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IRT-06-12)
- 作品数:2 被引量:17H指数:2
- 相关作者:管娟陈新田琨邵正中许惠心更多>>
-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 天然高分子电场敏感水凝胶——大豆蛋白/羧甲基壳聚糖体系被引量:16
- 2010年
- 通过将大豆蛋白(SPI)和羧甲基壳聚糖(CMCS)进行溶液共混,并加入环氧氯丙烷作为交联剂,成功制备了一种天然高分子两性荷电水凝胶.这种SPI/CMCS水凝胶在电场的作用下可以快速弯向一侧电极,表现出很好的电场敏感性.由于该水凝胶具有两性荷电的特性,因此其在不同pH值的电解质溶液中既可以弯向阳极(当pH<6时),也可以弯向阴极(当pH>6时).除了pH的变化,其他诸如施加电压的大小以及水凝胶的厚度也会对SPI/CMCS水凝胶在电场中的行为产生影响.相比于先前报道的另外两种天然高分子电场敏感水凝胶,即壳聚糖/羧甲基纤维素水凝胶和壳聚糖/羧甲基壳聚糖水凝胶,SPI/CMCS水凝胶在酸性较强(pH=3~4)以及中性(pH=7)的环境中仍能表现出良好的电场敏感性,拓展了天然高分子电场敏感水凝胶的应用范围.
- 管娟许惠心黄郁芳田琨邵正中陈新
- 关键词:蛋白质多糖智能水凝胶
- 高分子量大豆蛋白的溶液制备及组份分离被引量:2
- 2010年
- 商品化的大豆分离蛋白(SPI)主要由7S和11S两种球蛋白组成,两者较难分离.同时,由于球蛋白的紧密结构使SPI难以直接溶解于水中.采用盐酸胍和二硫苏糖醇在溶解过程中对SPI进行处理,从而获得了较高浓度,并且蛋白质分子链未发生降解的SPI水溶液.此外,通过采用盐酸胍溶解和透析的方法,获得以7S球蛋白为主的溶液和以11S球蛋白为主的沉淀,比较简单地实现SPI中两种主要组份的初步分离.
- 管娟田琨姚晋荣邵正中陈新
- 关键词:大豆球蛋白二硫键氢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