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C2010000243) 作品数:9 被引量:16 H指数:3 相关作者: 曹志然 王家鑫 王蓓 毛开荣 丁家波 更多>> 相关机构: 河北大学 河北农业大学 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 更多>> 发文基金: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布鲁菌S_2株感染巨噬细胞与树突状细胞的比较 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比较猪布鲁菌S2菌株感染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DC)的特点。方法采用瑞氏-吉姆萨染色法观察细胞形态并计算吞噬率;用ELISA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中的IL-12和TNF-α以及与T细胞共培养上清中IFN-γ和IL-4的含量;用annexin-Ⅴ-FITC/PI双染,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感染S2菌株1 h后巨噬细胞的吞噬率为(43.6±4.8)%,显著高于DC的吞噬率(13.08±2.36)%(P<0.05);正常巨噬细胞凋亡率为(3.09±1.21)%感染S2菌株后6、12和24 h的凋亡率分别为(19.89±1.36)%、(22.73±2.21)%和(42.44±3.12)%,明显高于DC感染后相同时间点的凋亡率(P<0.05),正常DC凋亡率为(1.82±0.01)%,DC感染S2菌株6、12、24 h凋亡率分别为(3.76±0.13)%、(7.87±0.56)%和(9.08±0.23)%。巨噬细胞在感染S2菌株后24、48 h分泌的IL-12均明显低于DC分泌IL-12的量(P<0.05);24、48、72 h分泌的TNF-α量均明显低于DC(P<0.01);在24、48、72 h与T细胞共培养分泌的IFN-γ含量均明显低于DC(P<0.01)。结论巨噬细胞吞噬猪布鲁菌S2菌株的能力高于DC,猪布鲁菌S2感染后巨噬细胞的凋亡率高于DC,感染S2菌株后DC的活化及提呈抗原并激活T细胞的能力强于巨噬细胞。 戎瑞雪 王蓓 张雷芳 闫伟娇 郑聪毅 王家鑫 丁家波 毛开荣 曹志然关键词:巨噬细胞 树突状细胞 布氏菌与巨噬细胞的相互作用机制 被引量:2 2015年 布氏菌病是由布氏菌感染引起的、严重的人兽共患传染病。病原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兼性胞内寄生菌。巨噬细胞既是重要的固有免疫应答细胞同时又是布氏菌感染的重要靶细胞,布氏菌进入宿主后在一系列毒力因子的帮助下侵入宿主的巨噬细胞中,并通过多种机制抵抗巨噬细胞的杀菌作用,有利于其在巨噬细胞内生存和繁殖;同时巨噬细胞也可通过一系列机制抵抗布氏菌的感染。通过研究布氏菌与巨噬细胞的相互作用机制对于布氏菌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高微 郑培 陈莹 王策 袁丽云 曹志然关键词:布氏菌 巨噬细胞 毒力因子 细胞因子 布鲁菌干扰MФ泛素依赖型自噬通路的研究 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布鲁菌减毒株S1330对于小鼠巨噬细胞(MФ)泛素依赖型自噬通路的影响。方法应用布鲁菌S1330株作用于小鼠MФ构建体外感染模型。观察M中内的吞噬过程、泛素化水平及自噬水平。实验设立巨噬细胞正常组、感染组、自噬诱导对照组、自噬诱导感染组,应用吉姆萨染色法、免疫荧光法、Westernblot法分别观察不同时间点、不同组MФ内泛素化蛋白含量及自噬水平变化。结果布鲁菌感染MФ0.5h胞内出现泛素化菌体蛋白,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胞内泛素化蛋白聚集持续增多,12hMФ死亡;与之相对应的自噬体标记物LC3B蛋白表达严重不足,而自噬诱导的感染组MФ内泛素化的菌体蛋白比例减少。结论布鲁菌S1330株感染MФ启动胞内泛素化机制,却干扰泛素依赖型自噬通路的成熟,使泛素化菌体蛋白大量聚集不能有效清除,最终导致了MФ功能障碍而死亡。 陈冬志 洪洋 李春晓 李娜 曹志然 王家鑫 孟明关键词:巨噬细胞 布鲁菌 泛素化 自噬 黄芪多糖对布鲁菌S2株感染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研究黄芪多糖(APS)对猪布鲁菌S2株感染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12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实验组小鼠分别腹腔注射0.4、1.2、3 mg/ml的黄芪多糖1 ml,1次/d,对照组注射同体积的生理盐水,连续3 d。第4天腹腔注射1×107L-1的猪布鲁菌S2株1 ml进行感染,分别于感染后1、6、12、24、48、72 h眼球放血后处死5只小鼠,取腹腔巨噬细胞(Macrophage,MΦ)涂片、瑞-姬氏染色,计算感染1 h后吞噬率并计算吞噬指数;ELISA法检测S2株感染后不同时间点血清中TNF-α、IL-12和IFN-γ;涂布法检测MΦ内及脾脏中的载菌量。结果:在感染后1 h,APS各剂量组腹腔MΦ吞噬率和吞噬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在感染后1 h APS各剂量组小鼠腹腔MΦ的载菌量均高于对照组,而在感染6 h后,APS各浓度组MΦ的载菌量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感染后6 h APS各浓度组小鼠脾内的载菌量均高于对照组,而在感染后12 h APS各浓度组脾脏载菌量又明显低于对照组;APS各浓度组血清中TNF-α、IL-12和IFN-γ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都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APS在体内能够促进MΦ活化,增强其吞噬和杀伤布鲁菌S2株的活性;APS可促进小鼠体内TNF-α、IL-12和IFN-γ的分泌,增强小鼠抗布鲁菌细胞免疫应答的功能。 王晓曼 陈志磊 王少毅 许振国 杨瑞强 张树全 曹志然关键词:布鲁菌 巨噬细胞 黄芪多糖 细胞因子 固有免疫应答在抗布鲁菌感染过程中的作用 2015年 布鲁菌是革兰氏阴性兼性胞内寄生菌,包括牛布鲁菌、羊布鲁菌、猪布鲁菌、犬布鲁菌和海洋哺乳动物感染的布鲁菌等,其中羊布鲁菌、牛布鲁菌、猪布鲁菌和犬布鲁菌等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侵入人和动物体内,其引起的布鲁菌病是一种严重的人畜共患病。固有免疫系统是机体抵抗病原体感染的第一道防线,因此在布鲁菌感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现综述布鲁菌感染过程中宿主固有免疫应答发挥的作用。 高微 王梦 曹志然关键词:布鲁菌 布鲁菌病 固有免疫 病原相关分子模式 模式识别受体 迁移性树突状细胞与淋巴结内树突状细胞在抗B.suis免疫应答中的作用 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研究迁移性树突状细胞与淋巴结内树突状细胞在抗猪布鲁氏菌免疫应答中的作用。方法:48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Ⅰ组为正常对照组,阴道滴注PBS;Ⅱ组为巨噬细胞(Mφ)清除组,每只小鼠阴道滴入清除剂;Ⅲ组为未清除Mφ组,每只小鼠阴道滴注同体积的liposome-PBS;48小时后Ⅱ组、Ⅲ组均阴道接种猪布鲁氏菌,对照组阴道滴注PBS。各组小鼠分别在接种12、24、48和72小时采集血液和髂内淋巴结,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淋巴结内树突状细胞(DC)的分布,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FN-γ和IL-4的含量。结果:未清除Mφ组小鼠接种布鲁氏菌后髂内淋巴结内有大量DC迁移,至12小时血清IFN-γ水平显著增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48小时达到高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清除Mφ组小鼠接种布鲁氏菌后,髂内淋巴结内没有明显的DC迁移,各时间点血清IFN-γ水平明显高于PBS对照组(P<0.05),但明显低于未清除Mφ组(P<0.05)。各组IL-4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迁移性DC和淋巴结内DC在启动抗布鲁氏菌细胞免疫应答中均发挥重要作用,并具有协同作用的特点。 曹志然 董炳梅 程君生 王蓓 何媛娜 付景丽 Nico Van Rooijen 丁家波 毛开荣 王家鑫关键词:树突状细胞 淋巴结 免疫应答 负载布氏菌WboA^(-/-)S_2株的树突状细胞对淋巴结T细胞的活化作用 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研究猪种布氏菌WboA-/-S2株对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BMDC)的生物学特性及启动T细胞应答能力的影响。方法:用粗糙型布氏菌WboA-/-S2株负载BALB/c小鼠的BMDC,并以光滑型S2株作为对照,采用瑞氏-姬姆萨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并计算吞噬率;用固体培养基涂布法测定负载后不同时间点细胞的载菌量;用ELISA检测负载后不同时间点BMDC分泌IL-12和TNF-α的量以及与淋巴结T细胞共培养上清中IFN-γ和IL-4的含量。结果:BMDC对WboA-/-S2株的吞噬率高于对S2株的吞噬率(P<0.05),负载1小时BMDC的载菌量明显高于负载S2株的载菌量(P<0.05),但在24小时,WboA-/-S2株负载BMDC的载菌量明显低于S2株负载组(P<0.05)。WboA-/-S2株负载BMDC不同时间点上清中IL-12和TNF-α含量明显高于S2株负载组(P<0.05)。且负载WboA-/-S2株的BMDC刺激T细胞所产生的IFN-γ量均明显高于S2株(P<0.05)。结论:WboA-/-S2株较S2株更易被BMDC吞噬和杀死,其活化BMDC、诱导T细胞应答的能力也明显强于S2株。 曹志然 张雷芳 王蓓 丁家波 戎瑞雪 闫伟娇 王婷 毛开荣 王家鑫关键词:布氏菌 树突状细胞 T细胞 免疫应答 感染猪布鲁菌S_2株死亡的巨噬细胞碎片启动抗布鲁菌感染的免疫应答 2015年 目的研究猪布鲁菌S2株感染后死亡的巨噬细胞在启动抗布鲁菌感染免疫应答中的作用。方法以猪布鲁菌S2株体外感染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感染1 h后,饥饿培养5 d致细胞死亡;细胞碎片与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DC)共培养24、48、72 h,ELISA检测细胞上清中白细胞介素12(IL-1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S2株体外感染羧基荧光黄二乙酸盐琥珀酰亚胺酯(CFSE)标记的小鼠巨噬细胞,饥饿避光培养,将细胞碎片与藻红蛋白标记的DC避光共培养1 h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DC摄取巨噬细胞碎片情况;以S2株感染后死亡的巨噬细胞碎片接种于BALB/c小鼠腹腔,1周后加强免疫1次;加强免疫3 d后,ELISA检测血清中IL-4、IL-2和γ干扰素(IFN-γ)水平。结果负载S2株感染后死亡巨噬细胞碎片的DC TNF-α的分泌水平明显高于未感染组,但不分泌IL-12;且S2株感染后死亡的巨噬细胞能被DC摄取到细胞内;接种S2株感染后死亡的巨噬细胞的小鼠血清中IL-2、IL-4和IFN-γ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感染猪布鲁菌S2株死亡的巨噬细胞可激活DC、使其提呈抗原、并诱导机体产生抗感染免疫。 戎瑞雪 王蓓 郑培 高微 陈昉 冯璐 王梦 曹志然 王家鑫关键词:巨噬细胞 树突状细胞 细胞因子 布鲁菌S_2株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凋亡及免疫激活的研究 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研究猪布鲁菌S2株诱导巨噬细胞(Mφ)的凋亡、活化及对T淋巴细胞的激活作用。方法:用猪布鲁菌S2株体外感染Mφ,并以大肠埃希菌作为对照,采用瑞氏-姬姆萨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仪测定感染后24小时Mφ的凋亡率;ELISA法检测感染后不同时间点Mφ培养上清中IL-12和TNF-α及感染后Mφ与T细胞共培养上清中IFN-γ的含量的变化。结果:瑞氏-姬姆萨染色显示布鲁菌S2株感染Mφ后1小时体积明显增大,突起增多,胞浆内可见大量布鲁菌;6小时细胞内细菌减少,但胞膜仍完整;至12小时细胞核固缩,胞膜失去完整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感染后24小时Mφ的凋亡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及大肠埃希菌感染组(P<0.05)。ELISA结果显示S2株感染Mφ12、24、48小时的上清中IL-12和TNF-α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S2株感染后Mφ与T细胞共培养24、48、72小时产生的IFN-γ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但低于大肠埃希菌感染组(P<0.01)。结论:S2株可以引起Mφ的凋亡,同时可诱导Mφ活化,产生IL-12和TNF-α;布鲁菌感染后的Mφ可诱导T细胞活化,产生IFN-γ免疫应答。 王蓓 戎瑞雪 张雷芳 闫伟娇 王家鑫 毛开荣 丁家波 曹志然关键词:巨噬细胞 T细胞免疫应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