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ZZ070816)
- 作品数:5 被引量:49H指数:4
- 相关作者:孙晓红魏玮张良登姚魁武李贞玉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甘草酸苷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评价甘草酸苷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9个中英文数据库(时间均自建库至2013年12月),纳入甘草酸苷治疗NASH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对其方法学质量及终点指标行定性与定量合成分析。结果共纳入5个RCT合计362例NASH受试者,其方法学质量均属于高偏倚风险。所有RCT的试验组采用甘草酸苷或结合中西药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均未报告主要终点,而仅报告次要终点指标。对报告的次要终点指标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后转氨酶复常率、症状好转率、肝脏影像学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甘草酸苷治疗NASH安全有效,但由于所纳入RCT方法学质量均较低,需要开展更为严格的RCT以提供充分证据支持临床应用甘草酸苷治疗NASH。
- 孙晓红张良登魏玮姚魁武
- 关键词:甘草酸苷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中药有效组分
-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医多维度辨治被引量:5
- 2014年
- 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率逐年增高而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中医可从多维度对本病进行有效辨治,包括从病因、病机、病性、症状、病类、体质、证候及其多层次综合的角度立法遣方论治。文章主要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辨因论治、辨机论治、辨性论治、辨病论治、辨症论治、辨体论治、辨证论治及各维度的结合,以拓宽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辨治体系,力求在临床化繁为简,根据患者病情发展变化,动态辨治,直达病所,发挥以中医思维主导的疗效优势。
- 孙晓红张良登苏晓兰魏玮
-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
- 甘草有效组分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系统评价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评价甘草有效组分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10个中英文数据库(时间均自建库-2013年12月),纳入甘草有效组分治疗 NAFLD 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对其方法学质量及终点指标行合成分析。结果共纳入28个 RCT 合计2260例 NAFLD 患者,其方法学质量均属于高偏倚风险。所有 RCT 试验组采用甘草有效组分制剂或结合西药或中成药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或中成药治疗,均未报告主要终点,仅报告次要终点,有16个 RCT 报告不良反应结局指标。Meta 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后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基转移酶、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改善效果及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甘草有效组分治疗 NAFLD 有效且安全,但由于所纳入的 RCT 方法学质量均较低,需要开展更为严格的RCT 以提供充分证据支持临床应用甘草有效组分治疗 NAFLD。
- 张良登孙晓红魏玮姚魁武
-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随机对照试验
- 柴胡疏肝散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被引量:15
- 2014年
- 目的评价柴胡疏肝散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10个中英文数据库(时间均自建库至2013年12月),纳入柴胡疏肝散治疗NAFLD随机对照试验(RCT)的文献,对其方法学质量及终点指标行定性与定量合成分析。结果共纳入10个RCT合计802例NAFLD受试者,其方法学质量均属于高偏倚风险。所有RCT试验组采用柴疏肝散加减或结合西药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均未报告主要终点,而仅报告次要终点,只有2个RCT报告不良反应结局。对次要终点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柴胡疏肝散治疗NAFLD有效且安全,但由于所纳入RCT方法学质量均较低,需要开展更为严格的RCT以提供充分证据支持临床应用柴胡疏肝散治疗NAFLD。
- 张良登孙晓红魏玮姚魁武
- 关键词:柴胡疏肝散非酒精性脂肪肝META分析
- 肝纤维化中医理论源流被引量:20
- 2014年
- 肝纤维化中医理论源流包括病名、病因、病机、证治、方药、流派等方面。先秦时期阴阳五行学说对腹部疾病描述蕴含了古人有关肝纤维化的早期理解。秦汉时期中医典籍已有肝纤维化理、法、证、治、方、药、术记载,包括病名归属范围广、邪毒蕴结肝络病机、阴阳和合诊治境界及辨证论治———方证对应体系;魏晋隋唐医药学全面继承发展,"肝王以胃气为本"说、"推陈致新"药证论、热毒内蕴肝络证治观点相继提出;宋金元时期学派纷呈,见解独到,如气机郁结肝络证治观点、推崇脾胃学说;至明清,肝纤维化中医认识已比较完善成熟,经方时方通变论、痰瘀内阻肝络论、经络病证论等注重临证通变;近代至今,中西医汇通。中医为体,西医为用,发挥中医药疗效优势,主导着当前论治肝纤维化的研究。
- 张良登孙晓红魏玮张寅孙莹李贞玉
- 关键词:肝纤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