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0ZX03003-003-01) 作品数:17 被引量:54 H指数:5 相关作者: 周亚建 徐友云 许魁 吕振兴 梁文文 更多>> 相关机构: 北京邮电大学 解放军理工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电子电信 更多>>
基于网络编码的ARQ机制在WiFi单播中的应用 2013年 由于无线信道的不可靠性,如何尽可能提高无线系统的数据速率一直是人们研究的重点。网络编码作为一种可压缩比特信息流的编码机制,允许中间节点对接收到的多路信息进行编码,在各接收端对应地进行解码获取信息,能够提高网络吞吐量、均衡负载和增强健壮性。本文把网络编码引入到WiFi单播数据流通信场景中,将该系统抽象为一个马尔科夫过程,提出基于网络编码的重传机制(ARQ),并利用贪婪算法选择合适的编码策略,减少重传次数。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以较低的计算复杂度,有效地提高了系统容量,保证各接收节点的公平性。 潘鲁远 周亚建 郭玉翠 徐国爱关键词:网络编码 无线局域网 贪婪算法 IEEE 802.16中基于空时编码的多用户MIMO-OFDM系统跨层设计 2011年 研究了多用户MIMO-OFDM系统中基于空时编码的联合数据包调度和动态资源分配的跨层设计.根据IEEE 802.16协议将所有业务类型分为4类,在媒体接入层利用一种分层的调度架构进行各用户各业务间的数据包调度:第1层调度器负责同类业务中不同用户的调度,第2层负责不同业务之间的调度.最后在物理层根据媒体接入层调度结果和信道状态信息联合考虑进行无线资源的自适应分配.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在丢包率、包时延和系统吞吐量等方面的性能都有明显提高. 谢威 余江关键词:多用户MIMO-OFDM系统 空时编码 跨层设计 IEEE 无线通信中的网络编码技术 被引量:1 2010年 网络编码是一种提高网络吞吐量和性能的新技术,预计将成为未来网络的一项关键技术。本文概述了无线网络中的网络编码技术,无线网络被认为是网络编码最可能得到应用的领域之一,网络编码技术使无线媒质的广播属性可以得到充分利用,无线网络和传感器网络为网络编码的应用提供了巨大的机会。本文结合不同无线场景介绍了网络编码的各种编码方法,包括传统的网络编码、物理层网络编码、模拟网络编码以及复数域网络编码,并对未来发展给出了展望。 王亨友 彭木根 王文博 邬贺铨关键词:物理层网络编码 复数域网络编码 基于网络编码的双向多中继系统中断概率分析 被引量:5 2012年 网络编码在双向多中继系统中已经得到了广泛地研究,并有效地提高了双向多中继系统的吞吐量。首先本文导出了在译码转发方式时,独立正交信道和多接入信道下基于网络编码的双向多中继系统平均中断概率表达式。Monte Carlo仿真和理论分析非常吻合,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之后分析了系统平均中断性能在不同信噪比和不同中继节点个数等多种情形下与功率分配因子的关系,揭示了功率分配因子与系统总功率和中继节点数量之间的内在关系。仿真结果表明,双向多中继系统采用网络编码进行传输时,在独立正交信道下和多接入信道下的功率分配因子取值在区间[0.5,0.6]内能够获得最优的系统中断概率性能,并且多接入信道下的系统中断性能要好于独立正交信道。 梁文文 徐友云 田华 许魁关键词:网络编码 译码转发 标准模型下可证明安全的RFID双向认证协议 被引量:13 2013年 目前,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系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为了实现RFID系统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在标准模型提出了一个基于HB协议的RFID双向安全认证协议。利用规约技术证明协议的安全性,将攻击者的困难规约到伪随机函数与真正随机函数的不可区分性上。协议仅使用轻量级的伪随机发生器以及向量点乘运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效率。通过从安全性及性能两方面与其他认证协议进行比较,表明协议适用于低成本及存储资源受限的RFID标签。 肖锋 周亚建 周景贤 钮心忻关键词:射频识别 电子标签 隐私保护 基于D-S证据理论的加权协作频谱检测算法 被引量:6 2012年 提出了一种基于D-S证据理论的加权协作频谱检测(DS-WCSS)算法。该算法使用能量检测进行本地检测,利用2种假设检验条件下检验统计量的方差和均值来评估各认知用户可信度的差异性,进而给出各认知用户可信度的权重,最后使用D-S证据理论进行数据融合和判决。仿真结果表明,与基于D-S证据理论和传统硬判决的协作频谱检测算法相比,DS-WCSS可以有效地提高检测性能。 周亚建 刘凯 肖林关键词:认知无线电 协作频谱检测 DEMPSTER-SHAFER证据理论 非对称双向多中继系统机会式网络编码中断概率分析 被引量:5 2013年 建立了一个实际的非对称双向多中继系统模型,并采用机会中继策略,推导出了该模型在译码转发方式下采用网络编码时的中断概率表达式,Monte Carlo仿真和理论值吻合,充分验证了该表达式的正确性。分析了不同中继节点位置、不同中继节点个数和不同功率分配因子等情况下的系统中断性能,揭示了最优功率分配因子与中继节点个数和位置以及系统总功率的内在关系。仿真结果表明,在非对称双向多中继系统中同时采用网络编码和机会中继策略时,功率分配因子取值为0.6时可获得最佳的系统中断性能,并指出在研究系统中断概率问题时,中继节点位置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 梁文文 田华 徐友云 许魁 陈小杰关键词:网络编码 机会中继 基于双路单中继信道的网络-信道联合编码 2011年 在大型无线网络中,两用户节点进行信息交互,其间存在两个并行的中继节点但无直通链路。本文针对这一模型提出了一种网络-信道联合编码方案,具体方法是:在所有节点进行卷积编码,中继节点处还使用了网络编码,两用户同时接收到两路中继编码信息,从中减去本地信息后即构成分布式Turbo编码,用户端可通过迭代译码来获得对端信息。针对不同的应用环境,本文又给出了两种相关演变方案,并加以比较。仿真结果表明:与网络编码、信道编码单独设计的两种相关方案相比较,网络-信道联合编译码方案能获得更好的误帧率(PER)性能。 吕振兴 徐友云 谢威关键词:网络编码 利用干扰消除的协同中继传输方案 被引量:3 2013年 为了提高无线协同中继传输系统的可达速率和吞吐量,提出了利用干扰消除的协同传输方案.通过监听获得干扰信号的先验信息,再利用干扰重构减去技术来消除干扰信号,减少了系统传输时隙.同时,推导出系统可达速率和中断概率的表达式,分析了不同传输方案下不同中继转发模式的系统性能.仿真结果表明:随着链路信噪比的增大,基于干扰消除的协同传输方案能够有效地提高系统可达速率;当链路信噪比未知时,通过调节发送速率,可以获得系统的最优吞吐量. 李国友 周亚建 原泉 杨义先关键词:协同通信 可达速率 采用MSK调制的物理层网络编码信号检测 被引量:1 2014年 针对双向中继信道,提出一种采用最小频移键控(MSK)调制的物理层网络编码(PNC)方案,即MSKPNC。与采用BPSK、QPSK等线性调制技术的物理层网络编码方案相比,MSK-PNC具有更高的频谱效率和功率效率。本文对MSK-PNC方案中的物理层网络编码信号检测进行研究,提出了两种检测方法。第1种方法采用正交解调映射,第2种方法采用最大似然序列检测。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正交解调映射方案使得MSK-PNC误比特率性能等于QPSK-PNC,最大似然序列检测算法在实现复杂度上相对较高,但是其误比特率性能更优,并且同样适用于检测采用CPFSK调制方式的物理层网络编码信号。 沙楠 高媛媛 益晓新 杨保峰关键词:物理层网络编码 最小频移键控 映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