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0CB535006)

作品数:4 被引量:55H指数:4
相关作者:郑志李涛许迅蔡文泉陈凤娥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眼底病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视网膜
  • 4篇网膜
  • 3篇视网膜病
  • 3篇视网膜病变
  • 3篇糖尿
  • 3篇糖尿病
  • 3篇病变
  • 2篇糖尿病视网膜
  • 2篇糖尿病视网膜...
  • 2篇糖尿病视网膜...
  • 1篇代谢
  • 1篇代谢记忆
  • 1篇单抗
  • 1篇药物辅助
  • 1篇增生
  • 1篇增生性糖尿病...
  • 1篇增殖
  • 1篇增殖性
  • 1篇增殖性糖尿病...
  • 1篇植入

机构

  • 4篇上海市第一人...

作者

  • 4篇郑志
  • 3篇李涛
  • 2篇陈凤娥
  • 2篇郑冰清
  • 2篇蔡文泉
  • 2篇许迅
  • 1篇赵姝芝
  • 1篇孙晓东
  • 1篇孙倩
  • 1篇樊莹
  • 1篇缪浴宇
  • 1篇倪丽莎
  • 1篇赵淑芝
  • 1篇陈威

传媒

  • 1篇中华眼底病杂...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华眼视光学...

年份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23-G微创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合并白内障被引量:20
2011年
目的 观察23-G微创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合并白内障的效果,并与20-G玻璃体切割术效果进行比较.方法 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PDR合并白内障患者91例(91眼),A组41例,接受了23-G微创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人术;B组50例,接受20-G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1 d、1周、2周、1个月、3个月观察视力及并发症情况.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和卡方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平均随访17个月.A组logMAR视力从1.569±0.342提高到0.821±0.4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9,P<0.01);B组logMAR视力从1.658±0.312提高到0.834±0.3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47,P<0.01).术后并发症:A组中33眼(80%)术后无明显不适及水肿,B组中所有眼(100%)均有明显充血、水肿、异物感及眼部不适.另外,A组和B组分别发现3眼(7%)和1眼(2%)发生短暂性低眼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眼(10%)和14眼(28%)发生前房纤维蛋白渗出,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5,P<0.05).结论 23-G微创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向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PDR合并白内障安全有效,同20-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比较,其术后恢复较快且不适感较少.
郑志许迅陈凤娥蔡文泉孙晓东樊莹孙倩缪浴宇
关键词:增殖性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代谢记忆”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3年
糖尿病患者若高血糖不能及时有效控制,即使后期血糖长期控制良好,仍可能发生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即为高血糖的“代谢记忆”效应。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糖尿病早期高血糖如不能得到及时控制,后期及时严格控制血糖,DR仍会发生、发展。多项糖尿病临床试验研究发现早期严格控制血糖可以延缓DR的病程,但糖尿病血管性应激物仍然处于高水平。炎症因子瀑布、氧化应激增强以及表观遗传修饰的变化等在高血糖“代谢记忆”现象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赵姝芝李涛郑冰清郑志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理生理学
23-G与20-G玻璃体切割术对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14
2012年
目的分析23-G与20-G玻璃体切割术对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 115例视网膜脱离患者分别接受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A组,52例52眼)和20-G玻璃体切割术(B组,63例63眼)。记录手术时间和术中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随访6~15个月,观察术后视网膜复位、视力(logMAR视力)及并发症的发生等情况,对相关记录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 A组和B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67±18)min和(70±19)min,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主要并发症为医源性裂孔,A组为2眼,B组为3眼。术后末次随访结果显示:A组视网膜复位49眼(复位率94.2%),logMAR视力提高0.337±0.046;B组视网膜复位59眼(复位率93.7%),logMAR视力提高0.367±0.052;两组间视网膜复位率和视力提高幅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3-G与20-G玻璃体切割术对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相近,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适用于各种视网膜脱离患者的治疗。
蔡文泉郑志李涛陈凤娥许迅
关键词:视网膜脱离并发症
贝伐单抗辅助的23G玻璃体切割术治疗严重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4
2013年
目的:2011年,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高达9240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作为糖尿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在糖尿病人群中的患病率为37%,是导致成人获得性盲的最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以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出血为特征,具有致盲率大,手术难度高等特点。针对与此,本文主要探讨术前注射贝伐单抗对23 G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严重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共收集严重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70例,药物辅助手术组(A组)21例,术前3-7天行玻璃体腔注射贝伐单抗(1.25 mg/0.05 mL);单纯手术组(B组)49例,行23G玻璃体切割术。分析两组术前及术后视力、手术时间、医源性裂孔、电凝、术后出血的不同。结果:在术后3月,两组视力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平均手术时间为74分钟,而B组平均手术时间为85分钟(P>0.05)。医源性裂孔在A组中有1例,而B组中有16例(P<0.05),在A组中有3例使用电凝,B组中有25例使用电凝(P<0.05)。A组有1例出现术中及术后出血,B组为20例(P<0.05)。结论:在这个回顾性研究中,我们发现对于严重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人,术前玻璃体腔注射1.25 mg/0.05 ml贝伐单抗可以显著减少医源性裂孔的发生,减少术中电凝使用及术中术后出血的发生。
李涛郑志郑冰清赵淑芝陈威倪丽莎
关键词:贝伐单抗阿伐斯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