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03110)
- 作品数:6 被引量:17H指数:3
- 相关作者:刘秀英琚海燕但卫华徐卫林刘雅倩更多>>
- 相关机构:武汉纺织大学四川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教育厅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 壳聚糖/聚己内酯复合膜的微观形态与结构特征被引量:5
- 2016年
- 以性能优异的生物可降解高分子聚己内酯(PCL)与壳聚糖(CS)进行冰醋酸酸溶复合,并采用流延法制备CS∶PCL质量比分别为0∶100、5∶95、10∶90、15∶85、20∶80、100∶0的CS/PCL复合膜,通过XRD、FTIR、1 HNMR、SEM及AFM对复合膜进行了微观形态与结构表征。结果表明:PCL与CS具有良好的相容性,二者分子间形成了较强的氢键,且伴有PCL端位羧基与CS侧链羟基反应生成了新的化学键,使CS/PCL复合膜结构稳定。CS/PCL复合膜的复合比对其结构特征及微观形态影响较大。CS/PCL(10∶90)复合膜的结晶度为29.97%,孔隙率达到85.61%,呈现表面防渗漏、内部多孔且连通的微观结构,初步确定10∶90为二者的最佳复合比。不同复合比的CS/PCL复合膜的微观形态与结构分析为其开发、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 琚海燕但卫华但年华刘秀英刘雅倩
- 关键词:聚己内酯壳聚糖复合膜微观形态相容性
- 相转移催化合成甲基丙烯酸烯丙酯被引量:3
- 2013年
- 采用3-氯丙烯和甲基丙烯酸钠为原料,以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为相转移催化剂,合成了甲基丙烯酸烯丙酯。产物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质谱表征。考察了反应溶剂、原料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反应收率的影响。当甲基丙烯酸钠和3-氯丙烯的摩尔比为1∶2.5,催化剂和对苯醌阻聚剂用量分别为甲基丙烯酸钠质量的3%和0.5%,以二甲亚砜为反应溶剂且其体积用量为3-氯丙烯体积的2.25倍时,于50℃搅拌反应3 h,可使甲基丙烯酸烯丙酯摩尔收率达到85%。
- 刘秀英程鹏飞徐卫林付志平王泉
- 关键词:甲基丙烯酸烯丙酯相转移催化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甲基丙烯酸钠
- 1,3-二[3-(环氧乙基甲氧基)丙基]-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的合成被引量:1
- 2014年
- 采用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和烯丙基缩水甘油醚为原料,以氯铂酸为催化剂,以四氢呋喃为溶剂,在温和条件下经硅氢加成合成了1,3-二[3-(环氧乙基甲氧基)丙基]-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产物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质谱表征。考查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溶剂、原料摩尔比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反应转化率的影响。当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和烯丙基缩水甘油醚的摩尔比为1:3,催化剂用量为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质量的0.016%,在0-10℃下于四氢呋喃溶剂中搅拌反应12 h,产物摩尔转化率可达89.5%。
- 方进刘秀英潘金鹏
- 关键词:硅氢加成烯丙基缩水甘油醚
- 天然Ⅰ型胶原生物膜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被引量:6
- 2016年
- 天然I型胶原具有极低的免疫原性、优良的生物学性能及可再生特性,可与众多天然或合成高分子进行物理化学改性,开发出各种安全的、可生物降解的、多形态的功能性生物材料。本文重点阐述天然I型胶原的结构模型、生物学特性及其膜材料的最新研究与发展方向,为I型胶原膜材料的深度研发和高值利用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
- 琚海燕但卫华刘秀英
- 关键词:生物膜
- 甲基丙烯酸烯丙酯的合成被引量:2
- 2012年
- 采用3-氯丙烯和甲基丙烯酸钾为原料,分别以4-二甲氨基吡啶和对苯醌为催化剂和阻聚剂,在二甲亚砜溶剂中较高收率地合成了甲基丙烯酸烯丙酯。产物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质谱表征。探索了最佳合成条件,当甲基丙烯酸钾和3-氯丙烯的摩尔比为1:2.5,催化剂和阻聚剂用量分别为甲基丙烯酸钾的1 wt%和0.4 wt%,反应溶剂用量为3-氯丙烯体积的2.25-2.5倍时,在50℃下反应4 h,收率可达84%。
- 刘秀英郭名霞徐卫林
- 关键词:甲基丙烯酸烯丙酯4-二甲氨基吡啶
- 酯交换法合成甲基丙烯酸烯丙酯
- 2014年
- 采用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ethyl methacrylate,MMA)和烯丙醇为原料,通过酯交换法合成了甲基丙烯酸烯丙酯。产物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质谱表征。考察了催化剂种类及用量、原料摩尔比、反应时间和阻聚剂用量对反应转化率的影响。当采用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且其用量为反应物MMA与烯丙醇总质量的3.0%,MMA与烯丙醇的摩尔比为3﹕1,阻聚剂吩噻嗪用量为反应物总质量的0.05%,反应时间为3.5 h时,反应转化率可达82%。
- 刘秀英程鹏飞向克勇方进
- 关键词:甲基丙烯酸烯丙酯对甲苯磺酸酯交换法甲基丙烯酸甲酯烯丙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