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5JA780002)

作品数:3 被引量:15H指数:2
相关作者:郑君雷李法军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社会学经济管理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社会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篇俗化
  • 1篇头骨
  • 1篇秦汉
  • 1篇秦汉时代
  • 1篇颧骨
  • 1篇族群认同
  • 1篇族属
  • 1篇魏晋
  • 1篇文化因素
  • 1篇岭南
  • 1篇南越国
  • 1篇考古
  • 1篇考古学
  • 1篇考古学文化
  • 1篇古学
  • 1篇汉末
  • 1篇汉末魏晋
  • 1篇河套
  • 1篇北方民族

机构

  • 3篇中山大学

作者

  • 2篇郑君雷
  • 1篇李法军

传媒

  • 1篇人类学学报
  • 1篇华夏考古
  • 1篇思想战线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文化人类学的族群认同与考古学文化的族属研究——汉末魏晋河套阴山地区北方民族遗存族属研究的个案思考被引量:5
2007年
考古人类学的族属研究注重考古学文化问题,其关健在于理解考古资料和文献记载中人群集团的历史真实。应用"族群边界"的族群认同理论中的"情境族群"和"根基小族群"概念分析河套阴山地区北方民族遗存的族属问题,关注族群的构建过程,可以建立某种识别判断"根基小族群"性质遗存的操作模式。
郑君雷
关键词:考古学
俗化南夷——岭南秦汉时代汉文化形成的一个思考被引量:10
2008年
岭南地区南越国墓的文化因素构成情况大体有三:一种是相当典型的越式墓,墓主当为比较纯粹的土著越人;一种情况是越式特征已经减退而汉式因素亦不明显,墓主当为受到汉文化一定影响的土蓍越人;第三种情况是汉式因素比较明显却仍然存在相当强烈的越式因素。其中最后一类墓年代更晚,分布亦较为普遍,族属似可称"次生越人"。从考古学文化和历史背景分析,岭南汉族的最重要来源应该是"次生越人"。南越国土著越人与南下汉人融合的大趋势是"次生越人"的形成和壮大,"文化上汉化"的同时,还存在"民族意识上越化"的另一面。
郑君雷
关键词:文化因素
头骨三项非测量特征在中国古代人群中的分布差异
2009年
本文对11组中国古代人群头骨面部的犬齿窝、颧骨缘突和梨状孔上外侧部膨隆三项非测量特征进行了群体间出现率的差异性检验,以探讨其在区分群体变异时是否有意义。应用两样本率差异的χ2检验,比较了这三项非测量特征在性别、人群和种族方面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男性犬齿窝的出现率所反映的种族差异比较明显。颧骨缘突的出现率在进行人群间比较时更具有意义。汉代以来,梨状孔上外侧部膨隆在中国北方新疆地区的欧罗巴人种男性与华北北部地区及东北地区的蒙古人种男性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笔者发现,犬齿窝和梨状孔上外侧部膨隆这两项特征可能存在着比较紧密的相关性,即犬齿窝越发育,梨状孔上外侧部也会较为膨隆。对于犬齿窝和梨状孔上外侧部膨隆的相关性及其产生机制,笔者提出了两种假说:其一是鼻部形态的改变引起了梨状孔上外侧部膨隆,并进而导致了犬齿窝的发育;其二是因为颌部特别是犬齿的功能减退,造成犬齿后上方的区域凹陷,进而引起了梨状孔上外侧部膨隆状态。
李法军
关键词:头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