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60084)

作品数:17 被引量:25H指数:3
相关作者:张小文邹浩王连敏康强刘立鑫更多>>
相关机构:昆明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科技厅-昆明医学院应用基础研究联合专项资金项目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8篇细胞
  • 6篇胆管
  • 4篇上皮
  • 4篇紫杉
  • 4篇紫杉醇
  • 4篇肝内
  • 3篇胆管癌
  • 3篇蛋白
  • 3篇纤维细胞
  • 3篇内胆
  • 3篇肝内胆管
  • 3篇成纤维细胞
  • 2篇胆囊
  • 2篇胆总管
  • 2篇增殖
  • 2篇上皮-间质转...
  • 2篇上皮细胞
  • 2篇细胞增殖
  • 2篇间质
  • 2篇肝癌

机构

  • 16篇昆明医科大学

作者

  • 15篇张小文
  • 11篇邹浩
  • 5篇王连敏
  • 5篇刘立鑫
  • 5篇康强
  • 4篇邓世康
  • 4篇王滔
  • 4篇宋飞
  • 3篇袁珺
  • 2篇向盈盈
  • 2篇赵松凌
  • 1篇王琳
  • 1篇杨婧
  • 1篇黄明
  • 1篇毛志坚
  • 1篇周磊
  • 1篇朱亚

传媒

  • 4篇昆明医科大学...
  • 2篇中国生化药物...
  • 2篇重庆医学
  • 2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广东医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Chines...

年份

  • 4篇2018
  • 6篇2017
  • 2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Snail在肝内胆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讨Snail在肝内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2月—2010年1月外科手术治疗的55例肝内胆管癌病例及随访资料,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上述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中Snail的表达情况,分析Snail表达与临床病例资料、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肿瘤组织中Snail表达量(2.764 vs.0.914)与高表达率(48.6%vs.18.0%)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均P<0.05),且Snail表达与肿瘤分化(χ~2=4.231,P=0.040)、TNM分期(χ~2=6.631,P=0.010)、淋巴结转移(χ~2=4.134,P=0.042)、微血管侵犯(χ~2=10.197,P=0.001)以及复发(χ~2=4.610,P=0.032)有关,与Snail低表达患者比较,Snail高表达患者总体生存率降低(P=0.018)、术后累计复发率升高(P=0.032)。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示,微血管侵犯、淋巴结转移以及Snail表达是肝内胆管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Snail在肝内胆管癌组织中表达增加,且Snail过表达与肝内胆管癌患者恶性病理特征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康强邹浩刘立鑫王连敏石万红张小文
关键词:胆管肿瘤胆管肝内上皮-间质转化
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的治疗(英文)
2013年
目的评价临床不同治疗方法对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肝胆外二科收治的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病例102例.结果微创手术组44例,其中腹腔镜胆道探查术25例(LCBDE组),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9例(EST+LC组);开腹胆道探查联合T管引流术58例(OCHTD组);手术均成功.LCBDE组结石平均数较EST+LC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OCHT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微创手术组术后疼痛的发生率低于OCHT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微创手术组手术时间与OCHTD组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手术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短于OCHT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DCDE组腹腔引流管拔出时间短于OCHT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手术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OCHT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道探查术及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治疗继发性胆总管结石是安全、有效的;其并发症的发生率要低于开腹胆道探查术,而且其术后住院时间也要短于开腹胆道探查术;其是治疗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理想的治疗手段.
Shambhu Kumar Ray邹浩王琳张小文
关键词:胆总管结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术
沉默葡萄糖调节蛋白75对人肝癌细胞HCCLM3增殖和凋亡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沉默葡萄糖调节蛋白75(GRP75)表达对人肝癌细胞HCCLM3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HCCLM3,随机分为对照组、siRNA-1组、siRNA-2组,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siRNA导入siRNA-1组(上游序列5'-GAGACGGUUUCCAAAUGAATT-3',下游序列5'-UUCAUUUGGAAACCGUCUCTT-3')、siRNA-2组(上游序列5'-GCUCUAAGGCUUCCAACCUTT-3',下游序列5'-AGGUUGGAAGCCUUAGAGCTT-3'),对照组不予干扰序列。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GRP75表达,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转染2、24、48、96 h细胞增殖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iRNA-1组、siRNA-2组GRP75表达明显降低(P均<0.01),以siRNA-2组降低更明显(P<0.05)。与对照组比较,siRNA-1组、siRNA-2组各时点细胞增殖能力均降低(P均<0.01),且以siRNA-2组降低更明显(P<0.01);与对照组比较,siRNA-1组、siRNA-2组细胞凋亡率均明显升高(P均<0.01),且siRNA-2组升高更明显(P<0.01)。结论沉默GRP75表达可抑制人肝癌细胞HCCLM3增殖活性,并促进其凋亡。
康强邹浩刘立鑫王连敏赵松凌张小文
关键词:肝癌葡萄糖调节蛋白75细胞增殖
紫杉醇壳聚糖缓释膜抑制兔胆管上皮细胞EMT的实验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紫杉醇壳聚糖缓释膜对兔胆管上皮细胞EMT的抑制作用.方法成功建立新西兰白兔胆管部分离断缝合模型后,4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手术组、未载药壳聚糖缓释膜(SRM)组、紫杉醇壳聚糖缓释膜(PTX-SRM)组4组.各实验组分别于手术后1月从耳缘静脉抽取动物静脉血及取手术缝合处的胆管,测定血清中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Masson染色光镜观察损伤胆管胶原蛋白改变;免疫组化检测胆管组织钙粘附蛋白E(E-Cadherin)、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波形蛋白(Vimentin)的蛋白表达平均光密度(MOD).结果手术后1月各实验组肝功能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组、SRM组中胆管胶原纤维明显增加,PTX-SRM抑制胶原纤维的增加;术后各实验组中E-Cadherin蛋白在胆管上皮细胞内表达均减少,而在间叶组织中表达增强(P<0.05),PTX-SRM抑制胆管上皮细胞E-Cadherin蛋白的减少;术后各实验组中α-SMA、Vimentin蛋白在胆管上皮细胞内表达增强,间叶组织中表达也增强(P<0.05);PTX-SRM抑制胆管上皮细胞α-SMA、Vimentin蛋白表达(P<0.05).结论胆管损伤后胆管上皮细胞发生EMT,参与了胆管瘢痕挛缩的形成;紫杉醇壳聚糖缓释膜具有抑制兔胆管上皮细胞EMT的作用,为治疗胆管瘢痕提供了一种可行性方法.
宋飞向盈盈黄明张小文
关键词:胆管上皮细胞EMT
HSPA9在肝细胞肝癌的表达和临床意义
2017年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A9(HSPA9)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外科手术切除治疗49例肝细胞肝癌患者临床及随访资料,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上述肝细胞肝癌及癌旁组织中HSPA9的表达情况,统计分析HSPA9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肿瘤组织中HSPA9表达较癌旁组织高(t=6.601,P<0.01),并且过表达的HSPA9与淋巴结转移(P=0.005)、TNM分期(P=0.015)、肿瘤分化(P=0.033)、微血管侵犯(P=0.009)及有无复发(P=0.047)密切相关;在生存分析结果中过表达的HSPA9总体生存率更低(P=0.002),术后累计复发率更高(P=0.003);单因素总体生存率和累计复发率分析结果示TNM分期、微血管侵犯、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及HSPA9染色可预测患者预后(P<0.05)。结论 HSPA9在肝细胞肝癌中过表达,过表达的HSPA9与侵袭转移病理特征密切相关,并可作为预测肝细胞肝癌的独立预后危险因素。
康强邹浩刘立鑫赵松凌张维瀚张小文
关键词:预后
ROS酪氨酸激酶在胆管癌中表达及靶向治疗应用的研究现状
2018年
ROS1基因是一种原癌基因,与UR2肉瘤病毒的v-ros序列同源。ROS1蛋白是一种酪氨酸激酶受体蛋白,其配体未知。ROS1融合基因在多种肿瘤中相继被发现。ROS1融合蛋白作为一种癌蛋白,激活下游的信号转导通路,促进细胞增殖,存活和细胞周期进程,加速了胆管癌发生、发展。ROS激酶抑制剂越来越多地应用于ROS阳性的肿瘤中,ROS激酶抑制剂crizotinib作为一种小分子抑制剂给ROS阳性患者带来了希望。虽然部分患者对crizotinib存在耐药或激酶结构域发生突变,但是ROS激酶抑制剂foretinib可作为对crizotinib耐药或激酶结构域发生突变的患者另一替代治疗。
石万红邹浩张小文
关键词:胆管癌
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系统评价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从建库到2017年10月前发表的有关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随机对照试验。两名研究者独立,严格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评价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提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数据,采用Rev Man 5. 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有7项试验纳入研究,共计649例NASH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或还原型谷胱甘肽相比,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可明显改善肝功能指标:AST(MD=-17. 04,95%CI:-26. 24~-7. 83,P=0. 000)、ALT(MD=-15. 47,95%CI:-23. 34~-7. 59,P=0. 000)、TG(MD=-0. 76,95%CI:-1. 03~-0. 49,P=0. 000)、TC(MD=-0. 68,95%CI:-1. 04~-0. 33,P=0. 000)、TBi L (MD=-6. 58,95%CI:-12. 95~-0. 21,P=0. 040);降低患者BMI(MD=-1. 67,95%CI:-2. 40~-0. 95,P=0. 000)和肝脏B超评分(MD=-0. 35,95%CI:-0. 47~-0. 23,P=0. 000);提高临床总有效率(RR=1. 27,95%CI:1. 17~1. 37,P=0. 000),但并不能降低LDL水平(MD=-0. 06,95%CI:-0. 32~0. 19,P=0. 620),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结论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能够明显改善NASH患者的肝脏生化指标,如AST、ALT、TG、TC、TBi L以及降低BMI和肝脏B超评分,提高临床总有效率。个别报道存在不良反应,但发生率相对较低。故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NASH疗效好,安全性高。
石万红邹浩周磊康强刘立鑫王连敏冯婧星张小文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多烯磷脂酰胆碱还原型谷胱甘肽META分析
紫杉醇-壳聚糖缓释膜对胆管成纤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2014年
目的探讨紫杉醇-壳聚糖缓释膜(PTX-Chitosan Sustain film,PTX-CSF)对胆管成纤维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组织块法进行成纤维细胞的原代单细胞培养。将实验分为5组:未处理组,单纯PTX处理组(250nM)和低、中、高壳聚糖PTX缓释膜处理组(100nM、250nM、500nM)。使用噻唑蓝(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划痕实验检测紫杉醇对TGF-β1诱导细胞迁移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细胞的凋亡及细胞周期。结果紫杉醇-壳聚糖缓释膜能有效抑制胆管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具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其抑制作明显强于单纯的紫杉醇用药,且随着时间的延长,优势逐渐体现。紫杉醇-壳聚糖缓释膜能有效抑制TGF-β1对胆管成纤维细胞的促迁移作用,较单纯PTX组具有更长的时间效应。72h时,紫杉醇-壳聚糖缓释膜组成纤维细胞的凋亡率显著高于单纯PTX组和对照组(P<0.05),后2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72h时,紫杉醇-缓释膜组和单纯PTX组的G2/M期细胞比例均较未处理组显著增加,2者相比,前者也明显高于后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杉醇-壳聚糖缓释膜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性作用及明显的缓释效果,可以维持较长时间的有效浓度,从而较单纯紫杉醇用药更能持续地抑制胆管成纤维的增殖。
宋飞向盈盈张小文
关键词:增殖细胞凋亡
胆汁酸对人肝内胆管瘢痕成纤维细胞生长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胆汁酸对人肝内胆管瘢痕成纤维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人肝内胆管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的形态变化,采用噻唑蓝(MTT)法、细胞计数细胞和划痕实验检测胆汁酸对瘢痕成纤维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 (1)成功原代培养人肝内胆管瘢痕成纤维细胞。(2)MTT显示在72h,浓度0.5、1.0、2.5、5μmol/L的胆酸(CA)和脱氧胆酸(DCA)促进瘢痕成纤维细胞活力(P<0.05),其他胆汁酸对瘢痕成纤维细胞的生长无明显影响(P>0.05);浓度在10、20、50、100、250、500μmol/L,游离胆汁酸和结合胆汁酸抑制瘢痕成纤维细胞的活力(P<0.05)。同时,单独使用CA(2.5μmol/L)或DCA(5μmol/L)或联合使用CA(2.5μmol/L)和DCA(5μmol/L),与未添加胆汁酸比较,细胞数量、活力明显增加,愈合距离明显缩小(P<0.05);联合使用与单独使用比较,细胞数量、活力和愈合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游离胆汁酸(CA、DCA)在肝内胆管瘢痕的形成过程中可能扮演重要角色。
邓世康袁珺王滔邹浩张小文
关键词:成纤维细胞胆汁酸
熊去氧胆酸对人肝内胆管瘢痕成纤维细胞生长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 探讨熊去氧胆酸(UDCA)对人肝内胆管瘢痕成纤维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原代培养人肝内胆管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通过显微镜观察和免疫荧光染色鉴定细胞,采用噻唑蓝(MTT)法和划痕实验检测UDCA对瘢痕成纤维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 ①成功原代培养人肝内胆管瘢痕成纤维细胞;②MTT显示:CA和DCA浓度在0.5∽10.0μmol/L之间促进细胞活力,而UDCA浓度大于5μmol/L时,则明显抑制细胞的活力(〈0.05)。随着UDCA浓度升高,CA组和DCA组细胞活力逐渐下降;③划痕实验结果显示:随着UDCA浓度升高,CA组和DCA组细胞愈合距离逐渐增加。结论 UDCA可能抑制CA和DCA的促瘢痕成纤维细胞生长的作用。
邓世康袁珺王滔邹浩张小文
关键词:成纤维细胞熊去氧胆酸胆酸去氧胆酸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