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K33B02)

作品数:18 被引量:105H指数:7
相关作者:谢敏豪林家仕苏浩曹建民陈乐琴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体育大学集美大学山西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文化科学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血管
  • 5篇心血管
  • 4篇女性
  • 4篇成年人
  • 3篇递增负荷运动
  • 3篇跌倒
  • 3篇跌倒风险
  • 3篇心血管风险
  • 3篇心血管机能
  • 3篇血管机能
  • 3篇老年女性
  • 2篇电图
  • 2篇心电
  • 2篇心电图
  • 2篇运动干预
  • 2篇体力活动水平
  • 2篇体质
  • 2篇健康
  • 2篇关节
  • 1篇动脉

机构

  • 14篇北京体育大学
  • 6篇集美大学
  • 4篇山西师范大学
  • 3篇井冈山大学
  • 3篇山东体育学院
  • 2篇渭南师范学院
  • 2篇国家体育总局
  • 2篇江苏省体育科...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上海体育学院
  • 1篇曲阜师范大学
  • 1篇韦恩州立大学
  • 1篇盐城师范学院

作者

  • 8篇谢敏豪
  • 6篇苏浩
  • 6篇林家仕
  • 6篇曹建民
  • 4篇王馨塘
  • 4篇陈乐琴
  • 3篇赵岩
  • 3篇严翊
  • 3篇王卉
  • 3篇李宗涛
  • 2篇朱文斐
  • 2篇张春艳
  • 2篇李红娟
  • 2篇葛新发
  • 2篇李松波
  • 2篇罗冬梅
  • 1篇郭娴
  • 1篇姜迪
  • 1篇张一民
  • 1篇范超群

传媒

  • 5篇中国运动医学...
  • 5篇北京体育大学...
  • 2篇中国体育科技
  • 1篇体育科学
  • 1篇渭南师范学院...
  • 1篇山东体育学院...
  • 1篇天津体育学院...
  • 1篇南京体育学院...
  • 1篇体育研究与教...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5篇2013
  • 2篇2012
  • 6篇2011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国际体力活动问卷中文版与三轴加速度计的信效度比较
<正>研究目的:北方居住人群国际体力活动问卷(International Physical Activity Questionaire,IPAQ)中文版(长、短卷)与三轴加速度计的信效度比较。研究方法:50名志愿者分别完...
王馨塘田畑泉曹振波苏浩谢敏豪
文献传递
递增负荷运动对不同BMI与锻炼习惯的普通成年人心血管机能的影响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探讨普通成年人在逐级递增负荷运动至"力竭"时心血管机能变化特征及不同身体质量指数(BMI)、有无运动习惯对其的影响。方法:266名20-59岁的普通成年人为对象,测试运动至"力竭"时心率、血压等指标,分析不同年龄段人群逐级递增负荷状态下血管机能的变化,同时分析了不同BMI、有无运动习惯对心血管机能变化的影响。结果:男性力竭时的收缩压上升较同年龄段女性高,超过200mmHg者占14.2%;男女受试者中舒张压超过110 mmHg者占4.5%;脉压差超过100 mmHg占总人数的22.2%,在男性受试者占到男性总人数的1/3以上。在相同负荷下,肥胖人群心血管机能指标的上升幅度比正常者大;有运动习惯者的血管机能指标上升幅度比无运动习惯者小。结论:在运动终止时不同年龄段人群脉压差的值均发生较大的变化,且其是心血管风险事件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因此在运动负荷试验中应该密切观察它的变化;BMI≥28者在运动试验中血压变化较正常者明显;有运动习惯者心血管系统对于运动刺激会形成能量节省化的状态,对运动负荷的反应小于无运动者,因此不能单独以运动时间或负荷强度而终止试验。
陈乐琴李红娟范超群张春艳
关键词:运动负荷试验血管机能身体质量指数
神经肌肉反应活动能力衰退导致老年女性跌倒的因素研究被引量:17
2015年
目的:探索神经肌肉反应活动能力衰退导致老年女性跌倒的关键因素及训练干预手段。方法:37名65岁及以上的老年女性,根据跌倒史分为跌倒组和未跌倒组,通过肌电仪和自制足内翻装置对下肢神经肌肉反应活动进行定量测试,并测量其跌倒风险指数(FRI)和站立行走能力(3m-TUG)。结果:与未跌倒组相比,有跌倒经历的老年女性,其神经肌肉反应时间显著较长,并与FRI、3m-TUG测试时间呈线性正相关关系;在肌肉激活后所有电生理指标上,跌倒组和未跌倒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神经肌肉反应时在老年人足内翻控制的重复测试中呈现不断降低的趋势,其中未跌倒者降低显著。结论:相对肌肉本身活动能力衰退,姿势控制相关的神经肌肉反应速度下降是导致老年女性跌倒的重要因素;神经中枢动作预计能力下降是老年女性神经肌肉反应速度变慢、跌倒风险升高的深层重要因素,身体失衡-平衡控制的重复动作练习可能是预防和改善动作预计功能衰退的有效手段。建议老年女性加强日常体力活动。
李宗涛葛新发罗冬梅赖勤张学林北京体育大学美国韦恩州立大学
关键词:老年女性跌倒风险
运动干预对40~49岁男性运动中心电风险指标的影响
2017年
目的:通过对40~49岁男性进行为期12周不同运动量的运动干预,探寻改善运动中心电风险指标的最佳运动干预方式。方法:24名40~49岁的城市健康男性,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n=9);小运动量组(n=7),运动量为1200 kcal/wk;大运动量组(n=8),运动量为2000 kcal/wk。运动组的运动强度均为65%~80%VO2max,在标准的400米跑道上进行持续12周的运动干预。运动过程中佩戴加速度计和心率表进行监控,运动量通过运动距离和时间控制,强度通过靶心率控制。干预前后对受试者进行递增负荷实验,实验中同时采用12导联心电测试仪记录受试者运动时心电图的ST段下压幅度、校正后的QT间期离散度(QTcd)指标。结果:(1)比较干预前后运动测试完成时心电图指标发现,干预前后各组ST段下压幅度没有产生显著变化,而小运动量组和大运动量组心电图指标QTcd干预后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2)通过对运动中心电图指标差值分析比较发现,小运动量组QTcd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大运动量组QTcd下降幅度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各组ST段下压幅度差值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12周强度为65%~80%VO2max、运动量为1200 kcal/wk和2000 kcal/wk的运动干预对运动中心电ST段下压幅度没有显著影响,两种运动量均可以使运动中心电图QTcd显著降低,进而降低运动诱导产生的心肌缺血的风险。
黄剑雅曹建民苏浩林家仕谢敏豪
关键词:运动干预心电图
40~49岁成年人运动中心血管风险预测研究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心电图和血压异常是判定运动风险最简便而有效的风险指标,通过对存在运动风险的40-49岁人群运动中的心电图、血压以及相关生理生化指标作相关回归分析,构建40-49岁人群运动中心血管风险预测指标体系。方法:40~49岁的173名男性与174名女性进行递增负荷测试,并监测动态心电图与血压变化;将运动中出现心电图ST段下压≥0.1mv或SBP下降〉10 mm Hg作为心电图或血压出现异常的判定标准;通过多元回归和逐步回归分析法分析ST段下压值以及SBP下降值与安静状态下生理、生化指标相关性并建立心电图与血压异常预测公式。结果:1)运动中男性心电图无异常组ST段下压值与LDH1、LDH1/LDH、OP以及PA存在显著关联,并构建了预测公式;运动中男性心电图异常ST段下压值分别与HDL—C、OP以及DBP存在显著关联,并构建了预测公式;2)运动中女性心电图无异常ST段下压值与BMI、LF/HF存在显著关联,并构建了预测公式;心电图异常女性ST段下压值与OP、安静心率、CKMB以及AST存在显著关联,并构建了预测公式;3)由于血压异常人群数量较低,因此,将男性与女性异常者一并进行分析,运动中血压异常SBP下降值与PWV、PA、LDH1/LDH存在显著关联,并构建了预测公式。结论:1)40-49岁男性与女性进行运动中容易出现两类风险即心肌缺血与在运动负荷增加时出现血压下降。2)通过运动激发的40-49岁男性与女性心肌缺血与血压异常下降可通过安静时生理、生化指标测谈.进行预测.
苏浩谢敏豪曹建民王馨塘严翊王卉林家仕朱文斐赵岩李松波李婷婷靳一哲
关键词:心血管风险心电图异常血压异常
健身运动风险事件发生的现状及原因分析被引量:10
2011年
抽样具有地域、经济以及文化代表性的不同人群,调查其健身运动风险事件发生的现状及原因,是构建健身运动风险评价理论体系的基础性和必要性研究工作。研究发现:确定健身运动风险的人群特征、项目特征、风险事件类别特征,深入研究运动过量、运动不足等因素对机体健康风险的影响,加强运动环境固有风险危害的知识普及和宣传等问题是构建健身运动风险理论体系的基本切入点。
刘晓军王军曾四清
关键词:健身运动
40~49岁男性体力活动与心血管健康关系调查
2014年
目的:调查分析40~49岁中国男性体力活动与心血管健康的关系。方法:通过改良的IPAQ问卷针对401名40~49岁城市男性体力活动量、不同类型体力活动所占比例进行调查,并对体力活动进行分级;同时调查不同体力活动等级40~49岁男性心血管病和心血管异常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1)轻微体力活动在男性体力活动中所占比例在30%以上;(2)中等水平体力活动男性心血管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6%,体力活动不足男性心血管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4%,高水平体力活动男性心血管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9%。结论:(1)轻微体力活动在体力活动中所占比例大,不应忽视对其调查;(2)中等水平体力活动能够较好改善40~49岁男性心血管健康。
苏浩谢敏豪王馨塘曹建民严翊林家仕赵岩李松波
关键词:心血管健康
递增负荷运动对不同年龄段成年人心血管机能的影响
2012年
探讨普通成年人在逐级递增负荷状态下心血管机能变化特征,为全民健身中预防心血管风险事件的发生及运动负荷试验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266名20-59岁的普通成年人为对象,测定运动中各年龄段人群的心率、血压、臂踝脉搏波传播速度等血管机能评价指标的变化。结果:在40岁以下人群中,女性运动时心率上升的速度明显高于同年龄段男性,而男性血压上升的速度快于女性;40-49岁男性人群中血压上升的速度明显高于40岁以下人群,尤其是舒张压上升的速度较快,而50-59岁人群中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上升的速度始终处于“领先”地位的阶段,且和其他年龄段形成明显的差异;40-49岁男性和50-59岁组女性因心电和血压的异常而终止运动人数百分比明显高于同性别其他年龄段人群。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运动中发生心血管风险事件的机率也会增加,40-49岁男性和50-59岁女性可能是运动中心血管风险事件的高发年龄段。
陈乐琴
关键词:血管机能成年人心血管风险
体力活动与成年女性血流介导的肱动脉内皮舒张功能关系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女性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舒张功能(FMD)随年龄变化特点,及其与体力活动水平的关系。方法:对来自北京市海淀区的20~69岁健康女性405名,放免法测试血清雌二醇(E2)、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水平,采用日本UNEX高分辨率超声血管内皮功能分析仪,测试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舒张功能相关指标;同时,评估40岁以上女性体力活动水平。结果:随年龄增长,肱动脉内径基线值和血流介导的舒张后内径均增加(P<0.05),尤其40岁以后出现显著增长;60岁以上女性血流介导的内皮舒张功能显著降低(P<0.05),阻断血流再恢复血供时达到最大血流的时间缩短,最大血流速度增大(P<0.05);40岁以上各组血清E2、DHEAS水平下降(P<0.05);与体力活动缺乏或较低组相比,体力活动水平中等或较高者最大血流速度较低(8.13±4.32vs 9.23±5.51m/s,P<0.05);与从不锻炼和偶尔锻炼者相比,经常锻炼者血清E2水平、肱动脉内径基线值和血流介导的舒张后内径均较高(P<0.05)。结论:血管内径基线值的变化在反映血管内皮功能方面具有预警意义,当血管最大舒张能力与基线值的变化不相适应时,出现血管功能障碍;60岁以上女性血管内皮功能出现显著退化,可能与其心血管风险增加有关,雌激素(E2)可能介导随年龄增长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以及体力活动或体育锻炼对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
李红娟张春艳陈乐琴
关键词:成年女性体力活动水平
40~49岁男性运动中心血管风险预测指标探析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动态心电监测是评价运动风险的有效方法。但不适合大范围人群采用。通过对运动风险的常见情况sT段异常与相关生理生化指标进行回归分析,探讨运动中sT段异常与安静状态下生理生化指标之间的关联,并尝试利用安静状态下生理生化指标建立40~49岁男性运动风险预测方程。方法:173人(44.0岁±3.5岁)进行递增负荷运动,测试心肺耐力与动态心电;运动中V1至V6 sT段降低≥0.1 mV作为sT段降低异常标准;通过多元回归和逐步回归分析sT段异常与安静生理、生化指标之间的关联,建立sT段异常预测公式。结果:1)运动中16%的受试者在心肺耐力水平均不超过34.1 mL/kg/min且运动强度大于等于75%最大摄氧量时出现sT段降低异常;2)受试者心肺耐力水平由34.1 ml/kg/min降至31.9ml/kg/min,运动中sT段降低异常发生率由1.2%增加至5.2%。3)sT段异常值与HDL-c、OP以及DBP存在显著关联(P〈0.05);利用相关生理生化指标建立了运动中心电sT段降低异常预测公式。结论:1)40-49岁男性心肺耐力水平低于34.1 mL/kg/min,在运动强度大于等于75%最大摄氧量时运动中心血管风险增加。2)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安静状态下舒张压和大脑疲劳程度OP 3项指标可以预测40-49岁男性运动中的心血管风险。
苏浩谢敏豪曹建民王馨塘严翊王卉林家仕赵岩
关键词:心肺耐力最大摄氧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