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L12DZW015)

作品数:4 被引量:0H指数:0
相关作者:张祖立祁睿纪晓彤付瑶张红翠更多>>
相关机构:大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文学

主题

  • 4篇小说
  • 2篇文学
  • 1篇叙事
  • 1篇叙事结构
  • 1篇意蕴
  • 1篇主人
  • 1篇作家
  • 1篇文化
  • 1篇文化意蕴
  • 1篇文学魅力
  • 1篇乡土
  • 1篇乡土文学
  • 1篇小说叙事
  • 1篇历史想象
  • 1篇历史叙述
  • 1篇公车
  • 1篇风俗
  • 1篇风俗画
  • 1篇长篇
  • 1篇长篇小说

机构

  • 4篇大连大学

作者

  • 3篇张祖立
  • 1篇张红翠
  • 1篇付瑶
  • 1篇纪晓彤
  • 1篇祁睿

传媒

  • 1篇内蒙古师范大...
  • 1篇辽宁师范大学...
  • 1篇大连大学学报
  • 1篇沈阳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历史想象、历史叙述与文学魅力——谈徐铎长篇小说《天兴福》
2017年
徐铎的长篇小说《天兴福》虽基本遵循着传统型历史小说的叙述原则,但能发挥能指性的文学叙事特点。在叙述"连商"的过程中,钩沉呈现了一段历史上的现代化的"魅影";突破传统叙述模式限制,刻画了人物的复杂性格;注重对人物譬解心理的描写,凸显了人在历史抉择中的真实心态。小说因此具有自己的魅力。
张祖立纪晓彤
“德布达理”——边玲玲小说叙事的结构原型
2014年
边玲玲是新时期东北作家群中不能忽视的结构性存在。这不仅因为她的创作具有浓厚的东北地域特色以及独特的满族气质,更因为其文学世界所呈现出来的特有的叙事结构方式,而这一结构方式的特点则在于"德布达理"结构原型的存在。在边玲玲的许多小说中,不断有"德布达理"的故事出现,在这种反复的"吟诵"中,"德布达理"所蕴含的悲剧性精神成为边玲玲艺术世界的内在象征。同时,"德布达理"作为结构原型支配着边玲玲的小说叙事,内在地结构着叙事本身,使边玲玲的小说总体上呈现为相互关联的意义群落,并使其文学写作呈现出形而上的超越性意义。边玲玲叙事结构的独特样式为东北作家群的创作尝试提供了殊异的可能,这决定我们在考察新时期辽宁作家时,不能忽略边玲玲及其叙事。
张红翠
关键词:叙事结构
蜀虎小说的乡土文化意蕴
2014年
受地域文化的影响,蜀虎的小说创作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沈从文小说和散文创作传统,描写了家乡武陵富有诗意的风情美和几近化外的人性美,表达了对一种健康生命的力与真的思考,显示了传统乡土文学的原有魅力。同时,作家为追求独特的审美意蕴,创作上积极进行新的尝试,其对武侠、宗教、红色经典等因素的添加和杂糅,一定程度上显现了乡土文学(诸如充满"湘西情结"之类的文学创作)流变的现实语境,并折射出当下多种文化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张祖立祁睿
关键词:乡土文学风俗画
论蜀虎小说《酒脸》主人公车辟形象
2014年
蜀虎的长篇小说《酒脸》重点描写了经受政治磨难的主人公车辟,在"文革"后直至新世纪仍然难于谅解那段历史的复杂心理活动。尽管车辟最终融入主流社会,但作品的这种"滞后性"写作自有其可贵之处。《酒脸》由于渗透其中的价值观念及其表现内容和表现手法的特点,具有了与上世纪80年代的"伤痕文学"或"反思文学"作品的相似性,也证明了关于历史记忆的复杂性。作品对于"伤痕"或"反思"历史的执著叙述,在新的语境中,凸显了自己一定的价值。关于主人公车辟形象的塑造,尤其关于主人公在历史面前所发生的心理变化及其采取态度的描写,也许是作者的预期设计,但这种写作的实际效果增添了作品的矛盾性和丰富性,从而使得这部作品有了容易引起人们进行新的思考的作用。
张祖立付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