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8ZX05009-005)

作品数:8 被引量:97H指数:6
相关作者:魏建光汪志明金辉齐振林张欣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东北石油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理学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水平井
  • 3篇平井
  • 2篇压裂
  • 2篇压裂水平井
  • 2篇油藏
  • 2篇射孔
  • 1篇低渗
  • 1篇低渗透
  • 1篇低渗透油藏
  • 1篇低渗油藏
  • 1篇多分支井
  • 1篇遗传算法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有限差分
  • 1篇三维可视化
  • 1篇射孔参数
  • 1篇射孔套管
  • 1篇深井
  • 1篇渗流
  • 1篇剩余油

机构

  • 6篇中国石油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东北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作者

  • 4篇汪志明
  • 4篇魏建光
  • 1篇赵全庆
  • 1篇周建睿
  • 1篇姜振海
  • 1篇侯冰
  • 1篇程时清
  • 1篇葛伟凤
  • 1篇陈勉
  • 1篇于海丽
  • 1篇金衍
  • 1篇洪玉奎
  • 1篇王小秋
  • 1篇聂向荣
  • 1篇苏斐
  • 1篇齐振林
  • 1篇周雅雪
  • 1篇黄亮
  • 1篇金辉
  • 1篇张欣

传媒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大庆石油地质...
  • 1篇石油钻采工艺
  • 1篇石油钻探技术
  • 1篇水动力学研究...
  • 1篇石油天然气学...
  • 1篇昆明理工大学...

年份

  • 2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超低渗油藏注水井达西-非达西耦合试井模型及分析方法
低渗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注水井周围的渗流特征明显不同。本文考虑注水井附近内区为水相达西渗流,外区为油相非达西流动,建立了变渗透率效应下的达西-非达西耦合渗流试井模型,采用交替迭代法对非线性差分方程组迭代求解。计算结果表明...
黄亮程时清廖恒杰陈建文
关键词:超低渗透油藏注水井试井非达西渗流
文献传递
井眼轨迹误差椭球三维可视化方法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通过井眼位置进行监测,对轨道偏移进行提前预测,能够很好地对井眼轨道控制提供判断依据.综合考虑导致轨道偏移的系统、仪器等各方面因素,对误差椭球三个半轴的计算进行研究,加入绕主法线旋转角度,使得误差椭圆角度更准确.利用OpenGL技术,实现了误差椭球的三维可视化,从而能够直观地看出误差的大小以及下一步发展方向,为井眼轨道控制以及井眼防碰提供参考.
苏斐高德利赵全庆
关键词:井眼轨迹可视化
分支参数对多分支井入流及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基于多分支井等效井径模型、井筒变质量流动模型、综合表皮系数模型及势的叠加原理,建立了新型单层油藏多分支井油藏渗流与井筒管流耦合模型。利用所建模型分析了分支数、分支长度、分支与主井筒的夹角等分支参数对多分支井入流动态及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分支井筒入流与主井筒生产段入流存在相互干扰,分支与主井筒夹角对主井筒生产段入流影响较大,主井筒生产段入流的干扰是影响分支井筒入流的主要因素。分支数、分支长度对多分支井产能影响显著,分支与主井筒夹角对产能影响相对较小,夹角为90°时产量最大。这为多分支井分支参数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汪志明张磊敏魏建光洪玉奎
关键词:多分支井数学模型
裂缝参数对压裂水平井产能影响规律分析及重要性排序被引量:27
2009年
基于等效井径模型、裂缝内线性流动模型、井筒变质量流动模型,运用势叠加原理,建立了压裂水平井油藏渗流与井筒管流耦合模型。研究分析了裂缝参数对其压裂水平井产能影响规律,并运用灰色关联因素分析方法,给出了裂缝参数对其产能影响的重要性排序方法,解决了压裂水平井裂缝参数重要性排序问题。同时该耦合方法可以推广应用到多分支复杂结构井的油藏渗流与井筒管流的耦合。
魏建光汪志明张欣
关键词:压裂水平井
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复合体系驱油效果研究被引量:20
2011年
针对大庆油田应用的新型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复合体系,开展了微观仿真模型驱油实验和岩心驱油实验研究;对比了水驱油后聚合物溶液驱油、表面活性剂溶液驱、无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SP)二元复合驱体系驱油3种方案的驱油效果,研究了SP二元复合体系界面张力和乳状液的含水率对其驱油效果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SP二元体系的驱油效果明显好于聚合物溶液和表面活性剂溶液的一元体系,人造岩心水驱油后,开展SP二元复合体系驱油提高采收率17.50%;人造岩心水驱后聚驱,再开展SP二元复合体系驱油提高采收率10.10%。该研究对指导SP二元复合体注入方案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姜振海
关键词:驱油效果影响因素
多层系油田剩余油分布研究新方法被引量:9
2012年
剩余油分布的量化指标主要包括剩余油饱和度、可动剩余油饱和度、剩余油储量丰度、可动剩余储量丰度、含水率、采出程度、水淹程度、剩余油潜力分级等参数。为准确表征油水间相互干扰造成的流动能力降低,体现实际油藏中不同层系、不同部位流体的流动能力,提出了两相流导流系数。将导流系数应用于XX油田,综合运用地质、油藏动态分析手段和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研究剩余油分布规律,对比讨论了两相流导流系数与优势储量丰度定量描述剩余油分布规律,验证了新方法的优越性。新方法为研究剩余油的分布、动用价值及挖潜提供了依据。
于海丽程时清周雅雪聂向荣周建睿
关键词:剩余油
裂缝参数对压裂水平井入流动态的影响被引量:28
2010年
基于拟稳态等效井径模型、裂缝内变质量线性流模型、水平井筒变质量流模型和完井表皮系数模型,根据势叠加与连续性原理,建立压裂水平井裂缝变质量流与油藏渗流的耦合模型,分析裂缝半长、裂缝宽度、裂缝渗透率对水平井筒和裂缝的入流速度及压力降分布、压裂水平井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裂缝半长、裂缝宽度、裂缝渗透率增大,水平井段入流速度、产量减小,压裂水平井和裂缝产量增大;裂缝宽度越宽、裂缝渗透率越大,裂缝入流速度越大,裂缝内压降损失越小;越靠近外侧的裂缝入流速度越快,裂缝内压力损失越大。
汪志明齐振林魏建光金辉
关键词:压裂水平井
超深井非均匀地应力场中射孔套管强度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针对非均匀地应力、内压、射孔耦合作用下超深油气井试油和生产过程中经常出现的射孔套管损坏问题,采用有限差分软件建立了射孔套管-水泥环-地层三维地质模型,分析了射孔、内压以及非均匀地应力对超深井射孔后套管强度的影响。研究表明,射孔套管的剩余强度低于未射孔套管的剩余强度;射孔改变了套管应力的分布状态,射孔后套管最大应力发生在射孔处,孔眼处局部应力增大;射孔套管等效应力随内压的增加先降低后增加,存在一个临界值;当套管受非均匀地应力作用时,套管等效应力和变形量增大,且随着应力比的增加,套管等效应力和变形量随之增加,套管更容易发生损坏。该研究为套管的设计和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葛伟凤陈勉金衍周晓红侯冰
关键词:非均匀地应力射孔套管有限差分
非均质油藏水平井射孔参数分段优化模型被引量:6
2009年
基于水平井筒入流速度剖面控制原理,结合非均质油藏渗流与水平井筒管流耦合模型,利用遗传优化算法全局寻优且不要求函数连续的优点,提出非均质油藏水平井射孔参数分段优化设计方法,并结合实际算例进行了优化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后高渗区射孔密度小,低渗区射孔密度大,高渗区入流速度降低,低渗区入流速度提高,使入流剖面接近均质油藏理想入流剖面,但射孔参数分段优化对水平井产能指数影响不大。
魏建光汪志明王小秋
关键词:射孔参数遗传算法非均质油藏水平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