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20491001)

作品数:3 被引量:97H指数:3
相关作者:方斌阮传侠周训王双美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矿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地下水
  • 2篇地下水位
  • 2篇水层
  • 2篇海潮
  • 2篇含水
  • 2篇含水层
  • 2篇滨海含水层
  • 2篇潮汐
  • 2篇潮汐效应
  • 1篇导水
  • 1篇导水裂隙
  • 1篇导水裂隙带
  • 1篇导水裂隙带高...
  • 1篇地下水动态
  • 1篇地下水位变化
  • 1篇滞后性
  • 1篇数值模拟
  • 1篇物理模拟
  • 1篇裂隙带
  • 1篇裂隙带高度

机构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作者

  • 2篇周训
  • 2篇阮传侠
  • 2篇方斌
  • 1篇王双美

传媒

  • 2篇水文地质工程...
  • 1篇地质通报

年份

  • 3篇200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海潮及其影响下海岸带地下水位时间序列的周期性和滞后性被引量:17
2006年
运用谱分析原理,对广西北海市海潮及受海潮影响的滨海含水层地下水位时间序列进行分析,求出海潮和观测孔水位变化的周期及地下水位滞后于海潮的时间,分析水位滞后时间与离海岸的垂直距离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北海市海潮和海岸带地下水位有约344.82 h(14.37 d)的长周期变化和约24.7h、12.5h的短周期波动,距海岸2 1752、3502、375 m的3个观测孔地下水位对海潮的滞后时间分别为5.56、.25和7 h,滞后时间随离海岸的距离增大大体上呈线性增加。
周训阮传侠方斌欧业成
关键词:滨海含水层潮汐效应
导水裂隙带高度研究方法概述被引量:74
2006年
导水裂隙带高度的确定是水下采煤工作之重点,目前并没有一个完全可以精确确定的方法,主要的研究方法有经验公式法、物理模拟、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单靠其中的一种也不能确定,将几种方法相互结合则是准确得到导水裂隙带高度计算方法的重要途径。
王双美
关键词:导水裂隙带经验公式物理模拟数值模拟
海潮引起滨海含水层地下水位变化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5
2006年
依据短序列和长序列的潮汐效应观测数据,分析了北海地区海潮引起滨海含水层地下水位变化的动态特征。结果表明, 受海潮影响的滨海含水层地下水位与海潮有相似的波动特征,但变幅减小,受海潮的影响程度与观测点离海岸的距离有关,随着离海岸距离的增加地下水位的变幅和潮汐系数大致呈负指数减小。在南、北海岸距离海岸分别达3756m和2276m以远时地下水位不受海潮变化的影响。长序列的观测资料显示,海湖和岸边地下水位有15天的长周期和1天的短周期的波动。
阮传侠周训欧业成方斌
关键词:潮汐效应地下水动态滨海含水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