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72148)

作品数:7 被引量:21H指数:3
相关作者:刘殿兵邓朝王权汪永进何尧启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师范大学贵州民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石笋
  • 3篇季风
  • 2篇洞穴石笋
  • 2篇新仙女木
  • 2篇亚洲季风
  • 2篇同位素
  • 2篇RECORD
  • 2篇SOUTHW...
  • 2篇STALAG...
  • 2篇YD
  • 2篇HIGH-R...
  • 1篇动力机制
  • 1篇新仙女木事件
  • 1篇亚洲季风区
  • 1篇氧同位素
  • 1篇石笋记录
  • 1篇碳同位素
  • 1篇突变
  • 1篇突变特征
  • 1篇年纹层

机构

  • 5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贵州民族大学

作者

  • 5篇刘殿兵
  • 2篇邓朝
  • 1篇何尧启
  • 1篇汪永进
  • 1篇王权

传媒

  • 2篇地质论评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沉积学报
  • 1篇Scienc...
  • 1篇Scienc...
  • 1篇亚热带资源与...

年份

  • 1篇2015
  • 4篇2013
  • 2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湖北神农架年纹层石笋记录的YD与8.2ka事件转型模式研究被引量:9
2015年
基于青天洞两支年纹层石笋QT16和QT40高分辨率δ18O序列,重建了Younger Dryas(YD)和8.2 ka期间季风突变细节过程。结果显示,亚洲季风强度在YD和8.2 ka事件内部并不稳定。在年层时标控制下,季风强度在YD早期最弱,随后缓慢上升,其间叠加三次百年尺度次级振荡;在8.2 ka期间,季风强度整体较弱,内部出现一次持续40 a左右的强季风事件,曲线形态类似"W"结构。运用"方差法"和"RAMPFIT"法分析显示,在两事件开始,季风衰减均表现出缓慢特征(转型时间占据事件整体历时的40%~50%),但在结束期间季风迅速增强,相似变化模式得到了同区其他石笋记录的支持。与格陵兰冰芯记录对比发现,尽管高、低纬气候在两事件结束时段变化特征基本类似,但在两事件开始,亚洲季风衰减过程却显著长于北高纬气温变化。与低纬记录对比显示,热带水文变化在两事件开始阶段均表现出与亚洲季风基本一致的演化趋势,表明亚洲季风的突变过程可能具有鲜明的低纬特色。这些细节差异若得到更多高分辨率地质记录验证,将有利于进一步认识亚洲季风对突变事件的响应方式及其动力学机制。
王权刘殿兵汪永进邓朝
关键词:亚洲季风
High-resolution stalagmite δ13C record of soil processes from southwestern China during the early MIS 3被引量:5
2013年
Knowledge of the evolution of pedogenic processes in the carbonate area is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the dynamics of rock desertification.A precisely-dated stalagmite δ13C record between 61.3 and 50.5 ka BP from southwestern China,potentially related to soil biogenic CO2 production,shifts within a narrow range between -9‰ and -7‰,and exhibits a prominent cycle of 350-470 a,independent of the Asian monsoon changes.This indicates that a threshold effect might control the amplitude of calcite δ13C variability,likely associated with the vertical soil loss in the carbonate area.The periodic δ13C changes reflect that the loss/recovery of soil cover can operate on centennial scale.Thus,the rock desertification in southwestern China might at least initiate 60 ka ago and should be of natural origin.
LIU DianBingWANG YongJinCHENG HaiEDWARDS R L
关键词:石笋
全文增补中
High-resolution stalagmite δ^(13)C record of soil processes from southwestern China during the early MIS 3
2013年
Knowledge of the evolution of pedogenic processes in the carbonate area is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the dynamics of rock desertification.A precisely-dated stalagmite δ13C record between 61.3 and 50.5 ka BP from southwestern China,potentially related to soil biogenic CO2 production,shifts within a narrow range between -9‰ and -7‰,and exhibits a prominent cycle of 350-470 a,independent of the Asian monsoon changes.This indicates that a threshold effect might control the amplitude of calcite δ13C variability,likely associated with the vertical soil loss in the carbonate area.The periodic δ13C changes reflect that the loss/recovery of soil cover can operate on centennial scale.Thus,the rock desertification in southwestern China might at least initiate 60 ka ago and should be of natural origin.
LIU DianBingWANG YongJinCHENG HaiEDWARDS R L
关键词:STALAGMITES
洞穴石笋指标量化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3年
洞穴石笋因分布广、可精确测年、δ18O信号可进行区域对比等优势逐渐成为重要的陆相地质载体.然而,由于量化研究不足,δ18O气候环境意义解译尚处于经验化阶段,特别是亚洲季风区石笋δ18O指标解释存在诸多争议.本文试通过总结已有石笋δ18O、δ13C、微量元素、年层厚度等指标量化研究成果,石笋生长机理模拟实验及相关技术方法,分析其存在问题.结合其它地质材料量化方法,从现代器测资料校准、多指标开发、集成树轮材料等方面提出加强现代监测,促进机理研究,定量认识现代洞穴石笋年~季节尺度沉积旋回与洞穴环境关系,建立量化经验模型,以发挥石笋年代学优势,推动区域或全球对比.
刘殿兵
关键词:洞穴石笋
YD事件突变特征及其前兆信号被引量:1
2013年
气候突变前兆信号对研究气候突变爆发方式、特征、细节过程以及未来气候预测有着极为重要的学术价值及社会意义.青天洞具有年纹层特征的石笋δ18O记录显示,在新仙女木(Younger Dryas,YD)事件结束期间,季风约在11年内完成转型,但在结束前(11.64 ka BP^11.54 ka BP),季风变化存在2个数十年尺度次级波动,历时约97±7年.该期季风强度颤动与此前YD内部季风变化相比呈现低幅、高频特征,在整个过程中季风强度总体保持上升,且在11.59 ka BP后显示出自相关增强.这些特征与最近洱海湖泊生态系统突变前频繁波动特征类似,说明高频、低幅波动可能反映不同动力系统接近其临界值,可作为突变的前兆信号.
黄沁昕刘殿兵
关键词:前兆信号新仙女木事件
新仙女木(YD)事件区域特征及动力机制研究新进展被引量:5
2012年
新仙女木事件(Younger Dryasevent,YD事件)为末次冰消期发生的快速降温事件,作为典型突变气候事件,它一直是国际古气候关注热点,其研究的开展促进和深化了科学界对千年尺度突变气候事件的理解和认识。近年来,随着高分辨率地质记录涌现,YD事件时空差异性日益突出。对比和认识这些区域之间事件细节结构及转型模式异同有助于甄别其相位关系,探讨不同环境快速重组对高、低纬突变气候事件的响应方式,进而验证早期驱动—响应假说,为其动力学机制建立及未来相似边界条件下气候预测提供基本地质证据和理论模型。本文从YD事件区域响应方式入手,通过总结和对比模拟研究及地质记录,对YD事件已有研究存在的争议进行回顾,提出有待加强的研究区域和未来研究方向。
刘殿兵
亚洲季风区石笋氧同位素环境机理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2年
洞穴石笋作为古气候研究重要载体之一,其氧同位素指标运用极为广泛,逐渐成为低纬甚至全球古气候变化的参比标准。然而,已有研究对洞穴碳酸盐沉积δ18 O气候意义的解译存在很大差异,包括洞穴温度、降雨量、降雨过程、大气环流模式等,亚洲季风区相关研究的分歧尤其突出,至今仍未统一。因此,洞穴古气候学界必须加强现代观测等机理研究,探明石笋δ18 O各种控制因子及其相互关系,充分发挥其气候地层学方面的优势,进一步促进区域间和全球气候对比。
何尧启刘殿兵邓朝
关键词:洞穴石笋氧同位素气候意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