阶良里塔格组生物群及其古生态特征被引量:27
2009年
塔中隆起区的良里塔格组含菌藻类微生物岩、植物类的钙藻、原生动物中的有孔虫、后生动物中的海绵、珊瑚、苔藓虫、介形类、三叶虫、腹足类、腕足动物、棘皮动物等化石门类。根据其生物成分的埋葬学特征,分为原地或近源成分占优势的群落和远源异地成分占优势的组合,群落和组合的类型展布受水深、水动力、坡折带地貌等因素控制。
杨海军王建坡黄智斌姚小刚张园园马俊业李越
关键词:生物群古生态良里塔格组塔中隆起
奥陶系三个阶名的命名和确立被引量:5
2006年
陈旭
黔北凤岗硐卡拉奥陶系湄潭组中灰岩:典型的暖水相被引量:5
2010年
黔北凤岗硐卡拉剖面下—中奥陶统湄潭组泥岩、粉砂岩中夹含一套47.5m的连续灰岩建造,是区内迄今所测得厚度最大的"中灰岩"段。中灰岩的岩石学特征显示其成分多为分异度很高的生屑、鲕粒(豆粒)和核形石等,颗粒破碎程度偏高,丰度高时可达颗粒支撑,灰泥基质和亮晶方解石胶结均有。这些颗粒堆积形成中—高能带生屑、内碎屑浅滩,纵向上略显旋回,亦见两层较薄含瓶筐石格架的生物层。这些特征皆属浅海带暖水型沉积的标志,将该剖面的湄潭组中灰岩与之同期的大湾组和紫台组中的灰岩相比较,后者形成于偏深的相带,灰泥和泥级、粉砂级陆源碎屑含量高,也缺乏典型的暖水成因标志,故可推知扬子区陆表海的灰岩沉积相存在深度控制的海水温差分异现象。
李启剑李越Steve KERSHAW张园园邓小杰
关键词:浅滩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