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CX12)

作品数:1 被引量:60H指数:1
相关作者:霍中洋李杰魏海燕龚金龙戴其根更多>>
相关机构:扬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氮素
  • 1篇氮素吸收
  • 1篇氮素吸收利用
  • 1篇生育
  • 1篇生育类型
  • 1篇水稻
  • 1篇不同种植方式

机构

  • 1篇扬州大学

作者

  • 1篇许轲
  • 1篇张洪程
  • 1篇戴其根
  • 1篇龚金龙
  • 1篇魏海燕
  • 1篇李杰
  • 1篇霍中洋

传媒

  • 1篇作物学报

年份

  • 1篇2012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不同种植方式下水稻氮素吸收利用的特性被引量:60
2012年
以早熟晚粳、迟熟中粳和中熟中粳3种生育类型水稻品种(含常规粳稻和杂交粳稻)为材料,比较研究了旱育中苗壮秧精量手栽、小苗机插、直播3种种植方式下水稻的氮素吸收利用特性。结果表明,拔节期植株含氮率和吸氮量为直播〉机插〉手栽,抽穗期和成熟期为手栽〉机插〉直播,手栽成熟期总吸氮量较机插和直播分别高11.68%和39.03%,机插较直播高24.49%;氮素吸收速率,拔节前为直播〉机插〉手栽,拔节至抽穗期和抽穗至成熟期为手栽〉机插〉直播,手栽和机插拔节至抽穗期的吸收速率最大,直播中熟中粳拔节至抽穗期最大,早熟晚粳和迟熟中粳拔节前最大;拔节至抽穗期和抽穗至成熟期的氮素积累量为手栽〉机插〉直播,不同种植方式间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氮素吸收利用率,手栽、机插和直播分别为44.49%、39.00%和31.41%,且手栽和机插为早熟晚粳〉迟熟中粳〉中熟中粳,直播为中熟中粳〉迟熟中粳〉早熟晚粳,同一生育类型常规粳稻大于杂交粳稻;百千克籽粒需氮量,手栽、机插和直播分别为1.959(1.900~2.009)、1.842(1.681~1.914)和1.638(1.540~1.721)kg,常规粳稻手栽与机插间差异不显著,但都显著高于直播,杂交粳稻不同种植方式间差异均显著,直播稻为中熟中粳〉迟熟中粳〉早熟晚粳,手栽和机插在不同生育类型品种间没有明显变化规律。科学选择种植方式并配套适宜的品种类型对实现水稻氮素高效吸收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霍中洋李杰张洪程戴其根许轲魏海燕龚金龙
关键词:水稻生育类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