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K05802) 作品数:11 被引量:212 H指数:5 相关作者: 张敏 王丹 李涛 杜燮祎 鲁洋 更多>> 相关机构: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北京大学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环境科学与工程 更多>>
粉尘分类及其采样与采样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10年 我国是尘肺危害最严重的国家。尘肺防治工作是我国职业卫生工作的重点之一,到目前为止,积累了大量的粉尘检测数据。随着职业卫生工作国际交流的日益增多,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国际上已意识到各国职业卫生使用的粉尘分类标准、采样方法和采样仪器并不完全一致,获得的粉尘检测结果只适合本国使用哪。另外, 李祈 张敏 李涛关键词:采样器 粉尘 职业卫生工作 检测数据 采样方法 基于职业病报告数据的监测预警系统设计 被引量:18 2009年 为了对单病种职业病的预防控制水平、某类职业病的预防控制水平进行动态评估和决策,运用信息监测预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整理分析职业病报告数据,提出基于职业病报告的监测预警指标体系,构建出基于职业病报告数据的监测预警体系和运行模式。通过该监测预警系统的运行,可以科学的判断出应重点控制的职业病种(发病率高、发病工龄短、潜伏期短、病死率高、后果严重的职业病),应重点控制的高危地区、高危行业、高危工种、高危人群,针对具体职业病病种应重点控制的影响因素等。 张敏 杜燮祎 李涛 王丹关键词:预警 职业病报告 指标体系 某钢铁企业尘肺患者电子档案的直接医疗费用分析 2009年 目的分析尘肺患者直接医疗费用,为钢铁行业尘肺病单病种的医疗支付提供资料。方法以某钢铁企业医疗费用电子档案为基础,按尘肺病的分期、费用类型,选取了2003至2005年936例尘肺病例,计109530条费用记录,采用非参数检验方法分别对I期尘肺、Ⅱ期尘肺以及并发肺结核病例的医疗费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尘肺患者门诊年人均医疗费用范围为476.7~2307.9元;住院尘肺患者年人均医疗费用范围为3207.1-7787.3元;I期、Ⅱ期尘肺患者年人均住院医疗费用中位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地区尘肺病例年人均总医疗费用主要分布在3485.2~8566.9元,在住院费用中,药费、床费比例较高。 邱兵 张敏 李涛 王忠旭 林菡 舒平关键词:尘肺 卫生保健费用 1817名铸造厂工人缺血性心脏病的队列研究 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研究铸造作业工人缺血性心脏病发病风险及其与铸造作业、矽尘累积接触量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并对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病风险进行预测。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选择某铸造厂1980年1月1日-1996年12月31日在册一年以上的铸造作业工人建立研究队列,观察终止日期为2009年12月31日。以浇注、配砂、清理、熔炼、天车、造型和制芯等工种工人作为铸造组,电工、钳工和检查工等辅助工作为对照组。使用SPSS软件Cox回归模型分析缺血性心脏病发病风险及其与铸造作业、矽尘累积接触量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并使用logistic回归建立缺血性心脏病发病风险的预测模型。结果本研究共随访30年,1817人,45 553.05人年,缺血性心脏病156例,人-年发病率为342.46/10万,平均发病年龄51.46岁,发病工龄21.61年。男性、吸烟、饮酒、年龄和工龄分别都是缺血性心脏病发病的危险因素。缺血性心脏病发病风险与矽尘累积接触量呈正相关,调整吸烟的影响后,工人矽尘年累积接触量每增加1mg/m3,缺血性心脏病发病风险增加75.8%(RR=1.758,95%CI1.221~2.532)。铸造组工人缺血性心脏病发病风险显著增加,调整吸烟的影响后,与对照组工人相比,配砂工、清理工、熔炼工、造型工、制芯工分别增加1.048倍、1.395倍、70.4%、97.0%和1.270倍。根据预测模型,工人缺血性心脏病发病概率随日接触矽尘浓度的增加、接尘工龄的延长而增加。结论铸造作业工人面临较大的缺血性心脏病发病风险。不同工种工人缺血性心脏病发病风险不同,其中,配砂、清理、熔炼、造型、制芯工人较高。铸造作业、矽尘累积接触量是缺血性心脏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缺血性心脏病预测模型表明,发病概率与日接触矽尘浓度和接尘工龄呈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 鲁洋 张敏关键词:职业性有害因素 缺血性心脏病 队列研究 铸造作业工人缺血性心脏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11年 缺血性心脏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和(或)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缺血性心脏病包括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和随后性心肌梗死等。 鲁洋 张敏关键词:缺血性心脏病 铸造作业工人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心肌缺血缺氧 狭窄或阻塞 血管腔 中国1997至2009年报告尘肺病发病特征和变化趋势 被引量:158 2013年 目的描述我国1997至2009年累计报告新发尘肺病发病情况,探讨报告尘肺病的发病趋势和特征,为制定尘肺病防治政策、科学研究和建立尘肺病监测与预警的时序模型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使用SPSS15.0统计分析软件对1997至2009年国家尘肺病新发病例数据库进行系统性整理并做描述性分析和趋势性检验,包括尘肺病新发病例的年度分布、病种分布、地区分布、工业系统分布和工种分布以及平均发病工龄、发病年龄的年度变化趋势。结果(1)1997至2009年,累计报告各类尘肺病新发病例122333例,自1998年起尘肺病新发病例数总体呈上升趋势,自2003年出现回落至7620例后又继续攀升,2009年病例数最多,为12492例。(2)煤工尘肺、矽肺占总病例数的87.5%,分别为54068例(44.2%)和52930例(4313%)。(3)湖南省、山东省和四川省累计报告尘肺病新发病例数分列前3位,分别为12995例(10.6%)、8952例(7.3%)和8417例(6.9%)。(4)煤炭、建材、有色金属和冶金行业累计报告尘肺病新发病例数分列前4位,分别为61270例(50.1%)、9754例(8.0%)、9380例(7.7%)和8773例(7.2%)。(5)累计报告尘肺病新发病例的工种主要为主掘进、主采煤、凿岩、纯掘进和煤矿混合等工种,分别为15659例(12.8%)、15009例(12.3%)、14010例(11.5%)、12122例(9.9%)和10612例(8.7%)。(6)1997至2009年,各类报告尘肺病新发病例的平均发病工龄总体呈缩短趋势,尘肺病发病工龄中位数为20.00年,其中煤工尘肺、矽肺和石棉肺发病工龄中位数分别为21.58年、17.00年和20.00年。(7)尘肺病发病年龄中位数为51.00岁,1997至2009年各类报告尘肺病新发病例的平均发病年龄呈现上升趋势。结论尘肺病发病形势依然严峻,呈现行业、工种和病种的明显集� 张敏 王丹 郑迎东 杜燮祎 陈曙旸关键词:尘肺 矽肺 石棉肺 流行病学研究 中国煤工尘肺发病水平的估算 被引量:36 2013年 目的利用我国报告煤工尘肺数据库数据和相关年鉴所提供的原煤年产量、产业工人数等数据,对我国煤工尘肺病的报告覆盖水平以及煤工尘肺发病水平进行估算和预测,为国家制定相关的预防控制对策提供科学数据。方法通过《中国煤炭工业统计年鉴》获得的煤炭工业100强企业(简称百强煤炭企业)的从业人数与其原煤年产量,计算各企业的年人均原煤产量。通过百强煤炭企业年人均原煤产量和百强煤炭企业以外的原煤年产量估算百强煤炭企业以外的企业从业人数。根据全国报告煤工尘肺的企业分布估算报告了煤工尘肺病例的企业从业人数,从而推算百强煤炭企业及非百强煤炭企业的报告覆盖率。通过报告覆盖率和全国报告煤工尘肺病例数估算煤工尘肺病例数及每百万吨原煤产量所致煤工尘肺病例数。结果百强煤炭企业和非百强煤炭企业年平均报告覆盖率分别为55.34%和5.18%,估算百强煤炭企业和非百强煤炭企业煤工尘肺新发病例数年平均为3088人和98205人。估算全国煤工尘肺平均年总新病例数为101293人。百强煤炭企业和非百强煤炭企业每百万吨原煤产量致煤工尘肺病例数平均为2.05人/百万吨和73.41人/百万吨。职业病报告煤工尘肺病例数占估算病例数的6.7%(6796/101293)。结论煤炭行业职业病防治水平整体急需提高,应加强对煤工尘肺估算结果的推广和应用,进一步加强职业病防治体系建设。 王丹 张敏 郑迎东关键词:尘肺 发病率 紧急救助员在应急救援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一) 被引量:6 2007年 我国的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较为严重,由于救援不及时,往往延误最佳施救时机,扩大事故后果。紧急救助员作为一种新的职业由家正式公布,目的是在紧急情况下及时有效进行救援,实施现场救护,最大程度的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紧急救助员的任务是在发生紧急情况后,作为第一目击人及时在第一时间施救,及时处理事故现场,协助指挥尽快疏散人员和为挽救受伤人员的生命赢得宝贵的时间。紧急救助员属于志愿者的一种,也可以实行国家认证,经过专门培训、具有一定技能的自愿应急救援人员,是专业救援队伍的重要补充,是我国应急救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邢娟娟 姜秀慧 杨力关键词:现场救护 高危作业监测预警系统的总体设计 被引量:5 2009年 为探索高危作业监测预警系统的建立,对风险监测预警系统进行了系统研究,在研究总结其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从理论上提出筛选高危作业监测预警指标的原则、要求和方法,进而提出高危作业监测预警的核心技术指标体系的建立及其基本结构和运行模式的总体设计思路,首次提出职业危害控制的先行指标、同步指标和滞后指标,在高危作业监测预警系统中建立信息咨询系统、信息监测系统、风险评估与诊断系统、预防控制与应急救援决策系统等子系统和高危作业监测预警系统基本结构与运行模式。该系统可以科学判断出当前政策、法规、标准、规划,经济贸易的影响及相应需采取的政策调整,在控制、检测、评价、诊断、防护等领域应重点开展的关键技术研究,当前机构、人员、设施、财力等方面的能力建设要求,分析政府、企业、劳动者应采取的主要行为干预。本文逻辑清晰、系统性强、内容全面,可为进一步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前沿考虑。 张敏 杜燮祎 李涛 王丹关键词:监测预警 指标体系 铸造作业职业性有害因素接触及其与肺癌关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14年 铸造作业中存在多种职业性有害因素,表现为低粉尘浓度、低毒物浓度和高噪声强度共存[1].虽然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早在1987年就将铸造作业环境确定为人类致癌因素[2],各国就此开展了一些研究,但文献报道并不一致.2012年,IARC在总结新文献报道的基础上,再次将铸造作业环境确定为人类致癌因素,并明确提出铸造作业职业接触致肺癌[3].我国约有200万铸造从业人员,约3万铸造厂,铸件产量已连续11年居世界首位[4],但我国并未将铸造作业所致肺癌列入到职业病名单.铸造职业接触及其职业危害引起了我国学者的重视,我国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发表了相关论文,其对认识和防控铸造职业接触及其职业危害具有重要意义,但IARC并未将这些文献纳入评估.我们在IARC评估报告的基础上,通过补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铸造职业接触及其所致肺癌的研究进行综述,为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刘拓 张敏 鲁洋关键词:职业性有害因素 肺癌 IARC 致癌因素 作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