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41028)

作品数:8 被引量:103H指数:5
相关作者:吴震张力伟郝淑煜张俊廷王亮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市神经外科科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脑膜
  • 6篇脑膜瘤
  • 4篇手术
  • 3篇乙状窦
  • 3篇入路
  • 3篇外科
  • 3篇显微外科
  • 2篇多态
  • 2篇多态性
  • 2篇岩斜区
  • 2篇乙状窦前
  • 2篇预后
  • 2篇外科手术
  • 2篇显微外科手术
  • 2篇小脑
  • 2篇基因
  • 1篇单核
  • 1篇单核苷酸
  • 1篇单核苷酸多态
  • 1篇单核苷酸多态...

机构

  • 8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市神经外...

作者

  • 8篇张力伟
  • 8篇吴震
  • 7篇张俊廷
  • 7篇郝淑煜
  • 6篇王亮
  • 5篇贾桂军
  • 3篇王科
  • 3篇李达
  • 3篇黄冠又
  • 2篇汤劼
  • 2篇万虹
  • 2篇肖新如
  • 2篇林久銮
  • 2篇周辉
  • 2篇冯洁
  • 1篇田凯兵
  • 1篇耿素民
  • 1篇曹晓昱
  • 1篇张俊延
  • 1篇关树森

传媒

  • 7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国微侵袭神...

年份

  • 1篇2013
  • 7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岩斜区脑膜瘤分型及手术入路选择研究被引量:31
2012年
目的分析岩斜区脑膜瘤影像学分型及手术入路选择。方法回顾分析318例岩斜区脑膜瘤临床资料,将其分为岩尖型、海绵窦型、蝶岩型、岩斜型、岩斜海绵窦型、CPA型、斜坡型和广泛型,根据分型选择手术入路。结果入组248例,术前KPS评分73.7±10.3。主要入路包括乙状窦前入路(49.6%),颞下经岩经小脑幕入路/岩前Kawase入路(STrA/KA)(35.1%)。全切(SimpsonI、Ⅱ级)52.4%。前3型主要入路为STrA/KA(53.7%),而后5型则为乙状窦前入路(6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461,P〈0.001)。乙状窦前入路的第Ⅵ、Ⅶ和Ⅷ脑神经并发症率较STrA/KA高。随访KPS评分为75.8±26.9,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21,P=0.188),改善57.7%,稳定19.0%。结论岩斜脑膜瘤分型有利于手术入路的选择,STFA/KA入路适于前3型,而乙状窦前入路则适于后5型,但仍需术前全面评估,实现个体化治疗,以达到最佳预后。
吴震李达郝淑煜王亮林久銮汤劼肖新如贾桂军张力伟张俊廷
关键词:脑膜瘤岩斜区乙状窦前入路颞下入路
鞍结节脑膜瘤伴视力障碍的显微手术治疗(附56例报告)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伴视力障碍的手术入路选择、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手术治疗的鞍结节脑膜瘤伴视力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22例采用冠切单侧额下入路,28例经额底外侧入路,6例经额颞入路。结果肿瘤切除程度按Simpson分级:Ⅰ级切除22例,Ⅱ级切除28例,Ⅳ级切除6例。术后视力改善47例,无明显变化7例,2例恶化。无手术死亡。结论术前根据肿瘤的大小、生长方式及与重要结构的毗邻关系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同时娴熟的显微外科手术操作技巧是取得良好临床疗效的关键。
周辉贾桂军吴震耿素民王亮郝淑煜李达张力伟张俊廷
关键词:脑膜瘤鞍结节视力障碍显微外科手术
小脑脑桥角脑膜瘤显微外科治疗及面听神经保护被引量:22
2012年
目的探讨小脑脑桥角脑膜瘤的临床分型、显微外科手术切除方法与面听神经保护。方法回顾分析经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106例小脑脑桥角脑膜瘤,均采用枕下乙状窦后人路。结果肿瘤全切除89例(84.0%),近全切除15例(14.2%),部分切除2例(1.9%),死亡1例。面神经解剖保留101例(95.3%),听神经解剖保留75例(70.8%)。面神经功能(House—BrackmannI级、Ⅱ级)保留73例(68.9%),听力保留率为72.3%(47/65)。结论对小脑脑桥角脑膜瘤进行临床分型,选择合适的手术人路以及术中一定的手术技巧,能够提高面听神经功能保留。
黄冠又张俊廷吴震郝淑煜张力伟贾桂军关树森
关键词:小脑脑桥角脑膜瘤面神经耳蜗神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
老年小脑血管母细胞瘤二例并文献复习
2013年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hemangioblastma,HB)系血管源性良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2%,占后颅窝肿瘤的9%~10%,小脑半球是其最常见的好发部位。其好发于成年人,年龄超过75岁的老年血管母细胞瘤手术病例少见,国内文献鲜有报道。我们成功手术治疗2例老年小脑血管母细胞瘤,现报告如下,并结合文献复习。
周辉吴震贾桂军王亮郝淑煜王科田凯兵张力伟张俊廷
关键词:小脑血管母细胞瘤文献复习老年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后颅窝肿瘤血管源性
颅内软骨肉瘤的诊疗和预后分析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总结颅内软骨肉瘤的临床特点、诊疗方法和预后,为进一步改进颅内尤其是颅底软骨肉瘤的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6例经病理证实的软骨肉瘤患者进行随访及回顾性分析,对其临床特点、治疗方案和预后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26例中24例病变位于颅底,1例位于幕上,1例位于松果体区,均行手术治疗。7例全切,15例近全切,4例大部切除。12例术后行普通放疗或伽玛刀治疗,随访到22例,随访时间为6—89个月(平均41个月),4例死亡,余18例中9例脑神经功能恢复正常,5例有轻度脑神经功能不全,4例脑神经功能较术前无改善或加重。结论颅内软骨肉瘤为恶性肿瘤,大部分源于颅底,首选手术治疗,术后选择性的行普通放疗或伽玛刀治疗,预后情况与肿瘤的切除程度及病理类型密切相关,大部分患者经积极治疗有较好的预后。
曹晓昱张俊廷张力伟吴震贾桂军王亮
关键词:颅底软骨肉瘤显微外科手术预后病理
岩斜区脑膜瘤手术治疗及预后分析被引量:38
2012年
目的分析岩斜区脑膜瘤手术治疗及长期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426例岩斜区脑膜瘤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采用KPS评分对术前后状况进行评估,并对预后及远期生存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有效随访314例,男85例,女229例,术前KPS评分72.9±10.5。主要手术入路为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53.5%),肿瘤大小为(4.1±1.0)cm,全切53.8%(SimpsonⅠ或Ⅱ级),手术死亡率2.1%,术后KPS评分为65.5±16.1。平均随访71.2个月,复发28例,死亡23例。随访KPS评分为74.2±28.2。术前KPS评分、肿瘤与脑干粘连和与血管神经关系等均为预后KPS(≥80分)和远期生存的独立因素。5年、10年和15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93.0%、90.6%和70.0%。结论手术为首选治疗策略。以保留患者神经功能和改善预后生活质量为前提,行个体化治疗,未全切者应规律复查,以决定是否辅助放疗。复发病例则应积极治疗。
张俊延李达郝淑煜王亮林久銮杨阳汤劼肖新如吴震张力伟
关键词:脑膜瘤岩斜区乙状窦前预后经岩骨入路
中国人群WRN基因多态性与脑膜瘤的关联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Werner(WRN)基因与中国人群脑膜瘤发病风险的关联。方法对215例病理确诊的脑膜瘤病人和219例健康人,采用Snapshot方法对4个多态性位点(rs3024239、rs2725364、rs1800392、rs1801195)进行基因分型,比较脑膜瘤与健康人群之间WRN基因不同位点基因频率分布差异,并根据性别、年龄及病理亚型进行分层分析。结果 rs3024239多态性位点与内皮型脑膜瘤发病关联,rs3024239位点携带等位基因C的人群内皮型脑膜瘤的发病风险较低(P=0.015)。余3个位点多态性与脑膜瘤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4个位点基因多态性与不同年龄与性别的脑膜瘤人群的发病风险无明显相关(均P>0.05)。结论中国人群中WRN基因多态性可能与脑膜瘤的发病风险具有相关性,rs3024239位点等位基因C能降低内皮型脑膜瘤的发病风险。
王科郝淑煜黄冠又冯洁万虹历俊华王亮吴震张力伟张俊廷
关键词:脑膜瘤
XRCC1遗传变异Arg194Trp与脑膜瘤的关联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DNA修复基因XRCC1Arg194Trp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脑膜瘤发病风险的关联。方法运用sNaPshot技术对205例脑膜瘤患者和218例健康对照者的XRCC1多态性Arg194Trp进行检测,比较不同基因型与脑膜瘤患病风险的关系。结果XRCC1Arg194Trpd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50岁脑膜瘤组中,C等位基因个体其脑膜瘤发病风险增加(0r=1.594,95%CI=1.027~2.473,P=0.037)。XRCC1基因A唱194Trp多态性与脑膜瘤的病理级别和侵袭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RCC1基因Arg194Trp遗传变异与脑膜瘤发病风险无关联,但在〈50岁脑膜瘤群体中xRCC1基因C等位基因可能是一个风险因素。
黄冠又冯洁郝淑煜王科万虹吴震张力伟张俊廷
关键词:X线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脑膜瘤单核苷酸多态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