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72135)

作品数:17 被引量:109H指数:5
相关作者:闫百泉马世忠张美玲孙雨赵振铎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石油大学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青海油田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文化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天文地球
  • 8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砂体
  • 3篇点坝
  • 3篇油层
  • 3篇剩余油
  • 3篇水淹
  • 3篇储层
  • 2篇单砂体
  • 2篇岩性
  • 2篇油田
  • 2篇水淹级别
  • 2篇孔隙
  • 2篇夹层
  • 2篇河道砂
  • 2篇河道砂体
  • 2篇薄夹层
  • 2篇侧积体
  • 2篇F
  • 1篇低速层
  • 1篇地层
  • 1篇地球物理

机构

  • 17篇东北石油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青海油田
  • 1篇南昌大学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化石油...
  • 1篇中国石油
  • 1篇华北油田
  • 1篇大庆钻探工程...
  • 1篇内蒙古蒙维科...

作者

  • 8篇闫百泉
  • 5篇马世忠
  • 4篇孙雨
  • 4篇张美玲
  • 2篇文慧俭
  • 2篇胡荣强
  • 2篇李雪英
  • 2篇刘云鑫
  • 2篇赵振铎
  • 2篇王盛强
  • 1篇姜贵璞
  • 1篇聂春林
  • 1篇张东
  • 1篇曾科
  • 1篇孟青云
  • 1篇王开燕
  • 1篇于利民
  • 1篇赵明国
  • 1篇付广
  • 1篇贾慧敏

传媒

  • 4篇高师理科学刊
  • 2篇地质论评
  • 1篇岩石矿物学杂...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科技导报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数学的实践与...
  • 1篇石油勘探与开...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断块油气田
  • 1篇Scienc...
  • 1篇复杂油气藏
  • 1篇东北石油大学...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考虑最大与最小孔隙半径比的相渗曲线计算模型被引量:2
2016年
相对渗透率对指导油田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分形理论的出现为计算相对渗透率曲线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但已有求取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分形模型都将最大与最小孔隙半径比视为无穷大进行简化计算,误差较大.因此建立了考虑最大与最小孔隙半径比求取油水相渗曲线的模型,并分析了最大与最小孔隙半径比对相渗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最大与最小孔隙半径比的增大对油相渗透率影响微弱,对水相渗透率影响巨大,且水相渗透率曲线随着最大最小半径比的增大渐向右移,两相区面积逐渐减小,当比值为无穷大时两相区面积为零.最后,结合F储层,验证了采用比值变化模型计算的相渗曲线与实验测得曲线误差甚微.说明该方法简单易行,精准度高,值得推广与应用.
赵明国王海栋贾慧敏张宏生蔡亮曲德利
关键词:相对渗透率
水淹层解释单元自动划分方法被引量:5
2013年
本文针对目前水淹层定性解释中存在的技术难题,提出了沉积单元是控制河道砂体水淹级别分布的主要因素,认为不同沉积单元之间的水淹规律彼此独立,同一沉积单元内部水淹规律高度相关,而正确划分沉积单元是水淹层定性解释的关键.将地质上的沉积单元映射到测井曲线上,提出了解释单元的基本概念,利用稳定的泥岩隔层作为不同解释单元的分界标志,给出了利用电阻率曲线自动划分解释单元的方法与步骤.2口密闭取心井处理结果表明:该套方法可以有效地划分解释单元,与人工解释结果对比,符合率达到96.3%.
文慧俭李雪英孟青云王盛强宋长和
关键词:水淹级别电阻率曲线
分段生长模式下断层边部微幅度构造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文中以松辽盆地杏北开发区F278b断层为例,优选Surfer软件6种插值方法,生成葡I11层构造等值线图。以三维地震精细解释为基础,读取线道号数据与断距数据,编制距离-断距曲线图,确定断层横向分段位置。以断圈形成机制为指导,寻找断层分段生长部位与断层边部的微幅度构造分布规律,统计发育微幅度构造位置的井与分段生长点附近井的砂地比,系统分析断层横向分段生长位置、地层能干性差异与微幅度构造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Surfer软件6种插值方法中,最小曲率法在断层边部、井位控制区域内部、边界部位等与实际情况相比较符合;2)断层下盘的微幅度构造与上盘的微幅度构造受断层横向分段生长影响,呈正弦曲线分布关系,交替出现;3)断层边部上盘负向微幅度构造处砂岩体积分数较高,下盘正向微幅度构造处与断层分段生长点附近砂岩体积分数比较低。
陈司铎闫百泉韩小龙韩文伯
喇嘛甸油田葡I1-2油层水淹演变规律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大庆喇嘛甸油田存在基础井网、层系调整、注采调整、二次加密、厚油层聚驱及聚驱上返等多套井网。截至2010年,葡I1-2油层已经全面转入聚驱后水驱。随着油田的开发,油层水淹厚度加大,水淹级别升高,水淹情况越来越复杂。通过分析取心井在不同开发阶段的物性、水洗情况变化,并结合测井曲线变化特征及其水淹解释情况,总结了油层水淹过程中岩性、物性、电性含油性等指标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总结厚油层的水淹变化规律,确定低中水淹(水洗)分布特征,为葡I1-2油层进一步挖潜奠定基础;分析厚油层水淹的主控因素,为二类油层聚驱开发提供指导。
聂春林马世忠
关键词:水淹规律
方正断陷断裂系统划分及其控藏模式被引量:6
2014年
为了分析断裂在方正断陷油气成藏与分布中的作用,在断裂发育及系统划分基础上,采用断裂系统与油气分布之间叠合分析方法,研究方正断陷断裂系统对油气成藏与分布控制作用及模式.结果表明:方正断陷断裂系统对油气成藏与分布控制作用主要表现为:(1)Ⅵ类断裂系统为东部油气运移提供输导通道,其下盘断鼻构造是油气聚集的有利部位.(2)反向Ⅰ、Ⅳ类断裂系统为西部油气聚集提供遮挡条件,并且其封闭能力控制油气聚集.断裂系统控藏模式包括:(1)Ⅵ类断裂输导下盘在断鼻构造中控藏模式;(2)反向Ⅰ、Ⅳ类断裂下盘遮挡圈闭控藏模式.研究结果对认识方正断陷油气成藏与分布规律,指导该地区油气勘探有参考意义.
仇恒远鲍云杰闫百泉付广孙雨
关键词:方正断陷油气运移油气聚集
基于解释单元划分的多曲线联合确定地层原始沉积韵律被引量:3
2013年
沉积韵律是控制厚层砂体内部水淹分布规律的主要控制因素。只有在同一口井内同一个沉积韵律内部各小层的电性特征才具有相对可比性,因此,也只有在同一口井同一个沉积韵律内部判断各小层水淹级别高低才更具有实际意义。以稳定泥岩隔层为划分标志,将测井曲线划分为与沉积韵律一一对应的解释单元。联合深(浅)电阻率曲线与密度测井曲线,以厚层砂体电阻率曲线的平均斜率倾斜角及密度曲线的相对重心为判别参数,利用计算机自动判别出每一个解释单元中所包含的原始沉积韵律类型。3口密闭取心井处理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可以有效地划分原始沉积韵律,与人工解释结果对比,符合率达到92.5%。
文慧俭李雪英王盛强马世忠
关键词:水淹级别测井
基于水平井岩心点坝构型与剩余油分析
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单砂体内薄夹层空间分布特征(构型或建筑结构特征)对单砂体内非均质性、渗流特征以及剩余油形成与分布的控制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进入高—特高含水后期的老油田,厚油层内部结构调整已成为制约这些老油田...
闫百泉孙雨马世忠
关键词:单砂体点坝薄夹层侧积体剩余油
基于岩心及密井网的点坝构型与剩余油分析被引量:35
2014年
基于大庆油田杏北地区葡I33^2单元密井网及直井与水平井岩心资料,参照现代沉积及古代露头模式,岩电结合求取侧积夹层构型参数,进而分析三角洲分流平原曲流型分流河道点坝侧积夹层三维构型特征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杏北地区葡I33^2单元点坝侧积夹层具有薄、缓、密的特点:夹层的厚度多为2~25cm;夹层上部和下部倾角较小,多在2°~5°,中部较陡,为7°~10°;平面分布密度达到0.11条/m。侧积夹层平面上呈新月形排列,剖面上呈叠瓦状、斜列式分布的三维空间结构特征。受侧积夹层构型特征及侧积体物性差异影响,点坝中下部水淹严重,剩余油主要分布在中上部。水平井水平段应设计在点坝中上部,可钻穿多个侧积体的中上部,增加供油单元,提高采收率。
闫百泉张鑫磊于利民张东姜贵璞杨永杰孙雨韩小龙徐亚刚
关键词:单砂体点坝薄夹层侧积体剩余油密井网
存在低速层条件下天然地震波传播射线特征分析
2018年
依据弹性波动理论,多层地壳介质模型中,天然地震波传播路径及走时满足Snell定律.假设地震发生在地壳中某一深度且地幔中存在低速层,可推导出震源至地面的纵波(P波)射线路径及走时方程.依据该方程考察分析了低速层存在对P波传播路径和走时的影响,研究结果对地壳结构预测提供依据.
修欧阳张美玲张岳
关键词:天然地震低速层
点坝建筑结构控渗流单元划分及剩余油分布研究被引量:11
2016年
为了识别油田高含水期、3次采油阶段曲流河点坝砂体内部剩余油富集区,利用密闭取心井岩心及密集开发井测井资料,采用岩心观察、测井曲线交汇分析、建筑结构解剖等方法,对夹层遮挡性及剩余油分布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以微电位回返最低值和微梯度回返率作为夹层岩性判别标准;以夹层相邻砂体含油饱和度差对比值划分夹层遮挡性;以夹层遮挡性划分点坝砂体内部渗流单元.结果表明:夹层遮挡性分为4种类型,识别符合率达72%;渗流单元以完全阻流型夹层为界,平均由2~3个侧积体构成,其间以强限流型夹层相隔;点坝砂体内部剩余油分布受控于渗流单元,主要富集在未被钻遇的渗流单元中上部,渗流单元内部相邻夹层间砂体驱油效率受夹层遮挡性影响,呈高极差或低级差的正韵律,以此为挖潜点坝砂体内部剩余油奠定基础.
胡荣强马迪马世忠闫百泉
关键词:建筑结构剩余油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