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19B0303)
- 作品数:2 被引量:23H指数:2
- 相关作者:袁娜顾小平吴晓丽高贵宾郑仁红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国家林业局更多>>
- 发文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林业局资助项目浙江省森林培育重中之重学科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酚酸类他感物质对毛竹实生苗生长的影响被引量:7
- 2010年
- 为了解酚酸类他感物质对竹子生长的影响,笔者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外施不同浓度酚酸溶液对毛竹实生苗生长的影响,测定了竹株的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地上和地下部分生物量以及分蘖、生根等多项指标。结果表明:外施不同浓度的酚酸类溶液对毛竹实生苗生长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且表现出随浓度上升抑制作用增强的趋势。4种酚酸及酚酸混合液对竹叶净光合速率的影响分别达到极显著和显著水平,高浓度的4种酚酸及酚酸混合液降低了幼苗叶绿素含量。250 mg/L的香豆酸、阿魏酸和对羟基苯甲酸处理液对幼苗立茎数的影响均达到了显著水平;500 mg/L的4种酚酸及酚酸混合液对幼苗叶片数和地上生物量的影响均达显著水平;1 000 mg/L的4种酚酸及酚酸混合液对苗高、幼苗根数生长的影响均达显著水平;1 000 mg/L的香豆酸、阿魏酸、对羟基苯甲酸、混合酚酸对幼苗根长生长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2 000 mg/L的阿魏酸、对羟基苯甲酸、混合酚酸对地下生物量的影响均达显著水平。由此推断,因覆盖而积累于竹林土壤中的大量酚酸会对竹子生长起抑制作用,这可能是导致竹林衰退减产的原因之一。
- 袁娜郑仁红顾小平吴晓丽岳晋军
- 关键词:毛竹实生苗酚酸
- 绿竹出笋规律与散生状栽培技术被引量:16
- 2009年
- 为探索和完善丛生竹散生状丰产栽培的技术理论,对绿竹Dendrocalamopsis oldhami不同笋目和二水笋的出笋规律及其在散生状栽培中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绿竹竹株秆基两侧各笋目(由下及上分别为头目、二目、三目和尾目)出笋顺序依次为二目、三目、尾目和头目。竹笋产量以三目最高,达247.60 g·m-2;二目和头目次之,分别为239.30和222.40 g·m-2;尾目最低,仅70.60 g·m-2。各笋目所发笋至母竹距离分别为24.32 cm(头目),19.48 cm(二目),三目13.06 cm(三目)和8.44 cm(尾目)。各目成竹胸径:头目、二目>母竹,三目与母竹差异不明显,尾目<母竹。绿竹散生状栽培中适宜选择留养秆基中下部笋目成竹,因尾目发笋质量差,产量低,距母竹近,成竹胸径小,培育中可采用有意识抹芽,以减少营养消耗,促进其他笋芽萌发。二水笋至母竹距离明显大于一水笋,且其成竹(仅指单母竹二水笋成竹)胸径与母竹差异不明显,在散生状栽培中的应用潜力很大。
- 高贵宾顾小平吴晓丽朱如云林峰袁娜
- 关键词:森林培育学绿竹出笋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