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5004733)
- 作品数:2 被引量:5H指数:1
- 相关作者:王浩刘晓军郭志旺张国忠漆松涛更多>>
- 相关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冠昊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兔面神经上颊支缺损模型的建立及评价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建立稳定、制作简便、重复性好的兔面神经上颊支缺损模型,结合动物行为学观察、神经电生理及组织染色技术进行评价,为探讨面神经损伤后促进面神经再生修复的相关因素提供模型基础。方法选择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10只,设动物两侧自身对照,分为两组,各组10侧:左侧为健侧对照;右侧为患侧制作面神经上颊支缺损,即节段性切除该神经使其缺损6 mm。术后观察动物面部两侧胡须及肌肉运动情况,2周时行神经电生理检查,后处死动物行组织HE染色。结果术中解剖面神经所见:面神经干于腮腺前缘或稍前方分出上、下颊支,二者前行于咬肌筋膜表面,面横动脉伴行,横跨咬肌前缘和面前静脉,向前下发出数支细小分支,分布于鼻部、上下唇部及面部表情肌。术中测量面神经上颊支直径约为(1.8±0.5)mm。术后动物右侧啜唇及胡须运动较健侧明显减弱,2周时可见右侧面部轻度萎缩。面部胡须运动功能评分,患侧分值为0.14±0.03,与健侧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术后2周电生理检查刺激患侧面神经断端中枢侧,不能引起同侧上唇方肌收缩。健侧组正常面神经阈强度(0.83±0.27)V,神经复合动作电位最大波幅为(8.85±1.31)mV,神经传导速度为(37.66±3.14)m/s。组织染色显示健侧组正常面神经上颊支纤维呈长条形,平行排列,其外被有髓鞘、雪旺细胞及基底膜,神经纤维束被束膜包裹,神经纤维有神经内膜包裹。患侧组面神经断端可见神经纤维连续性中断,少量雪旺细胞增生,断端部分脱髓鞘改变,神经束内的神经纤维轻度回缩。结论建立的兔面神经上颊支缺损模型稳定均一,可重复性好,制作简便实用,结果与自身对照,较其他模型极大地减少了人为因素所导致的误差,评价方法系统、可靠,为进一步研究面神经损伤后促进面神经再生修复的相关因素奠定了基础。
- 刘晓军漆松涛王浩张国忠郭志旺黄广龙何黎明
- 关键词:面神经缺损动物模型
- 生物型神经导管桥接兔面神经缺损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评价生物型神经导管在桥接兔面神经缺损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48只,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自体腓神经移植组,B组为神经导管组,各组24只,每组内设3小组,每小组8只.术后观察动物面部胡须及肌肉运动情况并进行评分,第4,8,16周时行神经电生理检查,后处死动物取标本行组织HE及神经纤维染色.结果:术后早期各组动物患侧面瘫表现,上唇运动明显减弱,患侧胡须由水平垂向后下方,2 wk左右患侧面部轻度萎缩,但自8wk后A组及B组动物上唇及胡须运动部分有改善,至16 wk时两组动物患侧的上唇胡须运动幅度、节律及肌萎缩现象基本恢复.两组面部胡须运动功能评分在第10,12,14周有统计学差异(P<0.05).大体解剖发现B组术后8 wk神经导管部分吸收,与周围粘连不明显,术后16 wk神经导管大部分吸收,可见新生神经纤维.术后电生理检测结果显示16 wk时两组神经传导速度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A,B组随时间延长神经传导速度及有髓神经纤维数目均逐渐增加,且两组变化趋势不同,A组增长趋势较快.HE染色及神经纤维染色显示随着时间的推移,B组再生神经纤维逐渐趋于成熟,结果稍逊于A组.有髓神经纤维计数结果显示各组随着时间的推移神经纤维数目逐步增加,在8,16 wk时A组神经纤维数目高于B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生物型神经导管对面神经短距离缺损能起到一定的修复作用,有可能引导和促进神经再生.
- 刘晓军漆松涛徐国风邓永键王浩张国忠郭志旺张伟
- 关键词:面神经损伤神经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