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105008-4)
- 作品数:5 被引量:22H指数:3
- 相关作者:王铁杆张鹏钟晨辉谢起浪严兴洪更多>>
- 相关机构: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浙江省近岸水域生物资源开发与保护重点实验室福建省水产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铜藻苗种繁育研究被引量:4
- 2018年
- 2011—2013年,以浙江省南麂岛马祖岙的野生铜藻作为亲本,详细观察了铜藻繁殖特性、胚胎发育和幼孢子体的早期发育过程,开展了铜藻幼孢子体早期发育条件(温度、盐度、光照强度、光照周期等)的优化研究。结果发现,南麂岛铜藻的自然繁殖盛期为每年3月下旬至5月上旬,室内海水温度为13—18℃,较适宜于雌雄生殖托的形成。在试验条件下,铜藻受精卵发育的适宜温度为10—20℃,盐度是20—30,在该培育条件下,经过48h的孵化,受精卵可以大批量同步化发育成具有假根的幼孢子体。人工育苗结果表明,适宜的环境因子(温度20℃,盐度20—30,光照强度4500 lx,光照时间12—18h/d)较利于幼孢子体的生长发育。铜藻幼孢子体的前期培育连续流水和充气为宜,经18—20d的室内培育,幼孢子体可发育成具有2—3叶片的幼苗。质地坚硬、表面粗糙的水泥砖较适合铜藻幼孢子体的附着和生长,可满足后期藻场修复的要求。
- 张鹏王铁杆钟晨辉严兴洪张立宁刘颖
- 关键词:人工育苗胚胎发育
- 培养条件对铜藻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被引量:8
- 2014年
- 通过室内培养,研究了温度、光强、光照周期、盐度和密度对日龄为60d的铜藻[Sargassumhorneri(Turner)C.Agardh]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旨在了解铜藻幼苗的适宜培育条件。结果显示:铜藻幼苗在15—30℃范围内,均能存活,适宜温度为20~25℃;在500~7500LX下均能生长,生长的适宜光强为2500~4500LX;长光照条件(18L:6D)更有利于幼苗的生长;幼苗在盐度为10~40下均能存活,适宜盐度为30。另外,幼苗的密度越低,越有利于幼苗的生长和发育,5~25棵/L的密度有益于幼苗的生长和叶片分生。上述研究结果为铜藻幼苗室内渡夏培养提供了基础技术数据。
- 张鹏王铁杆谢起浪张华伟严兴洪陈孟静
- 关键词:幼苗
- 浙江沿海不同地理群体铜藻Sargassum horneri的AFLP分析被引量:6
- 2015年
- 铜藻(Sargassum horneri)是浙江沿海重要的褐藻之一,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对铜藻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可以为其资源保护、人工繁育以及海洋生态修复等提供理论参考。本研究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从64对选择性扩增引物中筛选出20对扩增效果好、带型清晰、条带分布均匀的引物,并用这20对引物对浙江4个铜藻群体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80个铜藻个体中共检测到有效结合位点407个,其中多态性结合位点270个;铜藻4个群体整体水平上的多态位点百分率(PPL)为66.34%,4个群体各自的多态位点百分率在30.49%~46.54%之间,均值为36.09%。4个铜藻群体的Nei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37 5,Shannon信息指数(I)为0.374 1,4个铜藻群体的总遗传变异(Ht)和群体内遗传变异(Hs)分别为0.314 2和0.256 9,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182 3,即群体间遗传变异占总变异的18.23%,即群体内遗传变异占总变异的81.77%,表明群体间遗传分化程度较低。4个铜藻群体间的基因流动系数(Nm)为1.121 4,表明浙江沿海铜藻群体间有一定的基因交流。
- 张鹏蔡一凡王铁杆钟晨辉谢起浪陈少波王宁
- 关键词:AFLP
- 洞头列岛大型底栖海藻的组成与区系分布被引量:3
- 2012年
- 2007年10月至2009年6月对洞头列岛沿岸、羊栖菜养殖筏架和深水网箱网衣上的大型海藻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洞头列岛共有大型底栖海藻92种,隶属于51属,其中蓝藻门4属4种,红藻门30属50种,褐藻门10属17种,绿藻门7属21种。区系以暖温带性和亚热带性海藻为主,分别占总种数的64.13%和26.09%。受基质类型和海水混浊度的影响,洞头列岛海藻种类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均存在较大的差异。同时对羊栖菜栽培筏架上附着的大型海藻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光照条件是影响海藻生长繁衍的重要生态因子,充足的光照能够弥补环境因子中的诸多欠缺,是海藻调查中应重点考虑的因素之一。
- 王铁杆胡仁勇张鹏张永普张华伟孙庆海
- 关键词:区系
- 基于转录组数据的铜藻微卫星标记开发与验证被引量:1
- 2019年
- 根据铜藻转录组测序数据来进行微卫星标记的发掘,共获得2 800个微卫星位点。二碱基重复出现的次数最多,占32.82%,其次是三碱基重复,占25.21%;在所有重复单元类型中,AC/GT出现频率最高,占9.18%;重复序列的长度则主要集中在12~20 bp,占72.79%;重复次数主要集中在5~10次,占74.14%。随机选取74对引物进行验证,最终获得18个具有多态性的微卫星标记。对31株铜藻个体进行检测和评价,共扩增得到43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平均等位基因数为2.39,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91,平均观测杂合度(H_o)为0.318,平均期望杂合度(H_e)为0.449,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365,在18个位点中有11个显著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P<0.05)。开发的微卫星标记为后续铜藻多样性、起源和迁移等遗传学问题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撑。
- 刘颖张鹏王铁杆张敏张敏钟晨辉钟晨辉
- 关键词:转录组微卫星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